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陆建红
摘 要:本文论述了读书的意义,并重点介绍了开展读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途径及收获。
关键词:书籍 读书活动 人文素养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能医愚,读书能治穷,读书能疗病,读书能励志,读书能致远,读书能练达,读书能聪慧。多读书,读好书有益于培养典雅的生活情趣,陶冶高尚的情操。同时,书是知识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也是指导我们日常行为习惯的良师益友。有了书,可以“传道授业解惑”;有了书,可以博古通今;有了书,遇到问题时可以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没有发展的学生;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平庸的家庭;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乏味应试的学校;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我们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于民族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近几年,我和同仁们作了如下尝试。
一、学生课外阅读情况问卷调查
本调查意在了解现在学生们对读书的兴趣及读书取向。了解我们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最感兴趣的书籍。也希望通过问卷调查,让学生们将自己的读书心得同大家交流分享,将更多的书籍推荐给更多的同学,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1)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们喜爱的书籍类型;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学生推荐书目;读书心得;读书与中学生行为习惯之间的关系等。
(2)通过对问卷的归总、分析,总结出同学们的读书状态,读书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同学们感兴趣的书籍等,进行读书心得交流。
二、以“腹有诗书气自华”为题,推出了百本推荐书目
根据问卷调查,我们参考了国家教育部、国内外一些学校为初中生指定的阅读书单开列了此书目。
书目所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其中包括文史类、哲学类、科技类等。同时,我还请每位同学捐出了三本书,建立了一个小型“班级图书馆”,由专人负责,每日中午开放借阅,这样有助于形成积极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文化氛围。班内还专门开辟了一个墙报专栏“感悟与诠释”,刊登同学的作品,其中包括新书好书推荐、读后评论、人生感悟等,给学生提供一个发表自己见解的空间。在这里,不必在意你的观点是否完美,只要它是你自己提出的就行了;不必在意你的观点是否为别人所接受,重要的是你有说出自己想法的勇气。这些措施是为了引导学生不仅仅把课外阅读视作一种消遣,而应当在阅读之后进行思考。希望学生能明白:课外阅读是一种极有价值的学习,“学习”加上“思考”所获得的知识才是有力量的知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大多数同学都对这份书单很感兴趣,有不少人自觉地或借或买其中的推荐书来阅读,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并未介入。在与学生交流后,发现这其中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初一新生正处在小学初中衔接阶段,不少同学尚未适应初中繁忙的学业,阅读课外书籍的时间显得非常有限。其二,对现有书单提不起兴趣,认为阅读这些课外书籍对成绩提高没有太大作用。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组织了一次读书讲座,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向学生推荐介绍一部分书籍,让学生走近了解接触更多的书籍,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受到良好的效果。
三、开设读书讲座,由学生担任主讲
我们鼓励个别思维活跃,思想具有一定独特性的学生开设新书讲座。就内容而言,主讲同学利用寒暑假的时间以一本自己感兴趣的新书为主题进行阅读,但并不拘泥于这一本书,而是在此基础上广泛阅读、查阅和收集相关资料,整理并撰写成讲稿,然后在新学期中为同学们作专题的读书讲座。讲座涉及多方面,如教育问题、环保问题、法制问题、如皋建设问题、科技发展问题等。有的讲座内容深刻,如《渴望――自由的明天》,作者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批判了现实社会中人们对子女教育的偏差。讲座并不是从第一场开始就十分成功的。每一次讲座后都会由教师或学生做一下点评,主要是对讲座过程中的可取之处予以肯定。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之处。当然,大家也对出现的问题提一些意见和建议,使后来者注意那些前车之鉴。他们既要使自己避免犯类似的错误,又要避免只是一味模仿他人而使自己丧失个性。结果,渐渐地,他们极富热情的想象将这种创新大胆付之于行动的勇气使得每场讲座都极具特色。我们开设过的讲座还有《苏东坡传》、《司马迁人格论》、《关键时刻中国亟待解决的27个问题》等。
应该讲,这一系列活动已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且,我发现,在讲座后,这些书会变得很抢手。但我以为,引发兴趣并非读书活动的终极目标,学会思考分析,才是最重要的。虽然读书讲座的主讲者在这一方面受益匪浅,但创造的舞台决不应该只属于部分同学,而应当让更多的学生去感受阅读的意义与价值。
四、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由各小组承办“主题活动周”
班中规定每组从班级文化的主导思想出发,设计并承办一次主题活动周。主题必须有意义,活动必须有新意。主题周每月一次,并配以宣传海报;活动结束后,应上交活动报告。活动中同学们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他们不愿只是走别人的老路,都希望本组的创意具有个性化特点。例如第一组,他们的主题是《宇宙的奥秘》,其宣传墙报特别吸引人,大量的彩色天文图片配以文字介绍。知识容量很大,引起了同学们对于天文知识的兴趣。另外,他们在活动中采用了知识竞赛形式,并自筹资金准备了奖品。第二组则对二十世纪的战争进行了回顾,他们以讲座的形式,并辅以录像和投影资料。第三组以小品形式出现,而且小品完全是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第四组则在活动前针对他们所确立的主题设计好了一份问卷,对班上的同学进行了调查,并做了统计。此外他们还以论坛的形式,在同学中掀起了京派文化与海派文化的讨论。“电脑周”中还聘请了计算机教师一起参与活动。
筹划组织活动也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能力。活动都由组长总负责,主题确立后,全体组员将互相合作、共同分担所有的工作:有的负责收集资料,有的负责出宣传墙报,有的负责主持活动,还有的负责收集反馈意见或写总结报告。初一下学期,班中共组织了五次主题活动周:第一小组的“宇宙的奥秘”;第二小组的“二十世纪回眸”;第三小组的“学会生存”;第四小组的“漫谈海派文化”;由班中计算机爱好者联合承办的“电脑特色主题周”。活动从筹备、实施到最后的总结,整个过程全都由学生承担。当“电脑周”的活动需要借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时,主办同学便自行写好了一份计划书交到学校,然后办妥了一切手续,使活动顺利开展;第二组要借用学校的录像资料,也是靠他们自己解决,甚至之后的资料的翻录与剪辑,靠的都是他们自己。对内协同、对外联络,他们操办着活动中的种种事务。当然也有一时的考虑不周、手忙脚乱的时候,但他们引以为豪的是在挫折中学会了如何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展现,同时也增强了大家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他们中一些不善与人交往、性格内向的人也学会了在工作中与他人合作。通过活动,我希望他们意识到――鼓励创造并不是要助长个人主义,创造也是一种集体行为。合作能完善个人的创造,使创造更具乐趣,使个人更富有智慧,还能使个人与班级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开展这一些系列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同时也引发了学生们对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一些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理性的思考。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活动还让他们看到了创造精神所具有的影响力:创造可使同一类型的活动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创造可使活动更具活力;创造可使创造者的智慧与才能更有价值地体现出来;创造的热情和精神可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有能力成为知识的主动获取者。
五、撰写假期小论文
暑假来临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在暑假里是否有学习上的收获,主要取决于他们在假期里的阅读情况。为了让学生对读书更感兴趣,以便能坚持下去,不妨鼓励学生一边读书,一边记读书笔记。至于读书笔记的内容,美国的教育专家告诫说,千万不要只是让学生复述故事的大意。我们先给学生以下方面的思路作参考:
1.想象你就是书中的某个人物,根据“你”的经历和感受写一本日记。
2.给书中的某个人物写一封信,给他提提你的建议。
3.想象你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描述一下书中的人物在本书诞生之前的几年或之后的几年发生了什么。
4.根据该书表现的某个主题写一篇短文。例如,如果该书的一个主题是爱,你可以写一篇关于爱的文章,并用上书中的例子。
5.创作一首诗歌、歌曲或一个故事来表现书中的人物、冲突或主题等。
6.根据书中的某一人物或情节画一张画或图表,并作出相应的详细解释。
7.想象着对书中某一人物进行采访,你可以问他有关书中的内容,也可以对他问任何问题。用你自己的语气提问,然后用该人物的语气进行回答。
8.回顾整本书的内容,给出你对这本书的评价。无论你认为这本书是有趣还是没趣,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证明。你会向你的朋友推荐这本书吗?为什么?
9.写出书中的主要问题或冲突,有哪些人物被卷进去了,结果怎样?
10.将下面这个句子填写完整:“我喜欢(或不喜欢)作者(或某一人物)……的方式,因为……”(注意:字数在250-300字)
11.描述一下你读这本书时的感受(愉快、悲伤、解脱、愤怒或充满希望等),并解释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读书活动还突出了两大作用:一是填补了一年365天中160多天的节假日空白;二是拓宽了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渠道。学生参加读书活动后,远离了网吧、游艺厅,家长多了放心,少了担心。孩子越学越主动,问题想得多了,也想得深了,志向远大了,心灵健康了。阅读丰富了学生们的生活,塑造着同学们的人格魅力。
“腹有诗书气自华”,为此,我们将孜孜不倦地努力。“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我们永不停歇的追求境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78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