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社达

  摘 要: 本文对体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身心健康 影响
  
  随着对知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社会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加上大多数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不够或没有普及,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造成部分学生心理素质比较差,调整心态的能力较弱,遇到困难挫折易造成心理疾病。同时,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家长的溺爱使学生的许多意志品质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如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体育教学是促进健康的重要内容,体育活动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体育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1.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体育教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教学活动的本质属性是,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学生进行适当的身体练习活动。从生物学的角度看,适当的身体活动对骨、关节、肌肉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1)促进骨的生长发育,使骨表面的隆起更为显著,骨密质增厚,骨小梁配布更符合力学规律;适当的身体活动,会增强关节的稳固性、运动幅度和灵活性。
  (2)身体活动会使骨骼肌肌肉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肌力增大;毛细血管数量和分支增多,血液循环加强;肌肉中运动终板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有利于提交肌肉的活动能力。
  (3)身体活动对心血管系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据研究,活动会对血管壁的结构、心脏和肌肉的毛细管产生有利于器官供血和功能提高的影响。
  2.体育教学对改变学生健康观念,养成健身习惯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学校体育改革在实践中的逐步推行,传统的体育教学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一些竞技项目技术的示范和传授,“健康第一”的思想成为学校体育的目标和方向。培养学生的健康观念,传授学生健身运动知识,将会是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给学生提供和创造条件,促进外固顺利迅速转化为内固。教师教给学生的不应仅仅局限于技术的动作,还要使学生懂得如何科学地锻炼,调动学生的自学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自我锻炼的主人,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从而增强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脉动。
  二、体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
  1.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
  体育活动能直接地给人愉快和喜悦,并降低紧张与不安,从而调节人的情绪,改善心理健康。体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强烈而又深刻,成功与失败、进步与挫折共存,欢乐与痛苦、忧伤与憧憬相互交织,同时人的感情表现也相互感染、融合。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成熟,有利于情感自我调节的发展。
  2.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和自信。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紧张与竞争性等特点。学生在参加锻炼时,总是伴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教师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
  3.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
  体育活动能使学生喜欢体育锻炼并从中得到乐趣。项目的选择以学生感兴趣的运动为主,运动量以中等强度为宜,心率控制在110―150次/分,并能做到持之以性。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体育运动有利于心理疾病的调节与治疗。
  4.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人际关系好的总是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对任何事都充满兴趣,这些人生活得很愉快;人际关系不好的常常是无精打采,抑郁寡欢,缺乏生活的乐趣。体育活动可以通过手势、表情、身体的动作等进行交往而不一定以语言为媒介,学生随着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沟通和交流,在不自觉中就会产生亲近感,并会获得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必须服从裁判、尊重观众、团结同伴,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都能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使人际关系得到改善。
  三、把心理健康融于体育教学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教学。
  体育理论课一直是学校的薄弱环节,体育教师应给予重视。教师应通过体育理论课的方式讲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学生了解真正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三者缺一不可,其中身体健康是其它两个方面的物质基础,心理健康能使生理健康产生更大的价值;同时,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掌握心理健康保健方法,使学生及时而恰当地调节自己的心态,并鼓励学生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在运动中寻求快乐,陶冶情操。
  2.因材施教,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体育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运动技术水平与身体素质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因人而异,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对孤僻、怪异的学生适宜选择篮球、足球、排球等项目;对优柔寡断的学生可让他们多参加球类的活动,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对腼腆、胆怯的学生可选择武术、体操(单杠、双杠、跳马等)、篮球、足球等项目;对急躁、易怒的学生适宜选择慢跑、长距离的步行、游泳等项目;对缺乏信心的学生应选择一些简单、易做的项目,如跳绳、俯卧撑、广播操、跑步等;对遇事紧张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参加激烈的比赛,特别是足、篮、排球项目;对自负、逞能的学生可选择一些难度较大、动作较复杂的技巧项目,如技巧、长跑、跳高、跨栏等项目。
  3.合理的运动负荷与心理健康。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因素有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持续的时间和运动频率。从运动类型来说,能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令人愉快有趣的运动,有氧运动,回避人际竞争运动,可以自定步调的运动;从运动强度来讲,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中等强度的体育运动强度能够改善情绪状态和焦虑、抑郁、紧张和疲劳,相反,大强度的运动却可能增加紧张、疲劳。对于运动持续时间,研究认为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20―30分钟,60―90分钟也能产生良好的锻炼效果。
  四、结语
  1.体育运动能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有特长,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点作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要求,并发展自身的潜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强化自我意识。
  2.体育活动能让学生乐于同他人交往,融于集体中,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做到人际关系和谐。
  3.体育运动能使学生情绪稳定,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促使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4.体育运动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42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