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小学作文的真实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已的真情实感”。但遗憾的是小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十分严重,还影响了他们成长的其他方面,因而我们在指导小学生作文时主张贴近生活,提倡写实。
  
   一、 小学作文的虚假现象
  
  1. 作文目的偏向
  有的教师把作文目的建筑在高分、获奖、发表目的之上。他们在考前给学生猜题目、读范文、讲范文,甚至要求学生背范文,在作文竞赛活动中帮助学生虚构情节,造成学生抄袭或套写他人的作文。有的教师是为了学生的创作而准备,他们把作文创作的要求强加于小学生作文教学,偏重于形式和写作技巧的训练,刻意追求语言的文学性,至于是否有真实情感,也就可以置之不理了,导致了学生为学“创作”而写作的心理,丧失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个性。
   2. 教师指导偏位
   为了使学生的作文内容新奇、有意义,教师总是找些范文或提供些材料,以示引导点拔。于是学生就来个依样画葫芦,编造一番。此外有些教师纯粹依习作提示和参考题目去指导学生写作,局限了学生的思路,一定程度上又诱导了学生依此去信笔杜撰,导致了学生的作文如同一个模子浇铸出来似的。
   3. 学生积蓄不足
   要写出真情实感,必须要有材料可写,为数不少的学生却感到“无米下锅”。究其原因,一是受教师“内容要新奇”“立意要深”的误导,学生偏重于捕捉那些如“舍已要救人”“勇斗歹徒”的大素材,实际上,小学生生活中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小事,自然就感到生活中没有写作的材料了;二是无意关注或不善于观察,更兼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把子女精力都放在学习上,认为做其他事就是不务正业,使他们没有时间去领略生活的多姿多采,没有时间去欣赏大自然的风光,这样库源不足,学生写作要么只能搜索枯肠、面壁虚构,要么干脆走“捷径”到他人的文章中去“讨”素材。
   4. 写作心理不良
   由于许多教师违背了作文教学的规律,一味地以自己心目中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使学生很少能在写作过程中体验愉悦的成功。久而入之,学生便谈“作”色变,视写作为烦事、苦事了。把作文寄望于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凭空捏造、东拼西凑、乱写一通,又怎么会去“表自己情”“达自己意”呢?
  
   二、 小学作文如何写实
  
   1. 认清性质,准确定位
   教学时,应坚持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为题材,大力鼓励学生写自己的事、身边的事,抒自己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明白,作文同说话一样,也是为了交流,是用书面语把自己的情意告诉别人。小学生的作文是学会用笔“说”话,是习作,而不是创作,因此我们在小学生作文的形式上定位要准。
   2. 正确选材,勿求标新立异
   小学生作文训练,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提供材料,要求学生用材料,通过现象,延展组织成文;二是命题作文,要求学生先立意后选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以单元形式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每个单元有一篇例文,每次作文都有明确的中心和内容要求,如何指导学生围绕中心或内容,选取合适材料,是作文教学的关键一环。小学生生活方面比较窄,见识的人和事有限,如果教师一味把强调选材新颖、独特、别具一格,就会局限学生的思维,淡化和忽略学生最熟悉事物,把学生带入选材的误区,使学生从小养成说大话、说假话的坏习惯。
   3. 用词造句,要避免华而不实
  文章不是时装,光看外表是不管用的。那么怎样的文章才能让人产生共鸣呢?它并不是非要有华丽的辞藻、慷慨激昂的语句,正相反,用词造句朴朴实实、恰如其分,更能表达真情实感。那么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呢?那就必须符合生活的真实,从思想内容和人物性格中体现出作者的感情,才能感染人、教育人。“文章要真实,真实来源于生活,这就需要积累生活,所谓厚积薄发。”
   以上几个方面都是以作文的内容、感情方面来说的,其中提到了作文真实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要注意观察。生活是小学生作文的主要来源,学生要顺利的作文,必须仔细观察、熟悉生活、积累素材,而学生对事物的观察的主动程度、仔细程度,直接影响了学生作文的难易程度,只要学生会主动地到客观现实中去吸取材料,积极地参与到现实中去认识周围的事物,也就是“体验生活”,才能用头脑去加工、去创造,才能表达出来。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写作情趣,使这种情趣不断诱发和积累,从而增添学生的生活阅历,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
   我们提倡小学作文要写实,并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来纠正思想上的错误,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使小学作文做到真正杜绝虚假,写学生自己的真实作文。
  (凌源市四官营子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295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