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慎用你的赏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现象一:赏识缺少分寸,陷入廉价。
   赏识教育是赏识那些需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进步,是激励和赞赏的结合,激励要放在克服困难之前,赞赏应该放在克服困难之后。赞扬时,还要不断提出新的目标,让学生去超越。而我们有些教师,不提目标,只提没有难度的问题,学生张口就能回答。如一堂气氛活跃、热闹的语文课,从头到尾是“表扬声一片”。无论是读了几个词,写了几个字,还是答对了一道题,教师几乎无一例外地竖起大拇指:你最聪明!最能干!甚至全班学生一起鼓掌:“某某某,你最棒!”
   诚然,学生确实需要沐浴赏识的雨露,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激励性语言的评价下,相信平庸的孩子也会变得鲜活起来。但是物极必反,凡事必须掌握好度,一味表扬,正如一味批评一样不可取。
   现象二:赏识带有功利,背离初衷。
   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在上《秋天的果园》。课已接近尾声,看得出,教师很有积累意识,正在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只有两句话,孩子们轻而易举就能背出,有的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教师为了掀起一个新的教学高潮,拿出了几种新鲜的水果。你背熟了,就奖励你一串葡萄;他背熟了,则奖励一只梨。顿时教室沸腾了……
   激励性评价是课堂调控的一种手段,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比如小红花、五角星、一些实物等。上课期间吃一个水果,的确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会把学习置于脑后,把奖励当成目标,转移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产生一种功利思想。更糟糕的是,许多孩子对小红花、五角星熟视无睹,时时盼望有更新鲜的奖品。这一结果显然与教师的初衷背道而驰。
   以上种种激励性评价过热的现象令人担忧。这就需要我们对新课改的理念深入理解和再认识。那么教师如何通过激励性评价,最大限度地体现出表扬激励的价值呢?
   一、发自内心,体现公平
   在课堂上,每位教师应用真诚的微笑、友善的目光、亲切的赞语,营造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索精神。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不能仅仅是以“对”或“好”作简单的评判,必须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更要注意尽可能地体现公平,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上进心和积极性。要防止一节课结束后,听到孩子津津乐道的不是学过的知识,而是奖品的多少及对老师奖励“不公平”的牢骚。
   二、方式多样,避免生厌
   1. 艺术的语言进行赏识评价,营造和谐的评价氛围
   课堂对话是对学生渗透赏识教育的主要渠道。课堂中,或而师问生答,或而生问师答,或而师生一起讨论,这些都是师生对话的表现形式。所以,通过语言进行赏识是最基本的赏识方法。这里强调艺术的语言,是说我们在课堂上鼓励、赏识学生的一切表现,甚至欣赏差异,允许失败,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也坚信孩子第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
   2. 合理的行动进行赏识评价,营造和谐的互动氛围
   对于学生的表扬和鼓励,并不都是停留在语言上的,教师适当的行为赏识更能激发学生重新思考问题、认真实践的兴趣与愿望,调动学生实践的信心与积极性。
   对学生能力的肯定,还可以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上。如在教学制作方法的时候,不一定要教师一点点讲,然后示范,让学生模仿,教师可让学生来当小老师或者老师的小助手,这也是对学生最大的肯定之一。
   生生互动可以培养学生自信心,让学生合理地自我赏识。如让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说说自己的做法、经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推销,自我赏识,自我肯定。
   3. 适宜的拓展进行赏识评价,营造和谐的奖励氛围
   经验告诉我们,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评价方式,越来越被大多数学生接受和喜爱,它使得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广泛的展示,使学生的实践、创新成果可以有更多的途径得以呈现。
   三、善于应变,以情促学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总是关注回答问题的对与错,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运用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根据具体的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激励性评价,使学生获得安全的感觉,获得情感的补偿,获得自信的力量。
   总之,对教师而言,应掌握分寸,慎用赏识。教师最根本的是要关注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不假思索的随意性夸奖,会导致学生形成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而激励性评价,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响水县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190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