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陶树军

  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教育、特别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中学的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所以,中学物理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为此,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物理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对学生采取开放式的管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鼓励和帮助学生将大胆的设想、创新的计划变成现实。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领略创新的意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物理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物理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物理实验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讲解大气压知识时,我设计了瓶吞蛋实验、覆杯实验;在介绍浮力知识时,设计了浮蛋实验、浮沉子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教师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这样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物理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墨子对小孔成像的研究、宋代沈括发现磁偏角、指南针的发明等物理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物理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二、积极鼓励、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例如在学习光的知识关于颜色时,课本上设计的实验是:让一束白光照到红玻璃纸上,在红玻璃纸后得到了红光,结论是:红玻璃纸只能透过红光。对此,不少学生心存疑惑:其他色光真的被红玻璃纸吸收了吗?经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启发引导,有一学习小组设计出让一束白光先通过三棱镜,在三棱镜后面的光屏上得到七彩条纹,然后再在三棱镜前放上红玻璃纸,则光屏上原有的七彩条纹只剩一条红色条纹。这样处理,使学生明白教材的局限性。通过类似这些问题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设计探究实验,培养创新思维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特别是在中学教育阶段,物理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性或探究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而且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它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
  如学习了浮力知识后,可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物品去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又如学习了凸透镜知识后,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易获取的物品自己设计实验装置,去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这套装置可以参考教材的设计,但不能与教材完全相同。在学生完成后,教师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对好的方案特别是有创新的方案,进行表扬和奖励,鼓励学生创新,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培养想象力,要学会联想。讲到利用电流产生磁场,要引导学生联想能不能利用磁场来获得电流呢。讲到电流的热效应、磁效应和化学效应时,要联想到听不到的声音、看不到的光是怎样去认识它们。讲到电流、电压,联想到水流、水压。
  四、开展科技活动,展现创新能力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深刻地影响着创新活动。为此在工作中必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没有条件必须创造条件。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建立初步的创新活动的基础。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比如:可以先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再结合课本,适当补充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进行一些趣味性而有意义的实验;并引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华。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活动中,也要注意联系社会实际。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到工厂、农村、商店等实地进行参观、访问、调查。写出专题调查报告,并联系社会实际,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条件许可的可以确定具体研究方案,并帮助实施。
  总之,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创新能力,教师必须从各方面入手,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现有条件,想方没法地去进行各式各样的、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52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