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双语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蓉

  摘 要: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趋势,目前国内很多高校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双语教学。本文分析了双语教学环境下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并就如何激发学习动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双语教学 学习动机 激发
  
  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日益深入,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接触越来越频繁。既有良好的英语水平又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成为社会呼唤的对象。教育部几次发文鼓励双语教学,积极推动了双语教学的发展。
  
  一、双语教学的含义
  
  根据《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双语教学”可定义为:“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即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双语教学是使用某种外语来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并通过双语教学使学生的外语水平得到提高,这与语言教学不同。目前在我国,双语教学定义为在学校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授数学、物理、生物、化学、地理、历史等非语言类学科内容的教学,以达到培养两种语言运用能力和提高学科知识的目的。在本文中,无特别说明,双语教学均指我国以汉语和外语(如英语)为主的双语教育。
  
  二、学习动机概述
  
  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以满足某种学习需要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是直接推动学习行为的原因和内部动力。个体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受学习动机支配的。构成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容有知识价值观、学习兴趣、学习效能感和成败归因。学习动机在个体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表现在决定学习的方向、增强学习的努力程度、影响学习的效果方面等。奥苏贝尔说过,动机和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推动学习。所以,教师要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
  
  三、双语教学环境下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学习动机是客观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在双语教学这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
  1.教师。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积极性。然而,目前许多高校尤其是一般院校里英语水平高、专业知识丰富的合格的双语教师严重缺乏。普遍存在着英语水平高的老师,专业知识不太过硬,专业知识过硬又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英语运用能力又有所欠缺的矛盾。在这种师资条件不太成熟的情况下,开展双语教学,不太利于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而且可能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双语教材。
  双语教材是双语教学的载体。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双语教材有四种分类:(1)直接引进原版教材,尤其是国外重点大学所使用的教材。这类教材语言规范地道,原汁原味,内容先进、广泛。但难度较大,学生对这类教材往往理解起来较吃力,对英语的要求非常高,而且篇幅很长,价格较贵。(2)自编英文教材。这类教材编排上能满足国内教学基本要求,内容有针对性,语言通俗易懂。但难以保证语言的规范性。(3)翻译与原版相结合的教材。这类教材减轻了理解原版教材的困难,又能满足国内教学的要求。但翻译质量把关不严,可能产生失去原有的逻辑和词不达意的问题。(4)教师自编讲义。这种情况下,难以保证语言的规范性、知识的系统性。
  双语教材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选择一种适合自己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会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反之,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知识情况,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动机。
  3.教学方法。
  双语教学是指用英语进行非语言类的专业知识的学习。然而,很多教师在上课时,仅注重为学生解决语言问题,将课堂变成了翻译课,等同于语言课,影响了学生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双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双语表达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力。但目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师普遍运用的是我国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不多,加上大班教学,很难长久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4.学生的英语水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接受能力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双语教学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较高,尤其是语言能力方面。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希望老师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甚至全英文教学,而英语能力弱的学生则希望教师尽可能多地用中文授课。如果教学中满足了一部分学生的要求,那么必定影响另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双语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
  
  1.增强双语教学的师资建设。
  我们知道,教师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一批英语能力强、专业技能高的师资显得格外重要。教师的英语发音标准,用语专业地道,专业知识过硬,容易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选择适合的教材,增强自我效能感。
  美国的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论,它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某项活动的能力的推测。若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项活动,则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并会选择该项活动。只有当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时,才会努力去学习。所以,在进行双语教学时,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新生开课之前可以对他们进行一次英语摸底考试,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分班,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教学。对于基础好的班级可以选择稍难的教材,对以基础一般的班组可以采取由易到难的过渡式,避免了太难的双语教材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3.改变教学方法,激发求知欲。
  改变过去双语教学中一贯的“填鸭式”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到问题中来,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辩论等方式进行,改变单一的讲授法,丰富课堂内容,活跃气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
  4.及时反馈,积极评价。
  学习结果的反馈能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成绩,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及时的反馈更能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在双语教学过程,可以每天学习之后进行测验,或是每周学习之后测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并告知学生结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评价是指教师在对学生学习结果除评分以外进行的表扬、批评、下评语等。实验证明,有针对性的评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方莹.我国高校双语教学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廖雪红.试论双语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51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