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那一枚塑料戒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我不喜欢佩戴首饰,因为受不了它们的束缚。虽然也很欣赏其他女性在漂亮的首饰衬托下的娇柔,但总归是欣赏欣赏,从不考虑为自己购置。
  但是六岁的儿子,用他那颗善意的童心,让我改变了骨子里坚持多年的习惯。
  那是去年初夏的一天,上幼儿园大班的儿子放学回家,高兴地跑到我跟前说:“妈妈,快闭上眼睛!”我一边笑着闭上眼睛,一边思索这个小机灵鬼又要和我玩什么把戏。感觉中,他用什么东西在我的手指上套来套去,最后把它固定在了我的小指上。
  “妈妈,你可以睁开眼睛了!”当我睁开双眼,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精致的蓝宝石颜色的塑料戒指。“妈妈,好看吗?这是我给你买的戒指!我看人家的妈妈都有,可是你没有,我就想给你买一个。”我笑了笑说:“儿子,好看,谢谢啊!”儿子听了,一蹦三跳地出去玩了。看他出去以后,我依然不习惯这个小小的东西,就随手摘下来,放到一边,转身干家务了。
  玩够了的儿子回家了,一进门,就嚷嚷口渴。我赶忙把水杯递给他。可是细心的他立刻喊起来:“妈妈,我给你的戒指呢?”“哦,妈妈把它放起来了。”“那么妈妈,你是不是嫌它太便宜了啊?嫌它不好看啊?”儿子的神情有些沮丧。
  “不是,儿子,因为是你送的,妈妈要珍惜,不舍得戴,所以放起来了。”为了不伤儿子的心和应付他的追问,我赶忙为自己打圆场。
  儿子听了我的解释后,小脸变得很庄重。他很认真地对我说:“妈妈,不要紧的,我给你买就是为了让你戴着漂亮,等戴坏了,我还给你买。现在我不赚钱就给你买便宜的,等长大了我给你买贵重的!”听了孩子的话,我的眼泪立刻盈满了双眼。这个戒指虽然顶多值5角钱,但我知道那上面寄托了儿子对妈妈深深的爱。
  后来,整个夏天我都戴着孩子送给我的那枚戒指,并且非常珍惜和爱护它。周围的同事每每会过来问我:手上怎么会戴一个如此不起眼的塑料戒指,是不是从哪里捡来的?我则很自豪地告诉他们,这是儿子送给我的最珍贵的礼物。无论什么时候,只要看到那枚套在手指上的戒指,我就感到自己的心很温暖,精力也会更加充沛。(摘自2009年6月2日《新民晚报》)
  写法探讨:
  这篇文章语言平易、情节简单,说不上有多么好,但它的几个特点似乎可以作为我们初中生作文学习的典范。
  一是它采用了倒叙的结构。作者先说明自己因儿子而改变了不戴首饰的习惯,再叙述这个改变的过程。这么写,既能在情节上制造悬念,又能使结构不至于呆板。
  二是通过一件物品来表达情感。“儿子”对“妈妈”的爱,通过送给她戒指表达出来;“妈妈”对“儿子”的爱,通过珍爱戒指表达出来。作者很好地找到了“戒指”这一媒介,来传递母子之间的爱。
  三是人物的心理与身份相符。面对同一枚塑料戒指,“儿子”觉得美丽,“妈妈”觉得珍贵,“妈妈”的同事觉得不起眼――作者真实、准确地反映了不同人的不同心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419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