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以个人本位为主的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新体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永庆

  摘要:长期以来,成人高等教育一直以为社会培养人才为己任,价值定位以社会本位为主。随着社会发展,成人高等教育价值定位应以个人本位为主,通过个性化教育选择、多样化培养体系、开放的教学过程和人本性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构建起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新体系。
  关键词:个人本位;成人高等教育;新体系
  
  长期以来,成人高等教育一直以为社会培养人才为己任,价值定位以社会本位为主。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谐社会的构建,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观念提出,成人高等教育以社会本位为主的价值定位,日益显现出不适应性,必须转变,构建起以个人本位为主的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新体系。
  
  一、成人高等教育历史发展中的多重价值体系
  
  成人高等教育在其不断地历史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包括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个人价值等在内的多重价值体系,从而形成了以社会本位为主、知识本位为主和个人本位为主的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观。
  成人高等教育从最初的文化补习、学历补偿开始,一直以社会本位为主进行改革与发展。原国家教委于1992年12月17日发布的《成人高等专科教育制订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指出“成人高等专科教育主要是对需要接受高等文化和专业技术教育的在职从业人员,系统地进行高等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专门知识和技术技能教育,培养和造就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生产和岗位工作需要的应用型或技艺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①显然,成人高等教育的价值主要定位于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或技艺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围绕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和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包括明确的培养目标,严密的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大纲制订、教材编用、教学组织、成绩评定、证书发放等。在这种价值体系下成人高等教育首先考虑的是为社会造就人才,主张严密的专业教育,教育活动按专业划分,围绕专业设置课程,学生从进校至毕业始终在专业教育的范围内活动。专业设置则根据学科发展与社会就业结构的变动,社会职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直接影响着大学的培养计划与过程。教育关注的是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材”,而很少关注作为“人”的学生的发展。
  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中也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即所谓的知识本位。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厦门大学高教所名誉所长潘懋元先生曾指出:传统的教育质量观是以能给学生灌输多少知识作为衡量标准的,认为知识学得多水平就高,学得少人才质量就低,而不问这些知识是否有用,接受知识的人是否用得着。知识本位,认为教育的价值在于传授知识,教学组织中,教师视学生为“知识的容器”、“可以移动的书柜”。以教师对学生满堂灌方式实施知识的传递,学生的个性要求、学习兴趣、欲望受到压抑。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素质教育、WTO、市场经济、终身教育、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观念的影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们对成人高等教育的价值认识开始由过去的片面强调促进社会发展回归到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强调个人本位为主,认为教育的基本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以达到完善个性之目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过程应个性化。
  
  二、构建以个人本位为主的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体系的必然性
  
  1.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实现和谐社会,追求美好生活是人类千百年来的共同追求。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是人类对美好未来的最高目标追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实际上就是实现马克思、恩格斯所倡导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重要步骤和阶段。而未来社会,“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是“个人的需要、才能、享用、生产力等等的普遍性”;“人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②;未来社会将提倡“个人的独创和自由”,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地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能力的机会;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③;“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是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④。未来社会对人的这些本质要求,充分说明人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既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又是社会发展的归宿和目的,社会发展的历史从根本上说就是人自身发展的历史。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因此,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来说,人本身才是评价社会活动、社会进步的最高尺度。我们要把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作为评价社会发展的标准,作为社会价值取向的中心,把人的自我发展放到社会发展的中心位置上。我们的教育不能满足于单纯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更应关注受教育者个人的身心发展需要。
  
  2.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主张“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是片面的经济发展或GDP指标的提高,而是经济、科技、社会与环境、资源、生态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协调发展的过程。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经历工业化进程以来的一系列生态、资源和环境危机之后的理性选择。实际上,正是人的片面发展、缺乏必要的理性和道德才导致了上述危机。因而,要纠正过去的错误做法,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全面发展的人和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当今,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人们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求,提供充足的物质文化产品和服务,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教育战线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就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包括成人高等教育)的目标定位依据,做到我们经常说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突出以学生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这也正如《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中所指出的那样:“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
  
  3.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
  早在20世纪70年代,欧洲教育部长会议就组织了一个“第三级教育多样化专题调查组”,经过六年在英、法、德、荷兰、挪威、瑞士、瑞典七国的调查与试验,

提出“第三级教育多样化”的报告,指出:“传统的高等教育制度,既不能满足各方面差别不断增加的学生们的需要,也不能适应这些国家技术上较发达以及民主的欧洲社会中技术和资格极大多样化对教育的需求。要使这些问题得以解决,只有把传统的高等教育改变成范围较广的,具有各种目的的和各种水平的多样化第三级教育体系。”⑤我国也同样面临这样问题。
  2005年,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超过2300万人,比2000年增加1071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这么多学生进入高等教育,个性差异大,学习目的和需求千差万别,教育再实行整齐划一与趋同显然是不适合的,必须实行多样化和个性化。另外,现代社会最基本的一点就是给每个人以平等的地位。从事什么工作、职业必须视个人能力强弱,看个人的兴趣、爱好、专长,每个人可以自主评判,不必屈从他人意见。成人在接受高等教育上,根据个人的才能、兴趣和爱好选择受教育形式,把能够激发自己最大热情和主动性的教育视为最适合的教育。唯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才能最有利于自己的发展,从而走向成功。因此,在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之际,需要大力开辟高等教育资源,提供更多机会,使入学者能够进行充分选择,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途径。高等教育要以个人本位为主进行构建,使个体对高等教育形式的选择做到自己的主观判断与客观需要相符合。只有在没有任何外在压力和个体的选择机会又十分充分的情况下,个体才能够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高等教育形式。
  
  三、构建以个人本位为主的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新体系
  
  成人高等教育从社会本位、知识本位为主转向个人本位为主,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包括教育目标、教育选择、教育观念、教育体系、教学过程、教育质量等等,从而构建起个人本位为主的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新体系。
  
  1.充分满足个性化的教育选择
  建设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人们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历层次,拿文凭而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开发潜能,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使自己学会生存,能够生存,生活得更成功。这给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发展需要重新定位。教育不能仅满足于“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还要培养以实现和谐发展为目的,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寻求新的发展机遇的人,以社会本位为主转向个人本位为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和扩限,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推进,高等教育的对象――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越来越复杂,传统的、模块化的、高计划性的教学方法和机械的质量控制标准越来越不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充分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对自己学习内容和进程进行设计和选择的自由,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进行发展,建立灵活的、开放式的质量评价体系将是高等教育理念的必然选择。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有效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高等教育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对学生实行个性化的过程管理,学生能够在宏观培养计划的指导下比较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学习科目、授课教师、专业方向、课程安排等等。同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不能只强调其结果,更重要的是对其各个过程分阶段的进行全程评价,这样才能防止投机性学习和应试教育现象的普遍性存在。
  
  2.建立多样化培养体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指导原则和教育的四个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强调教育“必须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1996年报告中指出:“教育的首要作用之一是使人类有能力掌握自身的发展,使每个人的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个人都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以便为自己生命在其中的社会进步做贡献”。“只有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和充分尊重人权的参与,社会才能带来持久和公正的发展”。⑥教育实践中,为适应个人和社会的需求,多样化也正在成为成人高等教育形式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如入学起点的多样化、教育对象的多样化、教育目的的多样化、教育层次的多样化等。成人高等教育整合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人创造愿望多样,构建出多样化的成人教育培养体系:纵向:扫盲教育、初等、中等、高等和大学后继续教育,横向:职业教育、非职业教育,生存教育、发展、休闲教育、一般教育、特殊教育。通过纵横交错形成人才培养立交桥,满足成人个体化学习的需要。
  
  3.实行开放式教学过程
  从重视社会本位转向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重视个人本位,需要通过开放的教学过程来实现。成人高等教育要营造出“不管是谁、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哪里、不管想学什么、不管想以什么方式学,只要你想学,你总可以学、总能学得好”的条件和氛围。主要表现在,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它不是面向少数人某一阶段的教育,而是覆盖整个社会全体成员,特别包括社会弱势群体;教育机会的开放,对任何一个有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人,哪怕已工作,教育机会都是开放的;教育机构(场所)的开放,使受教育者学有其校、学有其所;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有序开放,共享共用;教育过程的开放,使社会成员比较方便地从任一切入点得到需要的教育。真正满足学生个人本位要求。
  在教学管理上,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实行缴费上学,学生作为“消费主体”,应该在“学什么”、“向谁学”、“怎样学”三方面享有一定的自由度。学生有权利按照自己的基础、能力、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自己的专业和课程,也有权选择教授同一门课程的不同任课教师,自主掌握修业年限等。因此教学管理上,应该给学生更多地选择自由和空间。允许学生入学后重新选择专业、选择学习形式和时间,由学年制过渡到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可以根据个人情况缩短或延长学习时间,建立起变“刚性”管理为“刚柔结合以柔为主”的灵活的教学管理机制在课程设置方面,以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三大领域作为基本内容,加速课程模块化建设,建立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以理智能力为核心,形成学生合理的能力结构;以促进个性自由发挥、能力可持续发展以及心灵世界的完善为课程设置的终极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既要考虑学科发展的完整性、系统性,又要考虑成人就业生活岗位群的需要。在保证知识完整性的前提下,开设各种岗位所需的课程群,供学生选择学习。在教学内容方面,成人教育要体现成人的特点,以成人为中心,以成人的生活、需要与问题为中心来选择和发展合适的成人教育活动与形式,根据成人的实际需求来安排课程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扩展除生存发展需求外,还应涉及人格完善、社会文化、生活情趣等,“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钱学森)在理论和实践上,应以实践为主,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在知识结构上,应以更新知识和拓宽知识为主,根据学生个人需要,缺什么、补什么;在目标定位上,应以适应需要、有利发展、服务终身为宗旨,为人的终身发展创造条件。
  在教学方法上,必须革除“满堂灌”、“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结合成人学生相当多的是在职从业人员,有一定工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特点,以成人学习者的需求为导向来设计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方法策略,从而创造一种弹性化的学习制度,以满足多元文化中不同对象的学习需求。开展讨论式、研究式、启发式、专题讲座式等方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针对提高成人学习质量的需要,开发新的教育与培训方法,如自我导向的学习、问题导向的学习、经验学习、行动学习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卫星、电视、数字通讯、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等,强化教学效果。强化实践教学,力争做到实训、实练、实做。
  
  4.确立人本性质量评价体系
  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价值取向,传统的观点主要有二种:一是知识本位型内适型价值取向,强调高等教育质量的“纯学术性”和“为知识而知识,为学术而学术”的观点,认为学术研究能力越强,质量越高。在质量保证上,强调学术界的内部保证、同行评估。质量的标准主要是学科知识或课程内容自身的固有逻辑体系是否严谨、完善和独立,以及受教育者通过教育能否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该价值取向过渡追求学术本身而忽视了高等教育的功利价值。二是社会本位型外适型价值取向,强调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需要。质量的高低体现在高等教育满足国家需要的程度上。在质量保证上。强调政府监控。该价值取向以重视高等教育的功利价值而忽视高等教育自身的主体价值为特征。这两种价值取向都忽略了高等教育中的受教育者――人的主体地位。⑦随着社会的发展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成人高等教育的价值不仅要体现在社会本位、知识本位,更要体现在受教育者的主体价值,不仅要考虑培养社会、国家所需要的专门人才,更要关注学生个人的发展,最终确立起人本性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即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价标准不仅要反映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所培养能力的适应性,更要反映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成人高等教育是否成功,质量好坏,从社会层面看,学生的教育在总体上应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学生了解、理解、掌握某一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满足了就有质量,满足程度越高,质量也就越高;从学生层面看,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应满足学生个人兴趣、个人素养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需求,对于成人来说,更重要地恐怕还是学生个人的满意度和个性的发展程度。
  
  注释:
  ①北京市成人教育学院组编.中国成人教育政策法规全书[M].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427.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86.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130.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30.
  ⑤潘懋元.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独立体系刍议.教育研究,2005,(5)26.
  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第五届国际成人教育会议的最后报告(汉堡成人教育宣言)[J].北京成人教育,1998,(12)12―15.
  ⑦田恩舜.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及其运行机制[J].高教探索,200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37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