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科学(3~6年级)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引言
  科学(3~6年级)课程是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设置的一门综合性课程。科学新课程确立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并将科学探究确立为科学课程的首要内容。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课堂作为课程实施的主阵地均应随之发生相应的变革。
  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了解一线的科学教师及其教学状况,进而从一个侧面洞察3~6年级科学课程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困难与障碍,及时发现科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以为今后制定有关方案促进新课程的实施奠定基础。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并结合半结构式访谈与实地考察观摩的相关内容。
  问卷采用自编的3~6年级科学课程实施状况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分布在河北省11个地市的县、乡镇及农村小学。利用河北省小学科学教师参加培训之机,采取当场发放当场回收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34份,其中有效问卷130份,有效回收率89.33%。
  数据采用SPSS11.0教育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三、研究结果
  1.教师队伍建设滞后,与科学课程发展需要相脱节
  在本次接受调查的130名科学教师中,有16.4%具备本科学历,30.6%具备大专学历,52.9%的均为高中/中专学历。兼职教师所占比重很大,为52.2%。另外一个调查数据显示在这130名教师中仅有17.3%具备理科学业背景。
  被调查的教师仅有33.3%对新课程标准比较熟悉,13.6%能够完全胜任科学教学,27.9%的教师反应在实验设计与操作技能方面亟待提高。上述数据说明,大部分科学教师学历与科学素质水平整体偏低,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素质现状与科学课程发展的需要脱节很严重。
  2.学习方式变革片面化,教学实践中问题诸多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等新的课程理念。
  调查结果显示,82.1%的科学教师能够认识到学习方式转变的必要性。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问题却比比皆是:一些教师对于学习方式的理解过于简单化或片面化,或者忽视不同学习方式的相互配合,忽视学习方式的优化;或者将上述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对立起来……
  3.课程评价方式改革不到位,运用庸俗化
  评价是科学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新课程要求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但我们的调查显示,科学课程教学的评价方法仍以传统的方式为主:单元测试,课堂测试,作业考察共计71.1%,而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评价方式,如学生成长记录袋仅占9%,课堂讨论、考勤情况和学习态度考评只有6.6%。
  4.教学设备与配套设施不完善,物力财力保障不够到位
  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带领和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因此,每所学校必须开设科学专用教室,并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为落实《标准》的要求,学校应为教师自制教具和学具提供物力和财力保障,支持教师搞好教学工作。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在原有自然实验室的基础上,增设或改建为科学教室,其间设置科学参考书籍、图册、图片、各种常用工具和制作材料,学生搜集来的各种废旧包装容器、小生物角、沙盘模型及学生制作的各种标本等。科学课程教学所必需的实验室、相应的器材与教具及多媒体设备等基础设施尚待进一步完善,不能够满足科学课程的实施要求。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校对科学课的重视程度一般,物力与财力的投入不够到位。
  四、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环节
  科学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建设一支专职、专业、高素质的小学科学教师队伍成为当务之急。
  当前,国内各大高师院校中已相继设置了科学教育专业及相关的课程,这对新任小学科学教师具有充分的科学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能够起到一定的保证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保证专业学科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各高校还应密切与中小学的联系,强化实习实践环节,延长师范生实习实践,优化实习实践方式,注重加强对师范生教学适应性与教学能力的培养。
  2.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建设,增大对科学课程的支持与保障力度
  完备的教学设施是实施新课程的必备条件。科学实验、动手操作、参观访问等各项科学活动的开展如果缺少充足的财力、物力的支撑是不可能进行的。而这些活动恰恰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所必需的方式和途径。为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首先要认清科学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认清科学课程在提高全民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争取在政策及各项财力物力的保障方面给予倾斜,及时更新教学仪器设备的配置,加强对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投入对科学课程的管理,等等。
  3.进一步改革评价机制,着力于师生科学素养的共同提升
  对学生的评价,要改变只看考试分数的惯用做法,注重学生知情意行多元发展,变终结性评价为终结性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把学生个性的激发、能力的升华、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要将着眼点始终放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上。
  对教师的评价,要摒弃“唯考绩论英雄”的评价办法,从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入手,客观、公正、全面、合理地评价教师的工作。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充分发展,教师不断进步的目标,从而使科学新课程得以顺利推进。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163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