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警惕高职生的“习得性无助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人经历了挫折与失败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我们发现,部分高职生很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并把这种无助感迁移到其他的活动中。
  
  一、习得性无助感的成因分析
  
  1.频繁体验挫折。高职学生的来源相对其他高校要复杂一些:他们中的一部分从普通高中升入高职院校,一部分从职业高中(中专)升入高职院校,有些高职生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有无能与失败感,认为上高职是不得已的选择,往往自责、贬低或惩罚自己,潜意识中自卑和压抑,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很大,导致他们学习动力不足,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模糊,积极进取的劲头不高,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都比较差。由于这些薄弱环节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因此要改掉它们也就不是在短期内能完成的。于是,这些高职生在各种考试和活动中总是频繁地体验到挫折,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2.产生消极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抱负与人成功失败的经验有关。高职生如果想改变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都比较差的状况,必然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他们往往会发现,虽然在一段时间内,自己用功了、努力了,但效果还是不理想,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学校和老师的承认和肯定,依然要接受失败的现实。一般而言,成功的经验能提高抱负水平,而失败则降低抱负水平。欲速则不达,他们渐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甚至认为自己对提高学习成绩是无法改变、无力控制的。
  
  3.产生无助感。一旦高职生认为自己的努力没有结果,自己对学习无法控制,就会体会到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此时,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轻视、家长的不满更加剧了高职生失控感的形成,渐渐产生了“习得性无助感”。
  
  二、高职生习得性无助感的预防与消除
  
  目前学校教育中出现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对高职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不够.过多的要求、过分的竞争使很大一部分学生进入了“失败者”的行列,他们对前途失去信心,变得自惭形秽。因此,防止和消除高职生习得性无助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培养高职生的自我效能感。
  
  1.指导高职生确立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学习目标和行为目标。目标的设定要具体,近期目标尽可能细,当高职生达到目标时,就能增强自我效能感。同时,也要求教师在布置有关任务和实施奖励时,要考虑这些教学行为能否提高高职生的积极努力和内部动机,任务设计与评价须整合一致,让高职生注意力集中在自身的学习活动上,不要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这样将会有力地提高高职生的自我效能感。
  
  2.为高职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成功经验或体验是自我效能最重要的来源,自信心不足的高职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为这些高职生创设更多的成功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从自身进步中体验到成功,尽量避免他们直接的失败。事实上,每个高职生都有自己的专长与潜能,要善于发现它,并且让他的特长充分展示,此时可大大提高他的自信心。
  
  3.为高职生提供良好的榜样示范。首先,在教育教学中要为高职生提供良好的榜样示范,当高职生观察到良好的榜样示范时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其次,让高职生从替代经验中获得自我效能感,即通过观察学习能力相近者的学习行为来培养自信心。第三,指导高职生确立自我参照标准,从自身进步中增强自我效能感。
  
  4.培养高职生自我监控、自我归因的能力。帮助高职生培养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策略,学会自我监控,学会自我归因,是培养高职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也是其职业技能发展的内在需要。教师要加强对高职生积极的归因训练,并逐步使他们学会对学习和行为进行自我监控,掌握自我调节的有关技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远离无助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359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