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学生主动参与演示实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就演示实验的目的、学生主动性之间的关系做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化学演示实验;学生主动性
  
  化学演示实验是学生获得化学感性知识的重要源泉,也是化学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面。要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必须加强演示实验。要提高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必须掌握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心理因素。也就是说,要尽可能地发挥学生在演示实验中的主动性。
  化学演示实验的首要任务,在于提供正确而有说服力的感性知识。因此,教师要借助于演示实验中生动、直观、鲜明的现象。不仅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而更重要的是了解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正确地感知实验现象,捕捉反应本质的属性及变化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演示实验中的感知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有计划地去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观察过程。所以教师对演示实验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并向学生讲清实验的目的,要观察的实验内容。以激起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的动机,并对实验产生期待心理,然后进行实验。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给学生提供感性认识,使他们形成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并进一步培养其观察、思维等能力。学生是教师演示实验的对象,他们观察实验的心理处于主动还是被动的状态是决定演示实验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认识到,学生都存在着要学好化学,用心观察演示实验,掌握对比、分析、抽象、概括得出结论的良好愿望,这是学生学好化学。注意观察教师演示实验的内在动力。如果化学教师能积极启发诱导他们观察实验的主动性,那么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的内在动力就能很好的发挥出来,否则,学生只会被动的进行观察。因此,如何把一些学生消极被动的观察,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索性观察,是化学教师在演示实验教学中,要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学生能否主动地观察分析教师的演示实验,还受演示实验的内容和现象的影响。学生一般喜好观察反应现象新奇的演示实验,注意力集中,思想活跃,主动性强。因此。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这些因素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对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等。
  1.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化学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演示实验效果如何,主要决定于教师。但不能把学生看成实验现象事实的简单的被动接受者。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并能进行积极思维的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在演示实验中,要让学生明确目的,指导他们观察,启发他们的思维,鼓励他们大胆的提出问题和看法。即使学生对演示实验中的某些看法是错误的,教师也要进行鼓励,肯定这种求学的精神。以保护学生敢提问题的积极性。只有充分发挥教学中的民主气氛,学生才会在教师的演示实验中,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学生有正确的学习化学的动机,就能对学好化学产生强烈的愿望,因而能主动地探求演示实验的实质。从而对演示实验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而反过来又能巩固深化化学学习的动机。只有思维参与了观察,才能提高学生对演示实验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对演示实验产生一种期望。如我在讲硝酸的化学性质时,先让学生回忆浓硫酸和稀硫酸是否都能和铜发生反应,从而使学生产生浓硝酸和稀硝酸是否与铜反应的联想推测,并且对我的演示实验产生期待心理,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当学生观察到浓硝酸可以的铜反应产生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时,我及时诱导学生得出浓硝酸与浓硫酸一样都具有强氧化性这个结论。接下来我再进一步提出问题:稀硝酸是否也可以和铜反应呢?这时学生又会产生对稀硝酸与铜的反应的实验现象的期待心理。当观察到稀硝酸也可以和铜反应时,自然就会产生为什么稀硝酸也能和铜反应的疑问,这样就最大可能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观察、思考和探讨反应的原理。从而大大提高了实验效果。
  3.要想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观察实验,教师还应该做到在演示实验前,要熟悉实验内容和目的要求。估计可能出现的问题。无论这个实验作过多少遍,在每次演示实验前都要检查仪器是否完备,有无破损,装置是否合适,药品是否失效等,并亲自预试。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不迫。同时演示实验所用的仪器一定要干净整洁,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这样才能最终使实验达到良好的效果,才能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提高。
  总之,要想很好的发挥学生在演示实验中的主动性,教师就应该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主导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对学生要有耐心和爱心,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的教师才是合格的教师,只有这样的教师在演示实验中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149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