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德语二外课堂中的练习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覃慧卉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将德国国情介绍和德语基础教学相结合作为课堂练习设计的切入点,根据实际的教学实践,探讨这种练习设计的可行性,最终提高学习者掌握和运用德语的能力。
  关键词: 德语 第二外语 练习设计 国情介绍
  
  一、引言
  在高等院校,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德语作为第二外语课程课时相对较少,以我校为例,英语专业学生从第五学期至第七学期选修一门第二外语,每周2学时,总共102学时。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据新修订的《大学德语教学大纲》(第二版)中所要求的:“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同时具有初步听、说、写、译的能力,使其能用德语交流简单的信息。”[1]这需要师生共同不懈努力才有望达到。对学生而言,不少学生在学习德语一段时间后,尤其是逐渐“见识”了德语语法的繁杂以后,当初对德语的积极性及兴趣感都有所下降。若不及时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重回期望中的轨道,学生在德语学习中的问题就会日渐堆积,最后产生厌学心理。对教师而言,课堂上最能感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绪和心理的变化。而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向,对学生课后复习或日后自主学习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德语课堂中的教学原则
  在德语专业低年级教学中实施的“精讲多练”[2]课堂教学原则同样适用于德语二外教学。教师在课堂中简明扼要地将知识点、语法点及其中的重点、难点向学生指出,围绕这些点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课堂的练习中,而并不仅仅是坐着听课和做笔记。
  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尽量避免传统的替换型的机械重复的练习。传统的替换型练习确实能让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语法的记忆和加强词汇的运用。但我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在练习了一段时间后都会对此类型的练习产生厌倦,甚至在练习中依靠纯粹猜测来蒙混过关。这样使练习完全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和意义。
  在与学生接触的第一堂课,我都会提一个相同的问题:“为什么选择德语作为第二外语?”很多学生对此的回答是,因为想更好地了解德国的文化及和德国相关的一些知识。对学生而言,德国的吸引力要远大于德语。因此在实际的语言教学中可以适时适量地穿插一些德国国情的介绍,以保持学生对德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但德语二外课程毕竟不是专门教授德国概况国情知识的课程,而且基于有限的学时,不可能把过多的时间放在介绍国情上。
  三、国情介绍和基础教学相结合的练习设计尝试
  如何将基础的语言教学和国情介绍相结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我在一个教学班(20人)中作出以下的尝试。
  在结束语音阶段教学时,选出20个德国的城市(在一般的德国地图中能找到的),将其德语名字写在小纸条或小卡片上,让班上的学生抽签式地抽取一个属于自己的城市,要求学生在地图中找到自己抽到的城市所在。然后让学生就句型“Wo ist/liegt Berlin?Berlin liegt hier/da.”“Liegt Berlin hier?Ja/Nein,...”等进行相互练习。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在墙上挂上德国地图,让学生两人为一组上讲台练习。这样可以检验学生在学完语音阶段后对德语发音的掌握,发现语音上的问题及时纠正,让学生在实际的操练中加强对德语中词、句的正确发音和语调。此外,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查找确定某些德国城市所处的位置,这些城市对他们而言不再是符号的概念。
  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可以对学生作出一些假设,例如假设学生们分别在各自抽到的德国城市中,就假期各自的打算自己造句或编造对话,如去波茨坦旅游,去莱比锡看望朋友,或者就留在原来的城市,等等。又如在讲解复合词的构成时,可以介绍德国的一些名胜古迹如der Schwarzwald(黑森林),das Schloss Neuschwanstein(新天鹅堡)等让学生在感受德国的自然人文景观的同时学到了相应的语法知识。生动的感官性强的场景使学生既可以感受德国文化气息,又可以加强德语在实际中的应用。
  此外,每个学生拿到的有德国城市名的小纸条也是他们在本学期的一个小任务。学生都要上台向其他同学介绍“他自己”的德国城市。可以把在教材中涉及的、提及的内容通过学生的介绍使之更为充实和丰满。如《大学德语》第三版第一册第四课“Das Unileben”(大学生活)中,可以先让学生介绍海德堡这个城市和古老的海德堡大学(前一次上课时布置该学生准备)然后再开始课本中的内容。很多学生反映,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了解德国的国情、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又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如收集信息、整理材料、制作PPT等。在我看来,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们对德语学习保持新鲜感。
  四、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将德国国情介绍和德语基本教学相结合来设计课堂练习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问题。如在课堂上的练习时间毕竟有限,不能逐一发现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所以相当程度上要依赖学生课后自觉练习,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但这样的要求对处于基础阶段的学习德语二外的学生而言普遍过高。因此,提高课堂上练习的质量,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语言,在练习中逐步提高,这给课堂中练习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教师在日后的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重要任务。
  其次,学生在介绍某个德国城市时所做成的PPT,文字内容基本是通过网络收集得来,很少通过查找书籍、报刊等其他渠道收集资料。搜集来的资料有时会和事实有所偏差,或者是学生过去依赖网络上的信息,从而减弱甚至失去了自己的思辨能力,而思辨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德语学习中更有效地掌握语言、语法规律。而在PPT中展示的图片,大多数学生没有详细地找出图片对应的具体是什么地方,只是简单地介绍图片是哪个城市的。换言之,学生没有深入研究制作德国城市介绍的PPT背后隐含的要求,是要学生真正地了解德国的文化,熟悉德国的风土人情,并非只是看做一个任务去完成。而在展示PPT的过程中,有一些简单的句子完全可以用学过的德语来表达,但学生们使用的语言都是中文。因此,对于学生做此类型的练习,教师应该提前给予辅导、指点,使学生有意识改进不足,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五、结语
  将德国国情介绍引入德语二外课堂的练习设计中,只是对课堂练习设计的一个小尝试,且试用的对象只是20个学生,在广泛性上很有待进一步试验才能最终体现此练习方式的优点和不足。积极有效的练习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持和加强学生学习德语的兴趣,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巩固加强所学内容,最终提高自身的德语水平及学习德语的能力。因此,教师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更严峻的挑战,发掘和创造有效的练习设计方案,在实际教学中检验可行性并不断更新改进。只有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要求的教学水准,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大学德语教学大纲修订组.大学德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胡凯.德语专业本科一年级交际教学法实施初探.日耳曼学论文集(第三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7-3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31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