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艺术设计教育“开放型”教学模式新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葛 中

  摘要: 艺术设计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与之相适应的艺术设计教育也有着个性化的教学要求。从学习资源、教学方式、课堂氛围、学科界限、教学实践等方面构建开放型的教学模式对艺术设计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艺术设计教育 开放型 教学模式
  
  二十一世纪的来临,代表着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创新为核心的开放型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推崇。开放性指的是非封闭的、多元化的、灵活的,而所谓开放型教学,就是指灵活多样的、综合化的教与学,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把创新意识全面注入教学过程,教学思维更加开阔,教学过程更加开放,注重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等认知环节更具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艺术设计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它所追求的是在具有审美价值的同时又具备实用价值。双重价值的追求决定了艺术设计教育与纯艺术教育相比,无论是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思路和人才培养目标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艺术设计教育有着自身的个性化特征和要求,一、应当引导学生对双重价值做比较宽泛的理解,二、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结合点;三、要在教学中体现出与生产技术的紧密结合。艺术设计教育的开放型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学习资源的开放型
  
  AECT(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曾经把学习资源分为两种类型:“被设计的资源”(专门为学习目的设计)和“被利用的资源”(为其他目的所设计,但能被学习者所利用)。对于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教学目标的艺术设计教育来说,“被设计的资源”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学校或教师为专业教学而制定的计划、大纲和教学内容等,而“被利用的资源”则可以认识为是对学习成效能起到促进作用的各种社会资源,如行业信息、操作和应用规则、成败案例,等等。
  在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的前期,“被设计的资源”应占有主导地位,以引导学生迅速进入专业角色;从中期开始,“被利用的资源”应该替代“被设计的资源”成为学习主导资源。此时,引导学生去关注――收集――分析――整理――利用各类资源,并独立进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设计创新。专业学习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与操作能力之外,工艺流程、营销理念、消费心理、材质属性、文案策划等也是学习的重要方面,这就需要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汲取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元素。图书资料、网络资源、行业信息、社会成果等等方面,都是“被利用资源”的来源。要解放思想,让学生敢于走出去,扩大视野和接触面,从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去汲取营养,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师资水平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一般情况下,学校的专职教师在实践经验方面都是比较缺乏的,这是现实状况。对于一个以服务社会、服务市场为目的学科来说,社会前沿实践信息的介入会给学科教学带来无尽的活力。因此,建立一支来自于一线岗位、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是一个成功的做法,校内外相互联系、配合、补充的师资格局是拓宽资源获取渠道、提升教学质量的保障。
  
  二、教学方式的开放型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和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是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认知结构主动地加以建构。从这一角度来分析,教师不能以主观的分析或解释来代替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由此可推论出:学生所掌握的并非总是教师所教的。而传统“授――受”式教学模式,教师以同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面向所有学生施教的形式,显然是与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及丰富多彩的个性发展相背离的。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封闭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合作、灵活、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
  艺术设计的核心就是追求创新,那么教学方式也应如此。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理论――实践――理论”,事实证明,对于艺术设计教学来说,“实践――理论――实践”也是一种好的教学方式,当中的理论环节并不是完全继承前人的总结,而是要通过实践去发现、感悟和领会。艺术设计教学必须以实例教学为主,但实际案例的来源很有讲究,不能局限和满足于教师的个人积累,更不能满足于某些教程的演示案例。教学单位应该建立校外实践教学产学合作基地并与之保持密切的联系,从一线岗位获取实际项目来作教学案例。当然,最实际的并不一定是最典型的,也并不一定是最完善的,但其给教学所带来的最真实的感觉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热情。
  灌输式、传授式的教学方法在艺术设计专业是不适用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才是首选。尤其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值得推荐,即是指让学生以完成某一项工作任务为目标,以追求成功的心态进行学习探究,同时辅以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点拨。事实证明,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发挥“成就动机”的激励优势,让学生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实现愉悦体验。
  要重视模仿学习在艺术设计学习中的作用。传统教育思路中,一般不主张学生去模仿而刻意地强调创意。其实在艺术设计学习中,恰当的模仿学习是一种达成目标的捷径。当然,这不是盲目地模仿,而是要有目的地选择和研究模仿对象,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和揣摩模仿过程。对于模仿,我们不要简单地视为抄袭、剽窃,对于专业学习来说,尤其是在学习初期,模仿是必需的。
  
  三、课堂氛围的开放型
  
  师生双边的交往和合作是构建课堂氛围的主要因素。艺术设计教学尤其要重视师生关系,鉴于艺术设计专业的特
  点,师生关系应该是“多元化”的,比如:除了师生关系外,教师还可以充当“老板”、“项目经理”、“设计总监”、“主案设计师”、“客户”的身份来与学生交往,也可以以团队成员的身份来与学生合作共事。要鼓励学生多质疑、多提问,乐于进行小组合作,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以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使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
  合理的评价机制对营造课堂氛围能起到重要作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的有效方法。不同的设计方案代表着不同的设计思路,有适用与不适用之分,有高低之分,但无对错之分。任何一个成果,都可以从各个角度去揣摩,都可以挖掘其闪光点和有待完善的部分。批评和自我批评不在于结果,重在其过程,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能取得显著的实效。
  
  四、学科界限的开放型
  
  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广泛的实用性学科,是人文科学、美学、心理学、符号学、社会学及现代计算机辅助手段等诸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结,因此,学生知识面的宽窄直接影响着设计思维的开阔性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养成。比如,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会影响文案水平和与客户交流的质量,美学、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基础将会影响设计方案的社会接纳度,计算机操作水平会直接影响着视觉传达能力,对历史、民俗等文化范畴的了解也会成为设计质量的制约因素。
  在艺术设计领域,对于学科知识的交叉,我们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加上文化领域不断拓宽,如何组织教学才能让学生具备更好的包容性和可扩展性是一个重要课题。要鼓励学生重视关联学科的学习,避免思维定势,不断扩展视野,丰富自己的积淀,因为良好的文化素养就是设计灵感的源泉。
  
  五、教学实践的开放型
  
  教学实践是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教学环节。我们常听到这样一些怨言:“在学校学的一些知识,接受的各种训练与现实中的实际项目运作有很大差距”,“自我感觉非常有新意的方案根本不能实现,使得公司的项目投标屡屡失败”,“很多在审美方面被认为是很好的方案却在施工中的工艺制作阶段遇到很多麻烦”,等等。其实,这些怨言透露给我们教育者很多信息,比如:教学内容脱离市场需求、教学实践安排不科学、实践计划不务实、质量评价定位不准确,等等。
  要把教学实践与市场和岗位相结合,把活生生的业务引入课堂,让学生亲身体验岗位要求,接受市场考验,积累实战经验。好的方案大胆举荐和采纳,对适用方案要认真地组织分析,从中获得宝贵经验。认识上可以试着把学生看作是职员,让其遵守职员该遵守的一切,做职员能做的一切。
  实践面要广泛,重点要理顺业务流程,并理解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比如创意与市场的关系、设计与制作的关系、设计方案与成本核算的关系等。
  另外,实践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专业水平层面,一个优秀的职业工作者,仅有精湛的技艺是远远不够的,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与岗位特点相适应的劳动品质更不可缺。因此,把职业操守教育、专业品质教育、劳动精神教育放到重要地位是十分必要的。
  艺术设计其本质的商业性、意义的附加性、科技和艺术的统一性等独有的艺术特征提示我们,要以创新的、发展的眼光来对待该专业的教和学,呆板的教学思路必将固步自封,成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绊脚石。
  
  参考文献:
  [1]董占军.欧洲设计院校教学模式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启示[J].设计艺术,2004,(4).
  [2]姚建平.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结构的优化艺术教育[J].艺术教育,2006,(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35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