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婚”又“闪离”,幸福在哪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爱情马拉松的跑道上,健全人不见得就比残疾人更矫健,更成功……一边是选择多了,反而不会爱了;一边是没的选择,凑合来凑合去,最终还是离幸福越来越远。
又到了桃花盛开的季节,人人都春心萌动,忙着结婚、分手、复合、爱了、恨了、痛了、分了……
“80后”“闪婚”的热乎气儿刚过,又开始忙着“闪离”。
“60后”的情感困局也因为一个意外发布的“张胡事件”,高调得神州皆知。
又是一年情人节,“亲爱的,亲爱的……”你嘴上挂着的,心里惦着的这个“亲爱的”,到底是谁?我们的爱情也许真的出问题了。
先来看看“80后”离婚潮。以北京为例:2006年,北京共有24952对夫妻办理离婚登记,其中有五分之一婚姻关系维持不到3年;三分之一在结婚5年内离婚;结婚不到1年就离婚的有970对,有52对离婚的夫妻结婚还不到1个月。在这些离婚夫妻中,“80后”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当一个天天玩网络游戏的丈夫,遇到一个不会烧菜、不会打扫的妻子,再加上双方父母的过度干预,“80后”离婚率飙升,谁之过却难分得清。
一位民政部门工作人员这样分析,在父母家蹭饭的独生子女都是离婚高危人群,他们的弱点是“以自我为中心、社会经验不足、生活料理能力差、缺乏忍耐和包容”。 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代人对婚姻感情质量的要求更高了。对平淡生活的不满,使得他们不愿意“凑合”,一些由生活琐事引发的“婚姻死亡”现象就越来越多了。
他们是第一代独生子女,恰恰就是这个“独”字成了他们婚姻的最大障碍。
“生理成熟了,心理却没有断奶”,中国国际注册婚姻家庭高级指导师赵双海就表示,“80后”的想法很前卫也很放得开,但是他们的承受力却往往很差。处于一种“大人身、儿童心”的状态。
“我们的爱能走多久我就有多忠诚、我能爱你直到我们分手、我愿意直到我不愿意为止。”――现在美国最流行的结婚誓词,人们认为传统的誓词“直到死亡将我们分离”过于老套,而热衷于更实惠的宣言。
中国人不兴誓词,但是结婚意味着天长地久的承诺却是普遍认同的观念。心理学家说,一夫一妻制其实并不符合人性。面对人性的悖论,一边是道德上的自律,一边是左手摸右手的无奈。“80后”选择速战速决,“70后”犹犹豫豫,“60后”则注定内心分裂:他们成长在红旗下,童年基本在整齐划一的清苦中度过,拼杀于改革开放的花花世界;传统道德的围栏日益土崩瓦解,却又无法真正放荡不羁;人到中年,终于跨入了中产,爱情却在原始积累中身心俱疲;肉体上奉行“从一而终”,但很少有人再记得起爱情的滋味。无怪乎有人感叹“爱情已死”。
如此看来,在爱情马拉松的跑道上,健全人不见得就比残疾人更矫健,更成功。
2007年12月1日,在首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上,有这样一组数据发人深省:非残疾人口的离婚和丧偶比例是6.17%,而残疾人的离婚和丧偶比例达26.76%。数据表明,残疾人口的在婚有配偶比例远低于非残疾人口,且离婚及丧偶比例大大高于非残疾人口。残疾人的离婚率近年来逐年上升,尤其是残疾人与健全人的婚姻,显得尤其脆弱。
残疾人婚恋难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城乡结合”的模式在残疾人婚姻中较为普遍,对来自农村的健全人来说,找残疾人不少好处:低保优先、分廉租房有加分、结婚几年后可转户口……而这样的婚姻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过河拆桥”的案例也并不鲜见。“而双方都是残疾人的,由于能惺惺相惜,婚姻反而牢固些。”对此,专为残疾人免费征婚的虹桥热线创办人庄美凤说。
一边是选择多了,反而不会爱了;一边是没的选择,凑合来凑合去,最终还是离幸福越来越远。中国社会正经历着西方走过的“性启蒙”、“性解放”,几年前就有人喊出了“保卫爱情”的宣言,其实保卫的不是一句承诺,而是应该坚持一种信仰。
婚姻不是战争,不是比拼魅力与资产,爱情应该是彼此的倾慕与信任。保卫爱情,不是疑神疑鬼,更不是灰心丧气,只需把牵着的手握得更紧,把浮躁的眼神转向自己和对方真正的内心需要。无论如何,2008年的情人节,属于天下有情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295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