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注细节彰显精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他这一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知识就是在幼儿园里学到的吃饭前要洗手,大的苹果要让给别人。可见,要做好大事情,就得从小事做起,从每一个细小的方面做起。同样道理,教学活动也是由一个一个细节构成的。教学细节看似平常,但平常中蕴含着智慧;看似简单,但简单中孕育着深刻。成功的教学,必定要注重每一个细节。
  
  一、精雕细琢细节是可以预设的
  
  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兴所得,而实质上却是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它的背后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想。虽然我们无法预料课堂会生成些什么,但我们可以通过精雕细琢一些细节,预约一些精彩。
  细节的设计源于对教材、对学生、对环境等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利用,“它不是浅尝辄止的表面作秀,那必将是流于肤浅;它不是为刻意追求亮点而设的应景之作,那必将流于浮华;它也不是不可或不必为之的故弄玄虚,那必将流于腐俗,那是对文本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自然而巧妙的情境创设”。教师要深入文本,用“心”去读,读每一个生动传神的词语,读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读画龙点睛的句子……通过反复理解、揣摩、品味,深刻理解与把握教材,从而发现细节,以细节为基础,以细节为突破口,创设自然而巧妙的情境,为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提供帮助和指导。如教学《杏儿熟了》一文时,我没有急着把学生引进课文,而是宕开一笔,插进一些名人名言:“同学们,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变故和失落,会有着很多的疑惑和烦恼,但一句好的座右铭却会在你失落时,使你振奋,让你学会思考,努力耕耘,收获果实,就像一位忠实朋友时时与你分享人生。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几句座右铭,自己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索取。
  ――巴金(中国作家)
  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的生存而更加美丽。
  ――茨巴尔(法国作家)
  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作为。
  ――罗曼・罗兰(法国作家)
  果子大家吃才香甜。
  学生读后,老师问:“最后一句没有署名,你们知道是谁说的吗?”从而引入课文的教学。这个细节能够立即调整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更为巧妙的是酝酿了课堂教学气氛,并为学生下一步的分析性发言预设了范例。
  这样,教师通过对学情的准确分析,对教学细节的科学处置,经过对某一教学环节的“精雕细琢”,让细小的教学环节能体现新课程的某一理念,让教学对话更有成效。
  
  二、用心倾听细节是能够捕捉的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它不可能完全按教育预想进行,设计的细节只有在流动的课堂整体中才能彰显其价值。作为组织者的教师必须加强调控,促进对话的不断深入。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倾听,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耐心细致地倾听学生独到的理解和个性化的体验感悟;通过倾听,发现、捕捉有价值的细节,抓住“关键性细节”,深入挖掘,去突破、生成,寓教育于无痕。
  
  1 捕捉亮点
  教学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表扬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学生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也会让我们的课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教与学、师与生、生与生的良性互动中,教师要独具慧眼,善于见微知著。
  一位教师在教学《井》一文时,有这样一个细节:学生朗读着:“井水很清很清,我们常常数映在井里面的星星,一面数一面心里想,这些星星,离得多远!多远!这井水,它又多深?多深?”正在大家体会井水的特点和它给人们带来的甜美和快乐时,一个学生举起手,问:“老师,为什么‘多远!多远!’用感叹号,而‘多深?多深?’用问号?”面对这个令人措手不及的问题,老师首先表扬了这位学生:“你读得很仔细,不仅理解了字词,而且还注意了标点符号的用法,敢于提出不同的问题,真难得。”接着,老师又启发全体学生:“我们能不能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为什么要用两种不同的标点符号?”听了老师的话,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很快,就有学生想到用感叹号是在感叹星星离我们很遥远,用问号是在想井水到底有多深呢。最后,大家得出结论:标点符号在写作中对标签达意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写作文时要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 从上述的教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非常成功地捕捉和利用了资源,促进了有效对话。
  
  2 善待错误
  教学可以预设,但不可能彩排,每一次都是现场直播。而“现场直播”的课堂最具有鲜活性、生命力。当学生心灵开放,思维多向,行为活跃,课堂一定会因不可预测因素的出现而波澜起伏。也许,偶然的因素会使教师措手不及,造成教学秩序的暂时失控,但是,我们不能回避,也不应回避。相反,当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意外时,我们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及时、巧妙地处理不可预测的因素,切忌简单草率,要学着尝试采取理性的灵活的方法,在冷场的时候及时调整,在出错的时候重构共建,从而使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这样才能掀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高潮,激发学生的情绪,激活学生的思维。课堂,也会因此而更加生动活泼,充满生活的情趣。
  一位教师在执教《蘑菇该奖给谁》时,出示了一个句子:
  小黑兔得意地说:“我今天参加跑步比赛,得了第一名!”
  然后老师说:“小朋友们,小白兔多神气啊!读一读它的话吧。”于是,学生各自朗读句子。忽然,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您写错了。应该是‘今天我参加跑步比赛,得了第一名!”’老师这才发现自己抄错了,连忙向学生道歉并将错句做了订正,然后,笑眯眯地问:“老师不改,行吗?”学生仔细一琢磨,像发现新大陆似的说:“行!不改也行!意思都一样!”接着纷纷列举出这句话的几种说法:
  我今天参加跑步比赛,得了第一名!
  今天我参加跑步比赛,得了第一名!
  今天参加跑步比赛,我得了第一名!
  今天参加跑步比赛,得了第一名的是我!
  最后,老师总结说:“小朋友们,改变了‘我’的位置,句子的意思却没有变化,多有趣啊!”然后,进一步肯定学生的做法:“大家爱观察,爱思考,爱表达,不仅帮老师纠正了错误,还发现了中国语言文字的无穷奥妙,真了不起!”
  错误,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一种资源。首先在这节课中,老师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便真诚地向学生道歉并及时改正,表现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此外,老师面对学生的质疑,并没有手忙脚乱,而是灵机一动,将错就错,问:“老师不改,行吗?”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句式变换中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体验语文学习的无穷乐趣。这样的错,一经老师的巧妙引导,变成了美丽,收获了惊喜,错又何妨?
  “人非圣贤,熟能无过?”在教学中,老师会出错,学生更难避免。那么,怎样对待学生的出错呢?法国“动手做”科学方案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永远不要对学生说“你错了”,这是老师对待学生错误的正确态度,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是必然的,也是很宝贵的。
  
  三、人文关怀细节是需要珍视的
  
  课程改革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叶澜教授也指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我们关注细节,不仅仅要关注知识教学范围内的细节,更要关注生活、情感、生命的发展等方面的细节。陶行之先生“四块糖果”的教育故事作为经典在传诵着;于永正老师“第八次”的故事,相信大家永远也不会忘记;支玉恒老师用“有比你更胆小的吗?”不露痕迹地鼓励了后进生……他们往往蹲下来倾听学生的发言,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这些细节,如果没有浓浓的爱,没有浓浓的情,没有把学生真正放在心里,能做得到吗?作为教师,我们要永远对课堂中的“人”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让教学细节回归“生命关怀”的教育本质,用发展的眼光,激励的神情呵护别样的思维;用诚挚的热情,真切的态度关注每一颗稚嫩的心灵;用高尚的人格,伟大的品性去拥抱每一个独特的生命……让教学细节有效触动学生的心灵,让灵动的智慧,人文的光辉盈溢课堂。这样,我们就能在细节处见精神,显工夫,就能在打造细节的同时成就人生,成就完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179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