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享受语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语文教学应该是教学与美的完整统一。只有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享受美的境界,才能使之真正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达到学习语文的意义。
  关键词:境界;感悟;感染;和谐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享受语文,或许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愿望,一种不可企及的至高境界。要走进那理想境界,需作一番艰辛的实践探索。
  一、品味语言,感悟意蕴
  如何进行深层的审美接受?中国诗学提出了“玩味说”。它不仅要求接受者调动起自己的表象感知、想像、联想等心理要素,而是由对作者内心世界的理解、领悟扩展到对作品审美意蕴的玩索、体味。只有经过“玩味”,作品的审美价值才能被读者所领悟。如《背影》中父亲买橘子一段,学生讨论明确:“蹒跚”说明父亲老了,腿脚不灵便;“慢慢、用两手、两脚”更说明行动的艰难;“努力”表示父亲竭力克服艰难;“很快地”是“我”看到父亲的衰老、行动的艰难,感受到父亲的慈爱,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来。老师又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轻读,体味这段感人的父子深情。品味语言,就是对语句的意义、情态、色彩、分寸和蕴涵的言外之意进行细致的揣摩、分析、鉴赏。
  这样的品味,追求的不是对象的外表和声光形色所构成的形式美感,而是对作品那醇厚的情素中所蕴含的深层意味的洞察和发掘。它还是一种生命的投入,它要求接受者潜入作品之中,最终与对象所传达的内在生命结构达到相契与共通。
  二、创设情境,感染氛围
  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审美原则就是“和谐”。它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和谐,课堂情境与教学内容的和谐,知识能力的训练与德育的和谐。抓住教师这个中介环节,力求创设新颖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教师一段段的语言叙述中体验到雅致、舒缓和轻柔,得意而自由地享受语文特有的魅力。学习培根的《论读书》,我这样导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科技新产品的娱乐消遣手段能取代传统的阅读。只要人类的文字还没有消亡(文字与人类共存),书籍就会保持着它的魁力,识字的人们便会从他们感兴趣的书籍中享受到阅读的快乐。这种快乐,是精神自由的遨游,是想像力无羁的腾飞。有没有资格和机会享受这种快乐,是文明与落后、高雅和粗俗的一个分界。这就是现代很多人尽管不读书,却依然承认现代人应该读书的原因。”
  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紧紧地吸引学生步入科学知识的群峰中饱享秀色,使学生奔驰在知识的大草原,产生一种崇高、悠扬而心旷神恰的美好向往。我们认为良好的课堂氛围往往从教师的情境设计开始。
  三、控制尺度,感受和谐
  课堂教学的过程,从美学角度讲,是教师通过教学,与学生一起进入“力量、理性和想像力共同参与并通过激化的自由与快乐”的境界。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有一定尺度的情感引导,如问题的深浅、训练的松紧、讲解的难易等等。只有正确把握课堂教学中的美学控制尺度,课堂才有美感,学生才有美的享受。
  问题的深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问题提得浅,思维得不到训练,对学习无益;提得过深,学生思维受阻,产生畏难情绪,教学亦收不到好的效果。比较理想的提问是富有启发性和渐进性的。紧扣教材,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阶梯,让学生逐级登高。有些较深的问题,如《醉翁亭记》中揭示全文主旨的“太守之乐其乐”究竟指什么内容?这样的问题是涉及总体目标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分成几个部分,让学生一口一口“吃掉”。即要让学生领会“太守之乐其乐”,必须先清楚山水之乐、民情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必须有这些乐的层层铺垫,最后才能得出“与民同乐”这一文章主旨。而这个“铺垫”过程,就是一种启发和渐进的过程。这恰恰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训练的松紧、速度节奏的尺度也是课堂美学的一个重要因素。郭沫若说:“宇宙内的东西没有一样是死的,就因为都有一种节奏(可以说就是生命)在里面流淌着。”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学时间和教学速度所构成的节奏尺度的感受,正反映了他们对课堂教学美的新的认识。一堂课应有松有紧,有张有弛。讲课时重点、难点要破重锤,仔细讲,切实练,让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力、想像力、创造力都处于亢奋的积极状态,体现一个“紧”字;一些非重点、非难点的地方和学生多次遇到过的知识点,则可让学生自己看、自己整理,以体现一个“松”字。松紧结合,快慢有序,必将相得益彰。
  课堂虽小,教学内容纵横古今中外,语文课的内涵可谓博大精深。“让学生享受语文”近乎狂言,可我们却可以尽可能创造一个美的环境,让学生喜欢语文,主动学好语文。做到这些,岂不是距“享受语文”的理想更近一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014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