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新课程下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1 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
  
  1.1“互动”使课堂充满民主、和谐的氛围
  “互动”促使师生的角色都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他们抛开教参所限制的条条框框,摘下了师道尊严、神圣不可侵犯的严肃面具,俯下身子,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成为发掘学习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不再是无奈的听众、教师的配角,而是地位相同、人格相等的对话者、学习的伙伴。
  
  1.2“互动”使师生情感的交流通道畅通
  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具有爱生尊师、心理相容、教学相长等特点。教师对课文的情感影响着学生,学生对课文的感受感染着教师。师生心意相通,互帮互学,投入了热情,投入了个性,投入了情感,投入了整个生命。他们一起赏美景、同陶醉,与英雄共悲欢,为美文齐击节。教师、学生、文本的思想感情在互动中彼此交融。
  
  1.3“互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实现由重“教”向重“学”的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由重“传授”向重“指导”的转变,由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的转变。如此以来,学生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在教师营造的有巨大吸引力的情感场中,主动动脑、动口、动手,探究自然的奥秘,思考人生的真谛,感悟事物的本质,认识生活的道路。
  
  2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透视
  
  长期以来.语文教育界在对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进行总结,并结合当代语文教学的实际,对语文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存在的问题也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阻碍了教学中互动的运用,影响了教学效果。这和新课改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片面
  古代教育只有一门课,即语文课。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叶圣陶为代表,提出语文为本的语文教学观,这在当时对语文教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但对于语文教学究竟是义理还是语文为本的讨论,始终没有得到一致的答案。后来又提出了“语文工具论”,更有人提出语文的学科性质是基础性、知识性、实践性、文学性、创造性等学科性质的思想。但是,这些对于语文的学科性质的认识,并未从学科的具体特性和教学价值两个方面做出深刻的思考,而是简单地从内容中引申出学科性质。
  
  2.2机械教条的思维方式
  正是由于对语文的学科性质认识上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在语文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存在机械教条的思维方式。如将一篇文章简单地分解为几个段落,甚至分解为词语,导致教学中教师只关注一些具体事物的教学,将词语解释、语法等作为教学重点。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被动地学。
  长此下去,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禁锢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殊不知,语文的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功能在这样的教学中消失殆尽。
  
  2.3模式化的教学方式
  经常在一些专业性杂志上看到许多关于语文教学的某某模式研究的文章,甚至一些硕士论文也用教学模式作为研究课题。模式化作为教学研究的重点,也成为老师孜孜以求的目标。模式化确实能帮助教师在教学中以方便快捷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也能针对学生某一方面的发展开展教学;但是却必然导致语文教学生命力的丧失。就整体的教学设计看,我们往往看到,模式化促使教师在任何一个教学主题和课时中,都有固有的模式操作。
  
  3 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3.1轻松平等:互动式语文教学的平台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把学生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看待,认识到师生双方都是彼此关系的创造者,都有交流的主观能动性,师生在人格上完全平等,要善于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在师生互教互学的过程中,注重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的沟通,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
  
  3.2课外阅读:互动式语文教学的基础
  教材不是圣旨,而是教学的线索。教材不是废纸,而是教学的工具。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材为教学服务。互动教学话题的形成与产生,不是完全依赖于教师,学生也是互动话题形成的基本来源和主体。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形成对基本的文学感受能力。同时也是促使学生形成互动话题的先决条件。
  
  3.3合作交流:互动式语文教学的核心
  语文教学十分重视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主体与群众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教师要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活起来。
  
  3.4整体――部分――整体: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
  现代教学论则“主张教学要知、情、意相结合”。对语文教学而言。教学过程的结构可以是多样的,并不存在一个公认的一致的结构:纵观我国语文教学的问题与现实,我们从互动教学的角度提出“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结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208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