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认知语境观与外语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巧燕

  摘要: 认知语境观是动态的语境观。在外语教学中引入认知语境观,目的是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静态教学观,从而实施以心理认知为途径的动态教学观,即通过语境创设,培养学生的外语认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认知语境 动态 语境创设
  
  一、引言
  
  通过分析母语环境下母语习惯影响外语学习的深层原因发现,母语认知结构会对外语学习产生负面影响,而外语语言认知缺失同样影响外语学习。那么,外语学习中的困难应追究于母语,还是追究于外语语言认知缺失呢?比如道路被洪水冲断了,需要绕道,误了许多时间,是埋怨帮你绕过这个障碍的小道呢?还是埋怨断口本身?过去的外语教学的攻坚战摆在这“小道”上,忘记了原来被洪水冲断的断口。在学生外语认知结构还是真空状态的情况下,学生被迫用母语的认知结构来代偿外语的认知结构。但是,文本的意义认知,只有用文本自带的认知系统、并在一个作者与读者共享的语境平台上认知,才会有作者本意的显现(就像电脑开发出每一项功能都要依托于专为它设计的软硬件环境一样),否则就会出现认知障碍。在母语环境中学习英语,意味着在汉语的认知模块中处理英语文件,这就会出现类似电脑中“文件读不出”或“打不开”或出现“乱码”一类的故障,而在人脑中的表现的就是认知心理障碍。这种认知心理障碍进而形成心理压力,造成心理伤害,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严厉的打击。由此可见,正确的外语教学方法,应当直接修复“断口”,即依照语言认知的科学原理,构建目的语语言认知模块,培养学生的外语认知能力,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二、传统语境观与认知语境观
  
  自从波兰籍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B.Malinowski)在1923年给奥格登(Ogden)和理查兹(Richards)所著的《意义的意义》一书所写的补录中提出并阐述了语境这一概念以来,语境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语境的研究可分为传统意义上的静态语境观和以认知语境为代表的动态语境观。传统意义的语境包括范围很广,涉及到语言的上下文、时间、话题、说话方式、人际关系、人对世界的知识、人际间的相互了解、文化社会等,并且认为理解话语的语境,一般说来是事前固定的,理解话语靠的是语言的解码,即语境是在交际行为进行之前就已经确定了[1]。然而,近年来随着认知科学的兴起以及对语言交际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语境又有了新的认识,很多语言学家把客观世界中种种制约话语的因素定格在人的认知的前提之下,让主观的认知统揽全局,把语境对话语的制约看成是与交际者的智力、性格、情感、信念、意图等相互作用的结果,客观的语境因素只有通过认知的过滤才能对话语的生成和理解产生作用。斯珀伯和威尔逊(Sperber & Wilson)1986年提出了“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在关联理论中,语境被定义为:“心理产物,是听话者对世界的一系列假定中的一组。”[2]认知语境是社会心理性质的,因为在具体语言使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情景知识(具体场合)、语言上下文知识(工作记忆)和背景知识(知识结构)三个语用范畴所构成的认知环境是社会中人所共享的东西。语言在交际中激活知识草案,激活后的知识草案按相关的具体语境形成心理图式,然后再根据不同的文化知识,在社会心理表征层面上进行以交际准则为基础的排列,导致不同的推理结果。成功的交际必须将信息纳入明白无误的明示――推理模式之中进行演绎推理。连接草案、形成图式,调整表征的顺序等过程,受到两种逻辑规则的控制:连接草案的过程基本上是演绎性质的,因为草案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是已经固定下来的知识单元;然而连接心理图式和排列社会心理表征内部子成分的过程,却基本上是一种缺损逻辑过程(enthymeme reasoning)[3]。语用推理并不一定要依赖具体的语境,因为语言使用者通过经验或思维已经把有关的具体语境内在化了、认知化了。这种语用因素的内在化、认知化的结果,就是大脑中的认知语境[4]。
  
  三、认知语境观对外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传统语境概念的缺陷在于它不能客观地反映语言使用时交际双方的心理状态。语言知识不是直接反映客观世界,而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介于其间,交际者的智力、性格、情感、信念、意图等制约着交际的顺利进行,概念是通过身体、大脑和对世界的体验形成的,并只有通过它们才能被理解。学外语就是要获得一种新的语言知觉,这同过去的外语学习的概念有所不同,如果把它当作一种语言认知来学情况就不同了,这是在占用一个大脑记忆库,是在理解,从理解变为认知,变为下意识的认知活动,这种教学方式就不会造成心理障碍了。因而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内在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只有重视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学习兴趣、信心、态度、毅力等,发展学生的智力,教会学生掌握运用科学的外语学习方法,并在研究“学”的基础上再研究“教”的问题,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意义的操练”,使教和学科学地有机结合,达到教与学的统一,让他们有学习外语的轻松感,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
  (二)培养语境化能力,排除母语干扰。
  “语境化现象”(contextualization),就是要在母语环境中消除母语习惯的负面影响,构建目的语语言的认知模块,培养学生的外语认知能力。
  通过多年的外语教学实践探讨,外语语境化能力的培养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①提高教师对认知语境观的认识,只有认识到它对于外语教学的重要性,才能在外语教学中有意识地、自觉地去培养学生的语言语境化能力;
  ②通过多渠道的语境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意识到本身外语认知系统的缺陷,通过自觉地、理性地构建外语认知系统,把学生外语学习从无意识引导到有意识,从无目的引导到有目的上来。
  
  四、认知语境观在外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交际过程也是语境的构造过程”[5]。说写者有意识地操纵“共有知识”用语言符号构造出有利于实现自己交际目的的语境统一体,听读者能够从“共有知识”中激活相关的要素,并且加入交际过程中随时出现的信息,构造能够有效地理解话语的语境统一体。因而要求在外语教学中,以学生心理认知为途径,通过实施情景教学,激活“共有知识”,实现语境再造,既在课堂内及课堂外都加强情景知识、语言上下文知识和背景知识的输入,培养学生的语言语境化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交际能力。
  (一)传授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的传授对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尤其是对语篇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学生不至于用母语的认知结构来代偿外语的认知结构。学生脑子里所储存的各种各样信息(背景知识)构成了一个理解话语的潜在的认知环境。引导学生从一系列语境中选取某一特定语境,把最不可能引起关联的东西过滤掉,而具备较大关联的信息优先得到处理,从而达到对语篇的理解。
  如在《大学英语》(上外版)第二册第三课“Lessons from Jefferson”中,Thomas Jefferson说过这样一句:
  “Were it left me to decide whether we should have a government without newspaper or newspaper without a government,I should not hesitate a moment to prefer the latter.”

  由于东西方文化环境及政治历史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对同一词语的理解角度经常会有不同。“newspaper”这个词表面上看是一种表达言论的工具,但在西方国家,它更偏重于“言论自由,充分发扬民主”[6]之义,了解这一背景知识,就不难理解在这里,“newspaper”一词应是“言论自由”之义。
  (二)创设虚拟语境
  语境创设的基本方法就是在英语课堂上呈现自然的语言环境,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五个主要方面进行具体课文语境的创设:
  ①利用问题导入创设语境。这种语境创设的目的是将学生的思维迅速地引向教学目标,使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在教师限定的范围内展开,找到与文本的最佳关联,自然而然形成教学所需的相关语境。
  ②利用多媒体创设语境。这种语境创设的目的是展示交际语汇的含义和使用规则。口语教学中可用此方法呈现交际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和情景知识;精读教学中可用此方法呈现语汇的多重含义、文字的感情色彩,修辞、语法的表达效果等。如在讲授crush与crash这两个词的用法与区别时,采用多媒体演示出每一个词的动作画面,再配以恰当的音响效果,相信学生就能够明白它们间的区别,记忆的效果也会优于单纯的语言讲授,而且课堂讲授还会显得生动、有趣。
  ③利用图片和教具创设语境。这种语境创设的目的是为了让交际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情景知识生动地呈现出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思维活跃性,增强学习效果。例如在讲授《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四单元Text B《餐桌礼仪》时,课文背景知识中介绍了正确的餐桌礼仪,如果教师只作语言上的讲解,讲授效果就没有在讲解每一项餐桌礼仪时用教具进行演示效果显著。
  ④通过引入生活事件创设语境。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直接将社会生活即时发生的事件与课堂内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尤其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引入与其专业相关的内容,使学生产生记忆的联想,有效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从而形成相应的认知环境,达到对文本理解的目的。如教学《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册第三单元的“10 Big Myths About Copyright”时,通过学生手里拿着的一张盗版碟,引导学生自由讨论版权相关的话题,尤其根据他们是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讨论相关的话题:
  如“Is it legal to use a picture in our work without any note to show that it was permitted by the author in 1999?”and“Can your arts company be named after the Great Wall Arts Company?”
  通过讨论,学生兴趣盎然,从而轻松进入到文本的学习中来。
  ⑤利用话剧表演等方法创设语境。语言知识不等于交际能力,但可以转化为交际能力。这种转化不是自发的,只能通过使用才能发生。教师可以利用文本语境给学生提供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机会,让他们在交际中学会交际。通过学生积极的、想象性的和创造性的思维,把输入并贮存在“容器”里的语言知识调出来加以运用。例如,《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二单元“Your Dream Job:A Click Away”介绍了一些人网上求职的经历,通过文本学习,课堂上教师可找几个准备得较好的学生上台讲求职的故事,或以话剧的形式把求职的经历展示给同学,使学生们在虚拟的情景中感受并理解文本。
  (三)课外语境延伸
  课堂语境创设是培养学生语言语境化能力的有利保证,课外语境创设是必要的补充,更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它包括:
  ①批改作业。作业的批改是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一种方式,而适当的评语是一剂良药,能点化学生,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构建外语认知系统;同时它本身也是一种语境,从而把语境化能力的培养延续到课外,使学生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感悟语境,运用语境。
  ②开设《语言语境学》选修课,以及作专题报告,系统地传授语境知识,提高学生语境意识,学会对各种有关联的信息进行合理的推理,通过找关联来获取最佳的语境效果,以达到有效的理解。如选择《语言语境学》选修课的学生,很多以前对英语学习是望而怯步,通过语境知识的传授,感悟到“语言脱离了语境就像电脑软件除去了硬件一样无从立身,形若无物”。英语学习可以换一个方式学习,即通过语境而不是像从前那样死攻枯燥的文本,都说“原来学英语也是这样有趣”,并“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③开展相应的课外英语活动,实施扩展性教学。就目前而言,由于班级人数普遍较多,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课时又极为有限,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因而鼓励学生多参加英语联欢晚会、英语角活动、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朗读比赛或英语知识竞赛;多听空中英语广播电台;多访问大学英语教学网站。通过新的教学辅导模式,使英语学习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使更多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英语、体验英语、实践英语,更有效地培养英语语言语境化能力。
  
  五、结语
  
  认知语境观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启示我们:离开语境的语言学习好比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脱离交际,忽视语境意义的文本恰似失去活力的驱壳。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外语教学中有必要引进语境知识,并利用语境理论来改进教学,达成言语交际能力的目标。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重视语境创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探索其规律,研究和完善语境创设的方法体系,是英语教学工作者面临的现实课题。随着对语境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语境理论的探索会取得越来越丰硕的成果,为提高教学水平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的教学目标,培养出众多具有出色的英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大有助益。
  
  参考文献:
  [1]西稹光正.语境研究论文集[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2]Sperber,D & Wilson,D 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kewell,1986/1995.
  [3]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16.
  [4]雷卿.认知语境与语义推理[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6:100.
  [5]何兆熊,蒋艳梅.语境的动态研究[J].外国语,1997,(6):16-21.
  [6]彭保良.从文化差异看英译汉中词义的确立[J].中国翻译,199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34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