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辨异:想象与文学的想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写作教学方面,语文新课标与以往大纲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对想象力和个性的强调。如小学阶段要求“写想象中的事物”“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初中阶段要求“有创意地表达”“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高中则强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虚构和想象是文学审美地把握人生的重要方式。因此,新课标对想象表达的重视,是对写作的“文学性”的重视。这是个很重要的变化:在实用功利的价值体系中,非实用的人文价值被肯定、张扬。这对文学写作训练能起到鼓励与导向的积极作用。
  但是,在中小学课堂上,想象作文教学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教学内容主要依赖于教师的个人开发。那么,教师究竟应在想象作文训练中教什么,教得对不对,我认为需要从学理的角度进行审议。
  
  一、是培养想象力还是培养想象的表达能力
  
  1 想象作文课以培养一般的想象能力为目标是否适宜
  许多想象作文课都把培养想象能力作为唯一或者主要的训练目标。下面是一想象作文课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表述:
  训练想象能力:心理学认为,想象是人脑把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能力是人不可缺少的智力,是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近年高考作文多次在这方面设题,因而我们应注重想象能力的培养。
  这个目标的表述很有代表性,它反映了当前很多教师在想象作文教学目标上的定位。该教师在提出“训练想象能力”的目标后,用一段话解释自己确定目标的依据:第一是心理学依据,第二是考试需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用心理学的定义来解释想象,实际上已经反映了该教师对作文教学所培养的想象力的理解,即他所训练的想象能力是指一般的想象能力,属于心理学所指的“能力”“智力”范畴。
  在我看来,把属于能力范畴的想象力的培养作为想象作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不妥当的。因为作为能力范畴的想象力,对于个体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具有重要价值。想象力的培养是学校教育中能力培养的目标之一,它不仅是语文学科的任务,也是其他各门学科的共同任务。换言之,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想象力的培养属于一般任务,把一般任务作为写作教学的“专务”,显然忽视了语文学科本身的特殊性以及想象作文教学的特殊性。
  2 一般的想象力和特殊的想象力
  把一般的想象力的培养作为想象作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在这样的目标定位背后,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教材知识的影响。检视语文教材中有关想象作文的知识可以发现,现有教材所提供的关于想象的知识,基本上属于一般性知识。
  如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关于“想象和联想的表达功能”的知识有如下几点:
  关于想象――
  定义:想象是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功能:第一,利用事物问的相通、相近、相似或相反的关联,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第二,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对未来进行想象。第三,大胆虚构。超越时空,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
  关于联想――
  定义:联想是我们平日常有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例如从这件事想到那件事,从这个人想到那个人。
  功能:拓宽思路,弘扬题旨;丰富和加深文章的内容。
  联想的方式:同向联想、反向联想。
  我们再来看基础心理学对想象的界定:
  定义: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人的高级、复杂的认识活动。
  功能:1想象具有预见作用;2想象具有补充作用;3想象具有替代作用;4想象具有创造作用。
  将语文教材中有关想象和联想的知识与基础心理学论著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对照,就会发现,语文教材中关于联想和想象的知识,基本上是对基础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引用。比如关于联想方式的说明,借用了普通心理学中联想三定律(接近性、相似性和对比性)的知识。
  诚然,听说读写的语文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想象能力,和其他学科教学中所需要的想象能力有共通之处,因此关于想象的一般知识的教学,也是想象作文教学的应有之义。但是,仅仅传授关于想象的一般性知识,对于想象作文教学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一般性知识不能满足想象作文教学的需要,想象作文教学需要关于想象的特殊知识,这些特殊知识的来源,不应该是普通的、基础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而应该是文学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尤其是文学创作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这就带出了想象作文的归属问题。写作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文学写作,一类是实用写作。童话、神话、小说、故事、传奇、诗歌等都属于文学写作,它们也是想象作文的主要类型。因此,就体裁而言,想象作文应该划归文学写作的范畴;就写作目的与意义而言,想象作文也应是文学性的写作,因为想象作文是写儿童的梦幻生活,是儿童对明天美好世界的一种追求,是对现实生活中缺憾的善意的补充和解说,而实用写作往往是应交际之用、应公务之用、应科学研究之用而写,与想象作文的旨趣大相径庭。
  明确了想象作文的归属,也就意味着教师应该在文学写作的范畴内教想象作文,它所培养的想象力不应该是一般的想象力,而是特殊的想象力,即文学的想象力。这意味着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应对想象的作品进行审美的价值判断和评价,而不能只进行想象力甚至智力的价值判断和评价。简单地说,对想象作文中想象优劣的评判,不应以“聪明不聪明”为准则,而应以“美不美”为标准。
  那么,什么是想象作文需要教的知识呢?下面就对想象作文的教学知识提出一些构想。
  
  二、想象作文教学知识的辨正
  
  在想象作文中,想象既是手段,也是内容。想象作文需要运用一般的想象知识和特殊的想象知识。
  一般的想象知识即语文教材中通常套用的心理学界对想象力的说明,它在想象作文教学中应属次要内容。
  想象作文同其他文学写作一样,需要运用特殊的想象力,那就是文学的或者说是审美的想象,这种想象力的特殊知识则是想象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想象作文不是仅仅为了展示作者的想象力,更深一点,是要通过想象展示作者的内心世界。很多教师认为想象要奇特、大胆、合理、有意义,认为想象作文的生命是创新,这些可能都没有说到想象作文的要点上。
  想象分为两类:一类是科学的、实用的想象,另一类是文学的、审美的想象。想象作文所运用的想象主要是后者,它与科学的、实用的想象有相近之处,但是更多的则是相异之处,文学想象的特殊性表现在:
  1 文学想象表现的是内心世界的“真”,科学想象表现的是客观世界的“真”。
  在想象作文中,追求想象的奇特,并不是要刻意地、挖空心思地想别人所未曾想。文学想象的目 的,决不是在外部世界“猎奇”,而是到内心世界去“探胜”。我们运用创造性思维叙说奇妙的故事、抒写浪漫的诗篇,并非或者说不仅仅是为了展示由我们丰富的想象力所营造的虚构的“生活奇观”,进而炫耀我们想象力的丰富与神奇,而是为了进入想象的境界,表现我们精神世界的奇观。借助想象打开我们从来不曾涉足的心灵之中的一个又一个神秘的房间。如果片面地追求想象的“离奇”而不追求“贴心”,那就是对想象极大的误解。这样做的后果是导致想象的无聊。无聊的奇特是一种深刻的乏味。这是想象作文的大忌。但是,还是有很多教师在想象作文课上一味地鼓励学生想象、鼓励学生说出与众不同的想法,似乎50个学生50种想法就是想象的胜利。试看下面这则《激活思维驰骋想象》课例节选:
  师:我这儿有两个几何图形,要求围绕它们展开联想。(出示图形:甲○,乙△)
  师:同学们,由这两个图形你们想到了什么?看到甲,我想到了地球,看到乙,我想起了埃及神秘金字塔,合起来想到了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很早就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为使灿烂永放,人类应爱惜自己的家园。同学们,你们呢?
  生:由圆我想到了2002年的正月十五,由三角形想到了从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一角,这一角恰恰砸在我的心上。
  生:由甲想到了太阳,由乙想到了大山,合起来想到一个旅行者背着大旅行包艰难地攀登着大山,当到达山顶时,沐浴在温暖、明媚阳光下的旅行者情不自禁地高呼:“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生:由甲想到随着岁月的流逝,人逐渐变得圆滑,没有了自我;由乙想到人出生时有棱有角有个性;合起来想到人应该是外圆内三角,外圆使你和别人友好相处,生活和谐;内三角使你做事有原则,有真正的自我,享受别样的人生。
  生:由甲想到了指环,由乙想到了皇冠,合起来想到了一个威严的头戴皇冠的国王,凭着他有魔力的指环,控制着他的敌人。
  生:由三角形想到了三国鼎立,由圆想到了国家的统一,合起来就想到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师:同学们说得很精彩,可见我们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我们再做一个难度大一些的练习,相信同学们会在想象的天地里率意驰骋!(教学由第一环节“看图想象”进入第二环节“拼图想象”,除了想象的复杂程度略有提高外,大部分时间还是让学生说“我想到了……”)
  不难发现,这样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往“想象的内容”上极力挖掘,但是我以为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想象”的写作动机与“我的想象要表现什么”的写作追求,比引导他们发挥想象的最大可能更为重要。
  当然,我不是要否定对奇特想象的追求。想象像一只小鸟,我们鼓励学生把这只鸟放飞,让它高飞,没错。问题在于,学生在作文中所放飞的这只“想象的小鸟”,是不是从自己的心扉里放飞的,是不是他们精神独创的结果。是不是与自己最精彩的情感体验相关。只有是自己的,才有可能是不同于其他任何人的、独特的想象,这样的想象,有可能是幼稚的,但稚拙之中,透着童真和童心,亦是美的。
  雨果曾说:“诗人有翅膀,能飞翔,能突然消失在幽暗中,这是诗人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是好的,这是应该的,可是诗人必须再现。他走了,他必须回来。诗人可以有翅膀飞上天空,可是他也要有一双脚留在地上。”可见,在文学写作中想象并不是越大胆越成功,想象的“奇”和“新”与想象的“真”和“实”必须相结合,再新奇的想象,也必须以现实、以被作者心灵透镜透视过的现实为基础。
  文学想象表现的是内心世界的“真”,科学想象表现的是客观世界的“真”。如果说文学的想象主要是一种“内在发现”,那么科学的想象本质上是“外在发现”,想象的目的是力求揭示客观世界的本相。
  文学的想象最重要的前提是“发现自己”。教学生写想象作文,也要在启发想象的同时,提醒情感反思、提醒自我发现、提醒心灵映照。
  2 文学的想象表现的是情感,科学的想象表现的是理性。
  以下是某节语文公开课师生对话的节选――
  师:花儿为什么会开?
  生1: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
  生2: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拉开了。
  生3: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漂亮、
  突然有个学生问:老师,您说呢?
  老师想了想说:花儿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脸,笑了。
  其实,老师课前准备的答案是:“花儿开了,是因为春天来了。”在这场对话中,老师预设的是科学的想象,而学生却进行了文学的想象。幸运的是,老师意识到了自己和学生之间的“错位”,并及时调整思维,和学生的情感逻辑取得了一致。
  文学的想象表现的是情感,运用的逻辑是情感的逻辑,科学的想象表现的是理性,运用的逻辑是科学理性的逻辑。它们展开的方向是不同的。“雪化了变成春天”是文学的想象,审美的逻辑;“雪化了变成水”是科学的想象,理性的逻辑。对于想象作文教学来说,区分情感逻辑和理性逻辑是非常重要的美学原则问题。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写的想象作文要合理,要有意义,要健康积极,大多是以科学的、理性的、实用的逻辑作为对想象的限制,而忽视了情感逻辑对于文学想象的重要价值。
  亚里士多德曾说:就作诗的需要而言,一件不可能发生但却可信的事,比一件可能发生但却不可信的事更为可取。其言外之意是,对于写诗来说,与其写一件符合理性逻辑却不符合情感逻辑的事,倒不如写一件不符合理性逻辑却符合情感逻辑的事。譬如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自发“三千丈”完全“不可能发生”,但却在更高程度上表达了真实可信的愁绪。以上所说的虽然是诗歌的想象,但是其中的道理,适用于其他一切文学想象。
  文学想象是对习惯、常理、逻辑、科学理性的悖逆、扭曲和挑战,有时候甚至需要“扭断逻辑的脖子”,以追求非理性的、抒情的、审美的效果。从艺术创作角度来说,如果一味地追求合理,就很可能会“扭断想象的脖子”。因此,孙绍振先生把科学和文学的想象比作“一对冤家”。有时候,对于理性的悖逆越彻底,反映现实生活反而越深刻。比如卡夫卡的《变形记》就是生动的一例。因此,以想象作文中这一或那一细节是否准确、以故事是否可能真的发生来推演文章的真实性,对于想象作文的评判来说,是无足轻重的。换言之,想象作文不该追求那种意义上的真实。
  3 科学想象的最高价值是被证实,文学想象的最高价值是“无理而妙”。
  科学的想象是为了追求对客观世界“更高程度的真实”的把握,因此科学的想象有时候需要极力排除情感的因素,力求客观、准确,即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当科学的想象被证实为具有普遍性的公理或定律时,它的价值就达到了最大化。但是文学的想象是无法也无需证明的,因为它表达的是情感,情感可以不讲科学根据,不讲道理。情感甚至可以“歪曲”事实,比如“情人眼里出西施”。对于美的评价之所以失真,关键是它经过了个人主观情感的“透镜”的变异。但是,正是情感之“镜”的作用,文学想象极端化、非理性、片面甚至荒诞,却在表达感情方面更深一层地真实,接近哲学的、概念的和一般的真实。
  比如在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中,葛里高利埋葬阿克西尼亚后,“抬起头,看见自己头顶上黑色的天空和太阳的耀眼的黑色圆盘”。“黑色的天空”和“黑色的太阳”,传达出葛里高利在面对死亡时产生的强烈的情感体验,这种有违科学真实的描述,逼真地表现了特定情境中主人公独特的内心感受,这种体验超越了理性的逻辑,却能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又如契诃夫的小说《小公务员之死》。故事非常离奇,用生活常理去推测,它是不可能发生的:一个小公务员看戏时不小心打了一个喷嚏,唾沫星子溅到了前排将军身上,他居然因此吓死了。这完全不“合理”,但是它以超越生活逻辑的荒谬绝伦把小公务员内在的深层的卑微心理表现出来,它以极端化的“无理”达到了情感表达的深刻、独特与真实。清代诗话家吴乔把这叫做“无理而妙”。
  由上所述,关于文学写作中想象的特殊知识,其核心就是强调想象与情感逻辑之间的关联,想象作文表层的“无理”实际上是更深一层的“真实”。
  想象作文教学不应该以一般想象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而应该以审美的想象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这种审美想象的语言表达能力,所追求的目的是想象、情感和语言表达的统一,即通过得体的语言形式表达想象,从而有效地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787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