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由十七套高考作文题目谈高中作文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入学考试要考语文,目的是什么呢?目的是测验考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就是理解语文的能力和运用语文的能力,看他们够得上够不上大学所要求的水平。”叶圣陶老先生的这种提法对当前的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我们认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和作文命题者在命题工作中都要兼顾这两个方面。笔者查阅了2006年3套全国卷高考作文题和14套省市自主命题的高考作文题,本文通过对今年高考作文题目的综述、梳理来谈高考作文对今后作文教学的启示。
  
  一、06年高考作文题目综述
  
  今年高考作文从形式上看仍有两种形式,即: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两种。
  命题作文有:
  北京市高考作文题是《北京的符号》;上海市高考作文题是《我想握着你的手》;天津卷高考作文题是《愿景》; 重庆卷高考语文作文题是《走与停》;安徽卷高考作文题是《读》;湖南卷高考作文题是《谈意气》;江苏卷高考作文题是《人与路》;江西卷高考语文作文题是《雨燕减肥》 ;辽宁高考语文作文题是《肩膀》。作文要求都很简单,大致都是“写一篇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话题作文有:
  全国卷Ⅰ高考作文题:一只鹰抓了一只羊,被一只乌鸦看到了,乌鸦想学鹰抓羊,由于能力不够,结果被牧羊人抓到了。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
  全国卷Ⅱ高考作文题:目前中国读书的人越来越少:99年为60%,01年为52%。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99年是3.7%,03年是18.3%。请你根据材料选择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字数800字。
  全国卷Ⅲ高考作文题:材料作文:阅读材料,以“书”为主题,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
  福建卷高考作文题:①诸葛亮借箭未满十万支;②戈多来了 ;③留下一点空白。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个作为话题,题目自拟,体裁自选,不少于800字。
  山东卷高考作文题 :有一首诗,诗的大意如下:“当人们在地球上仰望星空的时候,把星星当做宝石,认为它光洁无瑕,当踏上星星却发现它布满了尘埃、土渣,和地球一样的复杂”。 请以此为题,写一篇除诗歌之外的作文。
  湖北卷高考作文题:成语:三思而后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举一反三……,以上带“三”字的成语中,能给你什么启示?
  在汉语中“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产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以上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它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想起来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浙江地区高考作文题:生有所息,生无所息?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四川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生活中,有许多疑问,有人好问,有人不好问。 以“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姑且不论这十七套高考作文题目优劣高下,但通过今年的作文命题来看,首先有利于考生进行考场写作。这样的命题,有个相对宽泛的写作要求,而且可以从生活阅历中选取材料,不至于让考生对着试卷发愣,胡诌一篇了事。命题作文虽然限制了题目,但大多数是学生所熟悉的或意料之中的题目,这对于写作水平一般的考生而言,都能得到及格分以上。而命题作文不足之处是:不利于考生得高分或满分,往往会在立意方面出现雷同现象,或出现文笔不错,但立意平淡,对题目挖掘深度不够的现象。相对而言,话题作文一般都给出一定的提示,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拟题目,提炼主题,但是能出好的作品。《课程标准》提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我们认为,现在的高考作文已经放得很开了,这样更容易的力度还可以再大一点。在关注在文体减限的同时,更应该值得关注的是“内容之神”的减限,毕竟,前者仅仅是实现后者的一种形式。我们应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为考生减限,以便给他们施展才华提供一个更为宽松的展示渠道。
  
  二、对作文教学的启示
  
  1.积累与整合
  尽管有人对高考制度产生置疑,但高考仍不失为“不是法子的法子”,仍然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曾经有人提出高考只考一篇作文,这还有待于进一步地进行论证,但目前作文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某种程度上,作文是决定一个人高考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但在短短的一两个小时内,要想写出与众不同、出类拔萃的作文,的确不容易。这就体现出“功夫在诗外”的真谛。我们通过今年高考的一篇满分作文来看这个问题。如:《北京的符号――老舍与北京》的第一段:
  我看见祥子手里拨弄着现洋,心中盘算着买车,嘴里念叨着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车黑漆漆的车身、亮晶晶的瓦圈,闪着光;我看见王顺发忙着擦桌子码茶碗招呼客人,手里拎着老北京的大茶壶,壶嘴徐徐吐着水雾;我看见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石榴正红,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儿爷昂首挺胸,老太爷微笑点头;我看见沙子龙直视徒众一言不发,心中暗道:“不传!不传!”,堂前老北京那只镖局长枪,静静倚立墙角,与主人遥相呼应……
  就这短短的一二百字包含了多少部老舍先生的名著,传递出多少个信息!这篇文章能够获得满分,与这一段不能说没有密切联系。因此,平时教学中,不仅应要求学生阅读经典著作,注重积累,而且要融汇整合。写作教学不能独立出来,应与“听、说、读”紧密结合,“听、说、读、写”之间是相互促进的。“积累与整合”应是作文教学重点。
  2.发现与创新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学习就是要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的重要责任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我们再欣赏一篇高考满分作文:《谈意气》中的一段:
  凡人欲成大事者,皆需受尽千磨万砺。也许上天就是喜欢捉弄那矢志于成功的人们,他总是要为孜孜于辉煌的人们设置障碍。那障碍,可能是罗马宗教裁判所前的熊熊烈火,可能是哥伦布远航新大陆中连天风雷,可能是红军长征中的雪山草地。然而,幸运的人们呵,他们还有理想,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他们如布鲁诺一般投身于火海,为捍卫真理而与烈火永生;他们在献身理想的意气指引下,如哥伦布一般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为探寻未知世界而披肝沥胆;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他们如红军战士一般豪气顿生征服千山万水为拯救民族而抗争,献身理想的意气,是成功的精神动力。
  作者能将“布鲁诺”、“哥伦布”与我国的“红军战士”联系起来,不同的国籍、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目的,那么他们之间的共性何在?这就需要作者去发现。发现的过程,本身就有创新的过程。学生如果能纵观古今,并从中有所发现与创新,那么不仅显示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独特认识,而且在整篇文章感觉方面,显得视野广阔,更加大气,有一种以小见大的感觉。这应当是平时作文教学中值得提倡的。
  3.表达与交流
  所谓“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自由创作、自主表达”,成为目前作文教学的一个理念。当然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是有所不同的,作文教学的重点是要求学生规范地运用书面语言。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同时,思路清晰,围绕一个中心进行选材,结构安排合理。一篇好的文章,立意固然重要,但书面表达与交流也不可忽视。如《北京的符号――老舍与北京》的第二段和第三段:
  读老舍先生的书,仿佛被书中人物引领着,游览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气息,欣赏北京的色彩,聆听北京的节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号啊!
  那是老北京的丝丝缕缕、点点滴滴。似一段京胡弦语,激越铿锵,余韵悠长;如一壶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无穷。
  这诗一般的语言,是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的,因此博得读者的青睐也是很正常的。我们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养成学生两种习惯:(一)有所积蓄,须尽量用文字发表;(二)每逢用文字发表,须尽力在技术上用工夫”。这就要求作文教学注重表达与交流,应朝着“作文训练过程尽可能与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相一致”。
  
  (窦红平安徽省无为县石涧初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841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