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大学生生命教育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惠娟

  摘 要: 近年来,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杀的现象屡有发生,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生命教育的现状分析,揭示了引发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自杀问题突出的深层次原因,探讨了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学生 生命教育
  
  近年来,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杀的现象屡有发生。2007年11月,某科教城某学校一女生因感情问题从5楼跳下,摔成重伤,休学治疗。2008年6月,该科教城另一所学校一名大一男生因学校不允许其带电脑到学校,当着其父亲和老师的面从十楼一跃而下,酿成悲剧。2008年9月,该科教城某学校一名女生因感情问题吞食大量安眠药企图自杀,被同学发现送入医院,因抢救及时挽回了年轻的生命。频频发生的高职院校学生自杀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这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分析
  
  高职教育的教育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专门型应用型的高等技术人才,受其教育目的影响,高职教育成为一种追求外在名与利的社会化的工具,它不允许编织任何与政治、经济无关的所谓乌托邦式的梦想,忽视教育的自然导向功能,使得生命教育的地位十分尴尬。
  1.高职教育工业化和技术化。为了有效地培养大工业生产所需要的标准化知识人才,高职教育把受教育者投入了教育的工业流程,把人制造成标准化的教育商品,一切按事先计划好的统一程序、目标和过程控制。高职教育的工业化把学生的整体仅仅变为行为功能的增加,把“人”当作无生命的“机器加工品”。在工具理性的价值视野里,“生命”也就只能是一种“挣扎”。
  2.高职教育内容窄化。高职教育将教育追求“成人”的无限目的,化解为适应眼前生存适应的有限目的。高职教育的内容是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和技术,而忽视了人性的提升及生存的价值。高职教育的教育方式是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而自我的品性修养,自我对个性的砥砺、自我的实践活动则不被看作是教育的方式,因而教育活动被窄化,认为教育活动只是“你”对我的活动,而不是我对自我的精神活动。这样的教育给学生带来的不是自由与幸福,而是受控与痛苦。
  高职教育忽视了人的体验,忽略了生命的需求,过于看重生命以外的东西,教育理念中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功利色彩,而没有把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在这种环境下的学生,一方面面对着无情的竞争,另一方面快餐式的教育,又使他们缺少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与欣赏,面对挫折和打击缺乏耐挫力和宽容,从而引发了种种悲剧。
  
  二、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自杀的突出问题,如何加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生命教育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教育应从生命本体尊严和生命实践价值两方面来定位,即通过教育引导大学生思考生与死的生命课题,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命中的失落与痛苦,确认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热爱自身生命,尊重他人生命,维护自然生命,创造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这也是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我们应该:
  1.高职院校的领导及全体教师应树立生命关怀的意识与生命教育的理念。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生命教育,在具体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实施人性化管理,尊重人,理解人,发挥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从事生命教育的教师要能够敏感地洞察自己和学生的状态,有效地捕捉教育机会;要善于赋予教育活动以生命力。教师应引导富有生命活力的教育对话,应活化教材。同时,教师还应提高自我成长的能力,在生命教育中,教师首先应自爱,然后博爱,而后才能充分体现教育爱。教师在自我成长的同时,也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生命发展的自我成长机制。
  2.以“人性化”制度取代“枷锁式”制度。本文开头提到的案例“某大一男生因不满学校不允许其带电脑而选择跳楼”,案例背后的学校管理制度很值得我们深思,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到底是不是真的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呢?学生的基本需求是不是真的被满足了?学校是不是真的在与时俱进?很显然,这种学校管理制度是不利于生命教育的开展的,而倡导生命关怀的学校制度应该是一种“人性化”的柔性管理制度。这种制度要能体现出对人的基本尊重和关怀。它的设置不是用来压抑人性、限制生命发展的多样性,而是用来保证人性的弘扬,推动生命的健康成长。“人性化”的制度制定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树立民主参与意识。制度的执行过程要以学生为主,要围绕公平、客观、科学、规范的目标,执行过程体现公平、公正、客观、科学。对违规者的处理要严而有情,严而有度。违规理应受罚,但不能机械地、无情地进行惩罚,处理前应与违规者进行深入的、感性的、理性的交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其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接受应有的处罚。
  3.开设生命教育的选修课。所谓生命教育是指:(1)引导学生认识生命,进而重视珍惜生命;(2)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死亡,培养健康的理性的死亡态度和有效行为;(3)探讨生命的意义,提升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健全人格。生命教育的内涵要求通过深入的系统教育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全面、深刻地认识生命,这是学校生命教育的基本途径。开设生命教育的选修课可以借鉴港台地区的做法。比如,台湾成立了专门的生命教育委员会,由各级学校逐步推动生命教育,而香港的公民教育则围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理解生命、把握生活的内涵而制定。生命教育并不是一门固定的学科或课程,而是随机的,整合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定,学生更需要的是如何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
  4.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项调查发现,目前的高职院校的学生:(1)强调自我发展,却感到迷茫;(2)价值取向多元化,却害怕挫折;(3)心理承受力弱,困扰较多;(4)心理知识缺乏,不愿求助。可见,学生的心理状况是多么令人担忧。所以,首先,我们应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知识。我们可以采取橱窗宣传、讲座、宣传册等多种手段让学生明确把握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如何应对;遭遇心理困惑的时候可以向哪些人求助,等等。其次,我们应该经常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人生目标。比如生存拓展训练,让学生在学会自救互救技能,锻炼生活处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提高社会生活能力。鉴于自杀个案的突发性较强,总是令我们措手不及,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信息的及时收集,对部分近期心理有困惑或表现异常的学生进行跟踪随访。关于及时收集信息,可以借鉴我校的做法。在每个班设立一名心理保健员,统一进行培训后“上岗”,保健员必须随时随地地将自己班上表现异常的学生的情况及时上报给所在系的调研部,然后各个系的调研部将本系学生的心理异常情况汇总上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由中心的专家老师对上报的材料及时审阅后给予反馈信息。最后,我们应该加强心理健康的针对性教育,可以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期开设不同的主题教育。比如,大一上半学期以入学适应为主,大一下半学期以学习教育为主;大二上半学期以人际交往为主,大二下半学期以就业辅导为主。
  
  参考文献:
  [1]徐慧兰,肖水源,冯姗姗,陈希希.中南大学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危险性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4,VOL 25,(4):288-291.
  [2]张美红,肖水源.无法承载的生命之重――大学生自杀危险性评估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6,(6):61-63.
  [3]肖杏烟.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5):12-17.
  [4]文锦.高教视野中的生命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142-1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69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