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培养和激发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18年教学经历和大量调查证实:民族地区中小学生数学成绩总体较差,两级分化严重。问卷及访谈得知大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十分厌烦学习数学。这是重“知”忽“思”,重“灌”轻“趣”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造成的,要改变之,就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学习兴趣及其重要性
  
  学习兴趣是人的学习需要的情绪表现形式,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兴趣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把金钥匙。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二、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习兴趣,要创设使学生产生期望心里又能带来愉快感并能获得成功的情境。通过“情境”把学生引入愉快的探索发现之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既定的知识技能。比如教学“质数与合数”时,我拿出扑克牌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玩玩扑克牌好不好?”“好”。先介绍扑克牌的大小:A为1,J、Q和K分别为11、12和13。规则是:一人从我手中随意抽出一张扑克(不能让他人看)后描述该扑克的特征,然后下面同学抢答是哪张牌。我先做了示范,并在几次示范中有意识的说出了质数合数的特征。比如:抽到11时,我说“它是个最小的两位数质数.抽到Q则说:“它小于13,是合数,且有5个以上约数。同学们在愉快轻松的活动中掌握了质数合数的知识。又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时,首先我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任写了几个一元二次方程,接着教师满有把握地说:“这些方程不用解出根,凭我观察就能很快说出每一个方程根的情况”,并要求学生解方程作验证。在此基础上提问如何作判断并引入新课,学生都兴致勃勃,全神贯注进入了学习境界。
   (二)利用数学本身的实用性、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
  比如讲《数列》时,由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高斯的神奇感人的故事入题,继而从为什么高斯十岁就会的“从一加到一百”的问题出发,讲到等差、等比数列,同学们对本章产生高度兴趣,因而学得十分透彻。又比如一道关于希腊大数学家丢番图个人简介的题,在《希腊诗文集》中展示:“过路的人!这儿埋葬着丢番图。请计算下列数目,便可知他一生经过了多少寒暑。他一生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十二分之一是无忧无虑的少年。再过去七分之一的年程,建立了幸福的家庭。五年后儿子出生,料儿子竟先其父四年而终,只活到父亲岁数的一半。晚年丧子老人真可怜,悲痛之中度过了风烛残年。请你算一算,丢番图活到多大,才和死神见面?”这样的题目,学生读起来兴趣盎然,做起来十分投入。再如,讲授《轴对称及中心对称》时,利用学生事先准备好的纸板图形再结合多媒体使用Flash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学习效果极佳。
  (三)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人的感情有迁移功能,学生如果对你有感情,就会喜欢你所教的课。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语言、行为信息的传递,还要重视情感信息的交流。这就需要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氛围。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情感的释放和启发,在举手投足之间都应充满对学生的爱意,以此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让学生在互敬互爱的氛围中产生学习的动力,愉快地进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和蔼可亲、自然幽默的语言。
  (四)从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积极评价上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自我认可的人,对自己有肯定积极的认识,就会悦纳自己,学习动机强烈,行为也富有竞争性。反之,一个自我否决的人,会自己看不起自己,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成绩,学习动机弱。而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自我认识。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积极评价,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之感到自己聪明、有用。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
   (五)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了解学习结果有利于学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学习,同时对学习能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心理学家罗西和亨里把学生分成三组,对第一组,每天告诉其学习结果。对第二组每周告诉其结果。对第三组不告诉结果。八周后,第二组条件不变,第一与第三组条件对换,即对第一组不告诉结果,对第三组每天告诉结果。又八周后,实验结果表明:第二组稳定进步。第八周后,第一组与第三组情况发生相反的变化――第一组因不知学习结果,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第三组因得到明确反馈结果,成绩明显提高。实验告诉我们,教学中应及时批改作业、试卷,并写好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教育性的评语,对激发学习兴趣有明显效果。
  总之,兴趣是学习动机的内在动力,“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学生的学习只有有了足够的学习动机,才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把“要我学习”的被动局面变成“我要学习”的主动局面。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成云.心理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2]李小融.教育心理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3]陈长前.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中学数学教学.199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448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