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计算机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 燕 刘 超

  摘 要: 计算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懂得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熟悉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巧,并最终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运用到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化的需求。
  关键词: 计算机教学 实践环节 应用能力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应用能力作为一项基本素质要求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围绕计算机教学方面的争论和探索也日益增多,有人质疑计算机教学的固定模式,有人呼吁进行计算机教学的大胆革新,其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关注学生创造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其实,计算机教学作为一门既有浓厚理论色彩,又有较高实践要求的新兴学科,其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在开展创造教育及实践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计算机教学如何做到教与学的结合,如何加强实践环节的锻炼,怎样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获取理论知识和应用技巧,进而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就此问题,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工作实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计算机教学的偏颇之处
  1.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制约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有其积极的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模式固守陈规,得不到创新,其缺陷也日益明显。不少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采用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有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差,更有甚者“望机生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的需求,更难以胜任就业、创业的重任。
  2.教学设备简陋,难以满足学生技能培养需求。
  当前,不少高职院校是国家在高等教育资源整合中建立起来的新院校,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学校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简陋;另外,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大幅扩张,硬件设备的更新淘汰及瓶颈问题凸显,学校机器台数远远不能满足上机的需要,使学生上机实践环节大打折扣。
  二、计算机教学实践环节的试验内容
  计算机教学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说到底就是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按照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计算机实践过程也可分为三个递进层次,循序渐进地组织实验内容,逐步引导学生提高掌握计算机的能力。
  1.基础与验证型试验。
  旨在使学生验证、理解、巩固和掌握课内所要求的计算机基本教学内容。比如,面对大量的计算机软件平台,层出不穷的应用程序,以及不断更新的新版本,首先要了解它们的特性,会使用它们,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和功能。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原始数据、详细步骤、结果样张的复制来完成。
  2.设计与开发型试验。
  以“任务”为驱动,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给出具有特殊功能要求的“任务”,或提出试验要求和具体的实践最终结果,要求学生通过复习或自学有关知识,通过综合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设计、创建、开发试验项目。在此程序中,教师可不制定使用的软件平台,也不给出详细步骤,而是让学生自主选择,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研究与创新型试验,旨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制定题目,也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此类试验可不要求统一结果,但要求学生能提供试验分析、试验设计和试验报告,写出试验的体会和收获。在这个层次中,学生将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能提高将计算机知识变为高效率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1.编写试验教材,培养学生基本应用能力。
  计算机教材对教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高质量、与计算机发展同步、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教材很难找到。市场上的教材,要么实验内容不全、错误较多,要么内容陈旧、软件版本落后,要么试验无数据、无实例,都与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要求不相适应。为此,学校可以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自编一套内容翔实、图文并茂的试验教材,以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自编教材其好处主要有:一是随着Windows、Office等软件版本的升级和更新,可向学生讲授最新的软件平台和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二是按照以上三个递进层次组织试验,不断修改完善试验的内容,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能力。
  2.通过实例实践,引导与应用领域相关联。
  (1)通过实验理解概念。例如:为理解不同颜色数目的图形文件在保存容量上的不同,以及图形压缩的变化,教师可进行以下试验:在“画图”软件里,使用.bpm保存一幅图形,将文件分别保存为24幅图,256色、16色等类型时,观察图形有什么变化,其存储容量大小有什么不同;或在将彩色图片保为单色图片时,提示信息的含义等。
  (2)通过实例性试验,使学生在试验中学会与实际应用领域相结合。教师可以提供大量的应用型例子,让学生在操作中完成这些试验,达到了解和掌握计算机适用的领域,可应用的功能和实施的办法。用这些实例提供的数据构建成试验的数据源,完成它们所需的功能,再根据已知结果自行判断完成的试验正确与否。比如:适用ACCESS建立图书管理系统,创建相互关联的图书馆藏信息、读者信息、借书情况等数据表,通过查询、窗体、宏、报表对象实现图书馆藏册数的增减功能;借书、还书、续借功能;通过作者、出版社、书名等查询功能,理解ACCESS各种查询等对象的特性和使用方法,从而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应用和构建,并推广和应用到其它管理系统和专业领域。
  在试验指导中,教师应教会学生积累操作技巧,让学生明白操作过程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其结果。操作技巧的提高既需要学生不断加强练习,又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过程,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上升到感性的认知。
  3.通过创新试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试验设计时,教师要注重提倡和引导学生使用新的试验方法和手段来完成试验。对只提出要求的试验,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ACCESS数据库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自我设计数据库应用项目,让学生从选题和收集信息开始,自行分析、设计、创建数据表及其关系、查询、窗体、报表、宏、VBA模块等,以主窗体为项目的主界面,其上的命令按钮关联到其它对象,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应用项目,锻炼从搜据数据、设计到实现的过程。这样,学生将会把数据库的知识学活,并应用到学籍管理、图书管理、家庭理财、设备管理、工资管理等方面,从而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在计算机教学中,如果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活泼多样,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更多关注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并设计一些贴近生活实际又比较让学生感兴趣的试验,那么学生一般都会专心致志、乐此不彼,表现出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当然,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贯穿于每节课、每个设计之中的,其根本目的不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而是促进学生理论水平、应用能力和人格的培养,而这也正是我们广大计算机教育工作者不断为之积极探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芝.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2001,(1).
  [2]金苏梅.浅谈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中国科技创新导报,2009.05.
  [3]胡展英,漆昊晟.怎样使就算机教学“活起来”.江西教学科研,200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89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