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湘娥

  摘 要: 本文针对高职教育对学生培养中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质的现状,分析了其原因所在,并提出了在高职教育中加强通识教育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通识教育 现状 对策
  
  一、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渗入了高职院校,不少高职院校为迎合市场需要基本上只开设实用的专业科目;高职学生对实用技能的学习热情远胜于人文知识,他们把主要精力局限在纯粹的专业知识,以拿到毕业文凭和学位证书为目的。理工类学生重视实用的专业技术知识,对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较为忽视,这就势必违背了教育目的的本原,造成了许多大学生在自己的专业技术领域以外了解甚少,更谈不上有良好综合素养和广阔的知识面。高职院校的通识课程相对于专业技术课,基本上处于得不到保证的可有可无的副科地位。专业教育中通识教育的缺失,对通识课程设置和安排高职院校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通识课程科目数量和质量的欠缺。在通识课程设置上,高职院校存在的一个共性就是除国家硬性规定的“两课”政治课程外,对开设其他人文素质必修课,例如围绕社会学、伦理学、法律学、艺术等课程的开设重视不够,有的院校仅仅希望通过开设通识选修课来弥补;二是就大多数高职院校来说,通识选修课无论在师资力量上,还是在开课数目上,都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存在着很大的距离。有的高职院校开设的通识选修课只有几门,数量非常少,而且与专业技术课相涵合的通识选修课几乎没有开设。
  二、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社会推崇的“功利化”思想和观念,导致高职院校现代技术与人文教育分裂的现实。
  许多高职院校虽然让学生掌握了一些生存的基本技能,但没有教给他们关于生存和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那么这种种“技能”都成了“没有根的知识”;整个学校功利主义气息浓郁,人文主义气息淡薄。一方面是受教育者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教育带来的可视收益,另一方面是教育者片面地追求“面向市场”和“面向社会”导致的异化,其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课程设置的狭窄与专门化、功利性,宽口径、重基础的教育会使受教育者有“学无所获”之感,降低求知欲望。
  (二)忽视对学生的文化陶冶,有悖于全人教育。
  在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强调专业知识教育,忽视人文教育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削弱教育的教化作用,迷失教育的精神目标,把学生的智力和知识的发展作为唯一的目的,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关于人类与社会的整体观念,缺乏做人与做事的深厚功底。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十分薄弱,校园文化氛围单调,尤其是工科学生的文、史、哲等人文知识基本上停留在中学层次上。学生对社会现象历史事件缺乏必要的了解,对社会、对人生难以形成深层次的认识,缺乏政治敏感性,缺乏政治责任感。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可能会成为技术纯良的“工具人”或“机械人”,而不是一个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缺少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很少有实施通识教育的专门机构来组织和协调,且缺少专门的经费支持和保障,使得通识教育陷入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窘境。学院依然是重视专业教育,勉强开设或组织选修一些通识教育课程,各系部设置了有限的通识课程,且彼此之间的学生又很少互相交流与共享,在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素质教育运动”之后,又恢复了往日专业教育的宁静。
  三、高职院校加强通识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对通识教育理念的认识。
  高职院校应树立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重,科学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理念。高职教育应改变以往的只注重技能训练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而通识教育就是一种促进人身心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其根本目的是使人能够全面发展,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通识教育,不仅仅是变换一些教育内容,或者是更新一种教育途径,它代表了教育理念的创新。
  (二)形成通专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符合高职发展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构建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技术知识与人文知识相结合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结构弹性化是指在设置课程时,不仅有统一要求的必修课,而且有能适应学生需要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更有安排灵活的人文讲座、专题报告会等。2.提供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人文课程。高职教育通过专业课程使学生掌握过硬的技能、技术,还要为学生提供可供自主选择的人文课程,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修,使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创造性焕发出来,这种热情和创造性热情迁移到专业课程学习中,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地掌握和运用技术。3.课程实施多样化,要求学校通过课程施加给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更要注重通过校园内隐性课程建设和校园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来进行。一方面,要加强校园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建设,使学生在优美的、现代化的校园中思想受到启迪、情操受到陶冶。另一方面,要注重教风、学风、校风对学生的影响,以营造良好的氛围,形成良好的教学风貌。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加强通识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做如下工作:第一,提升专业教师素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将专业技术的实用价值与人文价值一同展现出来,用自己的认识、理解和感情去影响学生。即在传授专业技术的同时,将技术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人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影响,将技术的发展方向、趋势介绍给学生,引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和追问。教师必须迅速改变自身的知识结构,既要学有专长,又要广泛涉猎,既要专精,又要博览,只有首先成为通识型复合人才,才能胜任通识性教育工作;二是加强通识教育教师的沟通与协调,学校聘请的通识教育课程教师可以专兼结合,可聘请学界和业界的成功人士给学生上课,这样既可拓展学生的视野,又可加强教师与外界的交流;三是加强对通识教育教师的激励。设置专门的通识教育课程课题研究和教学奖以调动教师参与到通识教育中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第1版)[M].清华大学出版,1999.12.
  [2]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第1版)[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3]陈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74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