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邹 园

  摘 要:英汉两种语言因各自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使得这两种语言文化之间存在颇多差异。本文主要总结了引起这两种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和在词汇、句法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并且针对这些文化差异经过讨论提出了四种翻译方法,既有理论指导意义也有实际应用意义。
  关键词:英语 汉语 文化差异翻译
  
  引言
  
  语言存在于文化之中,文化存在于语言之中,语言和文化呈相依相存的关系。正如皮萨尔所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与此同时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也指出:“就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译者的双文化功底甚至比双语功底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起作用的文化语境中才富有意义。”所以对一个成功的翻译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彻底弄清英汉文化差异之处,并且在精通双文化基础上的翻译才会翻译准确。因此研究英汉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1.文化与英汉文化差异
  
  文化的经典定义,是英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确定的,他认为:“文化是一种复合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他从社会上学得的能力与习惯。”而所谓文化差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历史、语言、知识、信仰、人生观、思想意识、观察、思维方式、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翻译不仅是语言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文化的交流,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深入理解英汉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
  1.1英汉两种语言差异在词汇意义、词的搭配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1.1.1英语中词汇与汉语中词汇在词义对应方面:如:mascon(表示月球表层下高密度的物质聚积),beddo(一种多用途的床),这些词在词义上到现在都没有相对应的汉语词汇与之对应。
  1.1.2词的搭配能力方面:如:to cut wheat即汉语的“割麦子”;to cut cake即汉语的“切蛋糕”;to cut finger-nails即汉语的“修指甲”,由此to cut的搭配能力很广,可以用于麦子、蛋糕、指甲,而汉语则要用割、切、修等来搭配。
  1.2英汉两种语言差异在句法方面的表现:
  1.2.1句子结构方面的差异。在翻译中,英汉句子结构有时可以不转换,但有时则要转换,这种转换,对于我们正确处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例如:
  Here ends the diary of Dr.Watson.
  华生医生的日记写到这里就结束了。(英语倒装句结构―汉语正装句结构)
  1.2.2句子顺序方面的差异。句序是指复合句中主句和从句的顺序,因为其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不完全相同,因此它们的先后位置也不完全一致,从而导致句子顺序方面的差异。比如:
  Nothing has happened since we parted.(后置)
  我们分别之后,一直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前置)
  
  2.英汉文化差异的翻译
  
  文化的内涵和特征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受东西方文化思维模式差异、文化习俗的差异、地域文化的差异、宗教信仰的差异、社会政治和文学艺术的差异的影响,导致英汉文化在词汇意义、词的搭配能力、词序变化、句法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以上通过举例清楚讨论了这些文化差异之处,于是对这些文化差异翻译的策略选择则具有实际应用意义。为了让更多的读者更加广泛地分享英汉文化精粹,笔者总结了四种针对性的翻译方法:直译、代译、增词、意译。
  2.1直译法
  直译的优点就在于能够保存文化特征,因此有利于英汉文化的交流,并能丰富译文语言的表达能力。如直译“hot dog”为“热狗”,“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为“血浓于水”等。
  文化意义上一方有特殊含义而另一方没有特殊含义的词,也可采用直译法。如:“olive branch”直译为“橄榄枝”,其象征和平的文化意义在原本无此义的汉语中也强化了此意。
  2.2代译法
  代译是指在保留原文交际意义的基础上,用译文中的某个概念意义不同但文化意义相近的词语代替原文词语的方法。对于文化负荷较重要的词,由于其排外性太大,用直译法不能传达出原文的文化意义时,可考虑代译法,特别是比喻和习语的翻译中更常用此法。例如“four Asian tigers”译为“亚洲四小龙”。
  2.3增词法
  为了保留原文的文化色彩,而直译不容易使译文读者理解的时候,可在直译的基础上增加适当的解释性的词,这样既忠实于原文又易于译文读者的理解。举例说明:“班门弄斧”译为“show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the master carpenter”,如果不加上“the master carpenter”英语读者就无法理解本句之意了。
  2.4意译法
  一些文化意义很浓的词汇,直译不能准确传达其文化意义,代译又易将译文强加到原文文化中,增词太多无异于解说,在这种情况下不妨考虑意译法,即完全用译文中文化意义较弱的词汇去译原文所传达的信息。这样虽然会造成翻译过程中原文文化的损失,但对于达到合理的翻译来说这也是无可避免的。比如说:“child’s play”直译为“儿戏”显然不对,不如译为“非常容易的事”。
  
  3.结语
  
  研究英汉文化差异的目的在于提高译者对英汉语两种语言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重视英汉文化差异,以便充分理解原语言的文化内涵,再合理地根据译文文化对译文进行调整,从而达到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正如王佐良教授所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研究英汉文化差异,探索英汉文化差异翻译策略,最终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既是对翻译理论的补充,也是翻译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Nida,E 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2]张培基,喻云根,李宗杰,彭谟禹编著.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19-69.
  [3]孙小军.浅析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报,2006,(1):186-189.
  [4]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5]范振辉.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与翻译[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2):91-93.
  [6]杨贤玉.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4):70-72.
  [7]吴淑勇.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的选择[J].邢台学院学报,2008,(1):87-88.
  [8]周美青,张君.跨文化与英汉翻译[J].科技信息,2007,(9):141-1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55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