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口语教学: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出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 薇 陈立新

  摘要: 本文在分析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围绕培养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这一主题,阐述了培养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必要性,探究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内涵,提出了培养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对策,旨在对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认识和培养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高职院校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口语教学
  
  一、引言
  
  高职高专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服务的重任,在自身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地实现着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确立了“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指导方针和以培养应用能力,特别是实用能力为英语课程教改的主攻方向的指导意见(《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以下简称《意见》)。
  受传统的英语教学思想和流派的影响,我国的英语教学目标仍定在以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为主的层面上,对口语表达能力重视不够,即使有“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等强调口语能力的教学思想出现,也多因时间、耐心和教学中所碰到的“无应对”现实而无疾而终,因此,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并无太大提高,“哑巴英语”的现象严重。“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英语教学现状较为普遍。要扭转这种局面,特别是对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高职院校来说,就得从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抓起,要着眼于高职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的培养及与社会主义建设、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的整体英语素质的提高。
  笔者拟根据现代教育理论、英语学科特点,分析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口语教学的实用性和必要性,尝试通过高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方法的介绍,丰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实践。
  
  二、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从英语语言本身来看
  语言即言语。它是人类在日常的社会劳动中,为了实现彼此间的交流而产生的。它产生的原因和归宿都是为了人类思想、意识和情感的交流。语言最初的表现形式就是声音和基于声音的面部表情、体态的变化及手势等,而用符号和文字来交流的思想远在此后。所以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最基础、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交流方式还是说((美)奥德瑞・尼尔森,苏珊・K・格兰特(中)蒋育红译,2005)。有人作过这样一个有趣的统计:人一天从起床到入睡大概要讲800―1000句长短不一的句子;而写的句子不会超过100句。世界上也有很多种语言因为使用人群稀少而得不到广泛传播,已经或正在走向灭绝,空留下一些像画似字的“死”语言,需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去保护和复原;但通过口头相传却流传下无数的故事和美谈。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当然可以成文成书,泽被后世,然而其生命力如此强大恐怕与它被世界范围的人广泛说道和便于理解交流关系更大。
  
  (二)从英语学习的成本来看
  人人都渴望成功,英语的学习也是一样。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尤其是在讲究效益的今天,应该是看你是以何种代价获得了它。我们可以比较一下说的能力和其他英语能力,看哪一个更容易、更快带给你成功的体验。有很多的谚语都很好地对此进行了描述:“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不鸣则已,一名惊人”等。所以,口语的学习可以缩短高职学生的人生的奋斗历程,让他们早日品味成功的喜悦。
  
  (三)从英语能力的含金量来看
  英语口语的能力不同于其他任何一种能力。它既相对独立,同时又是多种能力的综合。毕竟口语表达时学生很难有充分的时间考虑,更不要说还得面对众多听众的不同反映而随机应变。所以从这一点上讲,英语口语学习的含金量要比其他英语能力要高得多。而且在当前英语普及的前提下,做些英语题目,说些简单英语已经不足为奇,如果要体现英语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恐怕最好的衡量办法是看英语口语能力了。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目标应该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面对挑战,处变不惊,证明自己的金牌品质。
  
  (四)从提升个人层次来看
  基于上面的观点,我们再来看英语口语学习对提升自身价值的作用。如果高校英语能够用英语来组织教学――当然是用口语,那么课堂的影响力和教师个人素质无疑就会成为这节课的亮点。学生也会通过一节课的听、说、读、写,更重要的是与老师间的及时的互动来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课堂的容量加大了,学生学得又多又扎实,当然更容易有成功的体验。学生更会对老师的能力和英语水平由衷敬佩,从而产生在此基础上对老师所教科目的兴趣,甚至是模仿。这样的良性循环一定会回报老师,回报课堂,产生良好的效果(周川,2002)。相反,英语课如果用汉语来上,不但与英语课的设置初衷相违背(因为除了英语课堂上的时间外,学生很少有人能在课外找时间来与他人进行英语的交流),而且学生课外即使有英语的交流,也是没有教师正确指导的语言实践,没有质量的保证。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把口语水平的提升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五)从英语教学的效率上来看
  面对当今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知识的储备显得尤为重要。但有些教师认为高职学生基础薄弱,课堂上如果用英语讲课,很多学生都听不懂,说过了还得再用汉语解释。麻烦不说,还浪费时间。如果让学生说那就更是浪费时间,很多人哼哼了半天也说不出一个整句子。而且每节课都有教学任务要完成,用英语教学根本解决不了这么多的问题。于是有些教师就“非常明智”地选择了放弃用英语来组织教学。情况真的是这样吗?英国有一位教育家曾作过这样一个比较:以一分钟为例,英语为母语的人,每句话大多由10个以上的词构成,而且他们每分钟可以说30―50个句子,那么听他们说一分钟,听者就可以接触300以上的词汇;母语为其他语种的人就算打些折扣,每说一分钟所覆盖的词汇也在200左右。那么一节课45分钟,学生能够学习、复习多少个词汇?且不说这些词汇是师生交流时用得恰倒好处的,而且远比那些死记硬背的单词要有用。
  
  (六)从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指导方针来看
  重新定位后的高职院校与本科教育的差异是培养人才类型的差异而非学制上的差异,在教学模式上基本上摆脱了本科压缩型教学模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体系,确立了“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指导方针和以培养应用能力、特别是实用能力为英语课程教改的主攻方向(《意见》,教高(2004)1号)。背离这一方针的指导,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根本就是漫无目的的“野蛮“操作,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也一定不会有实质上的进步和成功。
  
  三、高职院校学生口语能力训练的主要做法
  
  口语能力的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它的习得要遵循一定客观规律,呈阶段性渐进发展,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必须采用与其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技能训练手段。高职院校学生的口语能力的发展,因为高职院校所共存的生源、学生基础、高职口语教学模式研究的历史与深度不足等原因,要求教师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实践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学生认知方式中的盲点,对口语教学的目标进行合适定位,为学生今后的岗位和职业技能的方向考虑,加以精心训练培养。
  根据教育心理学有关原理,高职学生的口语教学模式应该分阶段、有侧重点地进行,以便实现认知能力和水平的阶梯上升和能力的逐渐提高。
  
  第一阶段:机械操练

  高职学生英语口语教学的第一阶段亦为口语机械操作阶段,亦即刺激―反应操练。这一理论的基础是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就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谭顶良,2002)。高职学生表达能力的操练就应遵循刺激→反应规律,以求让学生通过频度高、形式简的操练在头脑中形成印象和表达的模式,为今后口语表达的进一步提高作铺垫。这一阶段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句型结构操练
  这种操练从单词组句开始,再由短句到长句、简单句到复合句,采用漏斗式分解的教学模式。
  The door is not shut.open
  The door is shut.Be open
  The door is open.
  The door is not open
  这样训练时,时间可能多花一点,但抓住了重点,强化了刺激,学生通过高频、充分的练习形成了“规律”性的反应,慢慢就会形成表达的模式和习惯,熟能生巧。当然,句型操练还有很多其它好的方法,如波浪式的操练(Ripple drill)、从后往前连锁操练(Back-chaining drill)、连锁操练(Chain drill)等。这些操练的目的是保证学生正确而迅速地说出新的语言,排除语言障碍,人人都能开口说并说得正确。
  2.内容问答操练
  这种操练主要是针对文章内容进行,常适用于课文教学。一般是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问答式操练或选择性操练。即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读课文,然后针对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或作出选择,这样的读说结合的操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语技能,还能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3.词语造句操练
  对于每课的重点词汇笔者在教学中除加以讲解外,还应尽量让学生用词造句,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词的用法,还强化了学生的口语运用能力。学生也可以通过各自不同的造句练习和答案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养成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是一箭多雕的好办法。
  4.朗读训练
  教师可要求学生每天抽出15―30分钟时间大声朗读所学的课文,并在课堂上通过随机抽查学生读课文或对话等方式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主要目的是强调全员参与,培养学生听辨“不同种类”英语的能力,增加对语言的适应性和语感,并通过对所学课文的朗读和对话训练,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外语的能力,同时也加深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理解。
  5.背诵操练
  在一定程度上,学英语,记得越多,学得越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目前不少教师对背诵却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学生学的东西也不少,可是学得多,丢得也多。盖房子需要砖瓦,学语言必须掌握词、句等语言材料。因此,教材中的一些好的文章或段落,教师应要求学生背诵。背诵不但能练习口语,更重要的是能为今后的表达积累丰富的素材。
  
  第二阶段:情景操练
  情景操练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尽力为学生创造、或是模拟英语口语项目的实际运用环境,提供交际场所,操练学生口语的做法。主要做法如下:
  1.采取小组或是代表制,让学生每人都参与,然后让学生推选小组成员当众表演,要求其他同学、其他小组听辨、学习模仿并做好相应记录,以便事后评价。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就“实际”运用英语,突出语言的得体性和功能性,使口语表达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纠正或是回馈。
  2.“有错不纠,多练自悟”。教师应指导并鼓励学生讲英语和参加英语表演活动、讨论活动,以便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英)马丁・韦德尔,(中)刘润清,1996)。学生开始讲英语时害怕出错,因此,无论是学生在表演或讨论中出错,教师都不要打断他们,而要鼓励他们继续下去。错的地方留在课后指出。学生练得多了,过后也会意识到错处并加以改正。
  3.让时于生,精讲多练。让时于生,精讲多练是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同样适用于对学生的口语操练上。课文教材处理应该有所取舍,一般来说,在完成文章的重点、难点讲解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就文章的主题及其它与主题有关的论题进行分组讨论或表演。这样既可活跃学生的思维,又可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三阶段:交际性操练
  交际性操练是指教师在机械操练和情景操练的基础上,考虑学生在口语能力和技巧的已有基础,设计与所学内容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情景,让学生直接进入角色,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口语操练,在操练中运用和实践技巧,养成口语运用的习惯,巩固其语言能力,开拓其交际能力。这种练习的特点是要求学生综合和创造地运用所学到的语言进行交流。因此,交际性操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最高形式,若设计得当,学生便乐于参与,其语言交际能力的发挥达到高潮,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练习,这是最理想的学习环境。具体做法如下:
  1.课前热身
  充分利用课堂前5分钟,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值日生就当天的天气、新闻、课程安排及活动计划等作一个简单的英语汇报。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有关英语中表达习惯的差异知识。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听说训练,既能给学生提供口语练习的机会,又能让学生了解一些使用英语的国家的风俗习惯。
  2.师生互换
  传统课堂上的“教师问,学生答”的提问方式比较单一,提问的面也小,更不利的是,学生不能主动地提问和表达思想,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而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实质上是在教学中解放学生,使他们在一定的自主性活动中获得主体性的发展(周川,2002)。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发展不是一个完全外塑的结果,而是一个在认识、实践中的主动建构的过程。美国大教育家杜威非常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参与,继他之后,在这方面有重要研究的教育家有布鲁姆、罗杰斯、斯瓦布及苏霍姆林斯基等人。布鲁纳的“发现法”认为,教学既非教师讲,又非学生听,而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引导、启发,让学生自己去认知、去概括、去亲自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发展他们的目的的过程(谭顶良,2002)。由此可见,口语课堂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使之变为“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则可在有限的课堂内大大地提高学生说英语的机会,英语教师应该像一个导演一样,为学生创造更多用英语交际的机会,以此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不是代他们进行交际((英)马丁・韦德尔,(中)刘润清,1996)。
  3.主旨复述
  复述是英语教学中的一种综合训练,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巩固课文、检查教学效果、发展口语能力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当然,为了让学生复述得法,有所依据,开始阶段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必要的线索,包括列段落大意、出思考题、给提示性的词等。这种口头复述大多在课堂内进行,如真能将复述手段有效使用,学生的口语表达将会有显著提高。
  
  四、结语
  
  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切合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紧扣“实用、运用”教学要求,符合英语语言教学规律,体现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方针,锻炼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实现课堂内外的互补和师生间良性的互动,有利于口语培训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提升,不失为高职院校开展有针对性的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英]马丁・韦德尔著.刘润清译.外语教学与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美]奥德瑞・尼尔森,[美]苏珊・K・格兰特著.蒋育红译.不言不语[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
  [3]周川主编.简明高等教育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
  [4]谭顶良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
  [5]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35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