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小兰

  摘 要:众所周知,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表现尤为突出。本文依据兴趣的本质特点,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多年教学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3-0039-02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为我们充分揭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这一直是广大教师所关注的。原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同志在全国学习科学第四届学术年会暨“八五”课题结题会上表述了这样一个观点:“要提高学习质量,研究学习兴趣比研究学习方法更为重要。我们要研究学习兴趣,必须充分关注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要从学习兴趣生成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采取积极措施,切实培养和强化学习兴趣。”因此,本文从兴趣的本质入手,分析小学生兴趣形成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培养兴趣的方法。
  一、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
  (一)学习兴趣的本质和分类
  学习兴趣指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学习兴趣分为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两种。前者是由所学材料、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起的;后者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引起的。间接学习兴趣具有明显的自觉性。当一个人意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或与自己的关系时,学习兴趣就随之产生。例如,为了集体的利益,意识到学习的目的或任务,因而支配自己去坚持学习。
  (二)数学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
  数学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众多,结合前面提到的学习兴趣的分类,可以将数学学习兴趣的影响因素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大类。
  内在因素主要指数学本身的魅力,通常影响着学生直接学习兴趣的形成。要让数学产生足够的吸引力,能够用数学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积极寻找数学的乐趣,探索数学的奥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中,注重课堂的趣味性,不能采用传统的“讲解―练习”的模式,而是要带领学生去主动地了解数学的历史,发现数学的内在美,从而实现探索数学,热爱数学的目的。
  外部因素主要指括教师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激发式教育,这部分内容通常影响学生间接学习兴趣的形成。如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恰当地采用愉快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二、学习兴趣的培养方法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
  一个亲切、平易近人的老师会让学生记忆一辈子,更奇怪的是学生往往很在意自己喜欢的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也特别愿意听这样一位亲切、平易近人的老师的教导。相反,一位过分严格的老师往往让学生不敢亲近,使学生敬而远之,这样也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最终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学过程至关重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
  首先,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好老师的人格魅力应该具有:爱心、童心、公平心、宽容心、诚心。有了这“五心”就能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个自然和谐的关系,创造出良好的情感氛围。其次,从点滴入手,注重老师的榜样力量。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让学生佩服,做学生的好榜样。再次,教师应该经常用一些简短而客观的评价来鼓励学生,比如:“你的声音很洪亮!”“你回答问题真快!”等。总之,教师可以通过个人魅力及各种各样鼓励的言语和动作,营造和睦的师生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之情也会随之转移到数学课程上来,使得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
  (二)运用数学的自身魅力,培养学生的直接学习兴趣
  1.为学生讲授数学故事,化抽象为形象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实践表明,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更有助于同学们深刻的记忆所学知识。其实,数学中的很多符号、公式都是以人的名字命名的,然而,每个名字后面都拥有一个生动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就可以让同学们更容易的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化抽象为形象。例如:可以在讲圆周率时给同学们讲讲祖冲之的故事、在讲简便算法的时给同学们讲讲高斯的故事等等。这样,这些抽象的知识点就给孩子们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回忆起故事的时候,就记忆起了所学的知识。久而久之,同学们就不会觉得数学枯燥,不会觉得数学难,自然会产生出浓厚的兴趣。
  2.为同学们展示数学的美,化枯燥为生动
  数学美与其它美的区别还在于它是蕴涵在其中的美。绝大部分同学对音体美容易产生兴趣,而对数学感兴趣的不多。我认为,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音体美中所表现出来的美是外显的,而数学中的美是深深地蕴藏在它的基本结构之中,这种内在的理性美学生往往难以感受、认识和理解。二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材一味注重数学的逻辑性而忽视了数学本身的美,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向同学们展示数学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枯燥为生动。例如:在教学“奇妙的9”时,举一些式子,这就是数学奇妙性的反映。
  2×9=18 1+8=9
  13×9=1171+1+7=9
  26×9=2342+3+4=9
  56×9=5045+0+4=9
  78×9=7027+0+2=9
  通过观察,他们发现任意的一个自然数乘9,乘的积的各个数位上的和均为9,这是多么美妙的发现,学生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数学的神奇美。从而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有利于数学的学习。
  (三)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
  1.鼓励学生多动手,诱发求知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动手操作恰恰符合这一认知规律。动手操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并使这些感官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去,在操作中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例如在学习平均分时,完全可以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把一些扑克牌平均分给几个人,分到的结果相同。学生在分的过程中兴趣盎然,积极性很高,在玩中就把抽象的平均分意义和平均分的方法牢牢掌握住了。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
  2.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教学技术走进课堂,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使学生对抽象、枯燥的几何图形,数学字母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
  3.联系实际生活,亲身体验数学乐趣
  数学知识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学生在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过程中处处都会遇到很多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因此在教授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来引入新知。利用学生的生活引入新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也消除了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并且激起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创设一些生活场景来引入新知。对于任何知识的学习,学生只有觉得有用才会乐意去学习,才会产生兴趣,因而,结合实际问题,让同学们觉得实际生活离不开数学,他们才会喜欢数学,才会在生活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才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小结
  总之,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应该注重学习兴趣的本质及其特点,运用数学的自身魅力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才能出成果,教学才能出效率。
  
  参考文献
  [1]纪晓村.小学数学兴趣教学[M].电子图书学校专集,1998
  [2]邓纯江.数学美[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3]李海霞.素质教育与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
  [4]徐贵金.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中国教育先锋网,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03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