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高职院校“柔性教学管理”方式的形成及内涵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冯 芳

  摘要: 伴随着中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柔性的管理方式被广泛运用于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依据柔性管理“以人为本”的原则,高职院校要建立人性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体制,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 柔性教学管理 内涵建设 以人为本
  
  自上世纪80年代掀起的企业文化管理思潮以来,人们对刚性管理进行了反思和批判,致力于柔性管理的研究与实践的探索,以至于产生一种厚柔性轻刚性,将柔性管理置于刚性管理之上的管理模式。伴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柔性管理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成为更高形态的管理模式,是更加深刻、更加高级的管理,是刚性管理的升华。由刚性管理走向柔性管理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因此,在柔性管理逐步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影响下,市场化的经济运作也要求高职院校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院校柔性教学管理方式产生的背景
  
  中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是以欧美“企业型”大学办学理念为指导而兴办起来,并伴随中国现代工业的萌芽而不断发展壮大。1980年,首批地方性职业大学应运而生,截至2007年5月,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已接近1200所,占普通高等学校的60%,700多种专业,800万名在校生,涵盖了一、二、三产业和新兴产业。目前,我国正在形成“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自2006年国家示范高职建设项目启动后,高职总体特征呈现出两大明显转变,从量态扩张转向质态提升,从外延扩展转向内涵建设。
  高职的使命是为中国的现代化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既能熟练操作,又要有一定的沟通、协调和生产现场的管理能力。但目前中国的教学管理方式陈旧,不能满足市场对“技能型”和“职能型”人才的需求。为调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供需矛盾,高职教育必须在教学管理理念和方式上进行革命性的变革,以更为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模式,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而“柔性化”教学管理模式恰好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深化教学管理改革,强化应变能力,走柔性化办学之路。
  在对教师的管理中,要运用柔性化的管理方式,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进一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以广大教师的利益和意愿为一切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从改革、完善各种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者素质和水平入手,增强管理系统以及制度和方法的灵活性、协调性和适应性。
  柔性教学管理也是创造和谐教学环境,推进教学改革,推动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柔性教学管理方式的内涵建设
  
  柔性教学管理方式来源于社会文化的进步。北师大博士冯周卓曾从批判现代文化的刚性角度出发,要求重视文化的软约束,认为:“现代性的文化是刚性的、单极的、控制的,后现代的文化是柔性的、多元的、参与的。文化是人创造的,反过来又影响人的行为,以人为本的管理必然要重视文化,后现代文化的柔性必然要影响到管理的柔性。”[1]郑其绪教授认为,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2]因此,文化作为另一只无形的手,在柔性员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功效。学生和教师是高职柔性教学管理的对象,人本主义是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思想。“以人为本”是其核心因素。
  在社会经济与知识的大发展形势下,高职管理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以人本主义来指导教学活动和教师管理工作就成为改革的重要手段。关于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有学者认为“人本特色的学校教育管理模式的时代内涵,不仅要创建一个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教育体系,使教育在本质上成为善举,而且创建一个有个性的新培养机制。以此鼓励和引导学生,使其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还应有一个师生共同得到发展的教育体系,鼓励师生互动发展教学相长。”为了深化人本主义的教育管理理念与精神,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指导原则必须结合人才的培养目标来制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于素质教育已作出了明确规定,《决定》中强调:实施素质教育 “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也就是说,高校教育管理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管理的重点,应将这一管理的重点“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只有真正明确了管理的重点,才能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上自觉地、有意识地、有目标地去实施管理,才会自觉地与旧的教育管理观念决裂,不再延用习惯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从而走出教育管理的误区。
  柔性教学管理还包括对教师的管理。在高职院校中推行柔性人力资源管理,首先坚持一切以人为出发点的原则,进行有效激励激发内在动力,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要认识到柔性管理并非对刚性管理的否定,而是在刚性管理框架的基础上对管理方法和思想的升华,以期最终完善体制并达到刚柔并济的水平。因此,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柔性化应建立在严格的制度化管理基础之上,施行一整套健全的规章制度,成立完善的工作绩效评价系统,还要使目标的达成情况与报酬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切实完成岗位职责。
  综上所述,柔性管理是以严格规范管理为基础,突出人的自我管理,尊重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才能,承认人的劳动的新型管理方式。在企业管理中,柔性管理强调对外界灵活、迅速、及时的动态适应,在外界因素不断变化、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组织能迅速做出反应,充分利用其资源和技术获得竞争优势。同样适用于高职院校的柔性教学管理方式打破了刚性管理的僵化模式,为实现工学交替、合作以及校企合作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供了理论论证,也为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提供了最佳的渠道。
  
  参考文献:
  [1]冯周卓.后现代文化与管理变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版(1),第143页.
  [2]郑其绪.柔性管理[M].石油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92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37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