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利用数学课堂阵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我们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外,还应让学生在道德、人文素养及个性特长等方面得到发展。
  
  1、挖掘教学内容,渗透思想教育
  学科教学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根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及特点,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起来,渗透在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数学课的教材中蕴含着德育因素,自然地进行德育渗透,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例如在教学中结合计量单位、面积、体积阐明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学习目的教学,结合珠算,讲述算盘,教学圆周率,介绍我国的发明和创造,以及结合有关应用题,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2、引导自主学习,培养数学技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要满足儿童这种强烈需要,就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我们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实际和教学内容,经常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促使学生外部学习活动内化为内部智力活动,只有这样,自主学习才会有效。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要求每个学生拿出学具,认真观察它们的面、棱、顶点,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逐步抽象出它们的特征。再让学生用学具组装成长方体框架,从而清楚看到12条棱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引出长、宽、高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再用硬纸板制作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通过这三个阶段的操作,让学生明确了它们的内涵,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内化新知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同时,在操作中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以动促思,动中释疑,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另外,在教学中把教材陈述内容加以重新组合和整合,创设有利于学生展开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的学习素材,学生学习的效果会更好。第三,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之一,同时也是人人参与和自主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我们要全面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培养数学课上学生良好的参与意识,需要教师不断努力,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容器,让他们在老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良好的参与活动,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
  
  3、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就是把心中的疑惑以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然后进行积极的思考,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往的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方式,剥夺了学生质疑的权利。学生早已习惯了“师传生受”,奉教材为教条,奉师言为真理,问题意识及其淡薄,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产生疑问,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从“无疑”到“有疑”的转变,培养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通过设问、造成悬念以及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质疑,通过对问题、悬念和现象的探讨和解决,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例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让学生通过剪拼把一个圆变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其过程,学生观察在图形的变化过程中两个图形的面积之间关系,从而引发学生的疑问:为什么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然后提问:把圆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为什么不说圆的面积约等于圆周率乘以半径的平方,而是等于圆周率乘以半径的平方?……只有善于质疑,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激活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经常抓住契机,让学生们展开讨论,各抒已见,启发他们举一反三,鼓励他们别出心裁,支持他们求新求异,对一些一题多解的题,不受“教参”的局限,鼓励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地去理解去分析,鼓励他们阐发不同见解,培养其发散思维。
  
  4、注重个性差异,发展个性特长
  数学学科注意发展个性特长,既要学扎实,又应学得轻松,避免机械地死记硬背给学生造成严重的负担,从而导致学生对学习发展和学习情绪的削减。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质,更新教育理念,注重个别差异,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其次,应注意学生的个性研究,加强教学的针对性,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状况分层次教学,使尖子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困难生“吃够”。另外还应注意帮助学生形成并应用个性化的学习方法,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知识基础,心理素质等差异,做不同的指导,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认真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将先进的课程理念和真情实感投入到教学中去,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使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真正实现新课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培养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587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