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晚砍甘蔗宿根高产管理试验初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2018年开展旱地晚砍甘蔗宿根蔗高产管理试验结果为:每666.67m2试验地块的宿根蔗比同一时期按传统常规管理的宿根蔗增产1.01t,比早砍2个月按传统常规管理的甘蔗的减产0.18t,结果表明,旱地晚砍甘蔗宿根蔗进行一套田间科学管理等技术集成,可以弥补宿根蔗生长期不足的问题,几乎可抢回近2个月的生育期,提高旱地蔗产量。
关键词:宿根蔗;旱地;晚砍;高产试验
中图分类号:S56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430047
引言
2017/2018榨季,芒市植蔗面积13,606.27hm2,宿根蔗占芒市植蔗总面积63.4%,辖区蔗区3家糖厂中,云南农垦集团中山糖厂和德宏英茂公司龙江糖厂收榨时间均为4月25日,德宏英茂公司轩岗糖厂收榨时间为4月15日,晚砍宿根蔗占植蔗总面积25.0%左右。此外,芒市蔗区上半年常年干旱,蔗区蔗农习惯将种蔗的旱地开挖后等着雨水的到来,这就要求蔗农自行留种,因此每年旱地种蔗常常延续到5月底。旱地蔗砍收晚、蔗农自留蔗种和宿根蔗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导致宿根甘蔗年限短,产量低,严重制约着芒市原料甘蔗的生产和蔗糖产业的发展,为指导大面积宿根蔗科学的田间管理,笔者于2018年开展旱地晚砍甘蔗宿根蔗高产管理试验,目的就是探索如何加强宿根管理,提高晚砍蔗的宿根产量和宿根年限,为今后芒市蔗区晚砍宿根蔗的高产管理提供实践规范和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和作物概况
试验地设在云南省德宏州芒市遮放镇户闷村委员会芒海村民小组旱地,坐标:E98.299311°。N24.249241°。面积4000.00m2,土壤为沙壤土,质地中壤,肥力中等,地势平坦,地力均匀,排灌方便。前茬甘蔗长势均匀,品种为新台糖20号,行距为90cm,当前试验地为一年宿根蔗。
1.2 使用肥料种类
肥料1:广西田园生产的“蔗德金”药肥,规格50kg/袋,含NPK17-6-12,含土壤处理剂10%(腐殖质+稀土),含0.06%“噻虫胺”农药用以防治叶面害虫和蛀茎害虫;肥料2:云南英茂农化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甘蔗专用复合肥“BB”肥,规格40kg/袋,NPK24-6-10;肥料3:尿素。
1.3 试验地田间管理
高产试验面积1333.33m2。
1.3.1 快锄低砍,保护蔗蔸
砍收甘蔗快锄低砍,不砍裂蔗头,以减少蔗头感染病虫害,保护蔗芽,同时有利于低位芽的萌发。
1.3.2 适时清园
甘蔗收获后要及时清理遗留在蔗田中的蔗屑、蔗梢、残叶以及秋冬笋等,做到“回头不见青”,同時把残茎清出田外。采用就地火烧蔗叶的方法清园,这种方法可杀死残留在蔗地的部分害虫,减少越冬虫源,但浪费大量的有机肥料,不利于改良土壤。
1.3.3 铲蔸时间
清园后,因地制宜铲蔸,在晴朗的天气下进行铲蔸,操作过程中,要求锄头锋利,一次铲到位,铲蔸时,锄头要平放,在有蔗桩的地方下锄要快,用力铲,避免蔗头被铲裂而影响萌发。铲好后,根据土壤的湿度,进行露晒,以蔗桩翻白收缩为标准。
1.3.4 铲蔸方法
具体铲法:进行破垄松蔸,先将过长的蔗桩上部铲除,然后破垄将蔗蔸两边的土挖开,使蔗桩充分暴露在阳光下进行暴晒2d,这样即杀死部分越冬虫卵又改善蔗桩基部土壤的通透性,促进基部下位芽的萌发。
1.3.5 回垄覆土
开垄铲蔸后,结合土壤的湿度进行施肥、培土。土壤的湿度较大的要求晒到土表翻白,湿度不大的蔗桩翻白收缩即可覆土。覆土前,一次性施足肥药,在把甘蔗生长期所需的肥料、农药一次性施足,每666.67m2施肥料为2袋“蔗德金”药肥+1袋“BB”肥,把2种肥药拌均后一次性施入沟底,用于防治地下、叶面害虫,后期不再进行中耕管理。
1.3.6 盖膜
采用甘蔗除草地膜全覆盖技术,除草地膜规格为厚0.008cm、宽150cm,一般沟底盖土10~15cm,盖土后清理垄面,做到垄面光滑;地膜方向与蔗沟方向垂直,盖膜时沟底、接头、膜边要压实,地膜紧贴垄面,保证甘蔗出土顺利破膜和提高地膜保水、保温、除草效果。宿根甘蔗盖膜时必须注意水分要适宜,做到在蔗蔸湿、肥料(有机肥)湿、土壤湿的“三湿”条件下盖膜,盖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甘蔗的产量。
1.3.7 其它管理
其它管理同新植,5—10月份搞好排涝工作及防治倒伏等工作。
1.4 对照田间管理
常规对照2个,面积均为1333.33m2。按本地蔗农习惯的旱地宿根管理方法,具体步骤为:快锄低砍,火烧蔗叶的方法清园,苗期每666.67m2施20kg尿素苗肥,并进行小培土,中耕管理时每666.67m2施肥料为100kg“蔗德金”药肥+40kg“BB”肥,并进行大培土,后期不再进行施肥管理。宿根蔗对照(CK1)管理开始时间为5月1日,对照(CK2)田间管理时间为3月2日。
1.5 试验调查项目
试验前对试验和对照3个点的30m的蔗桩数进行记录。分别进行宿根蔗发株率、分蘖率、成茎率等农艺性状调查。11月20日对进行株高、茎径、每666.67m2有效茎和锤度的测量,计算单产和蔗糖分(见表1)。
2 结果与分析
发株率:由表可知,试验与对照的蔗桩数基本相同,发株率最高的是处理1,其次是CK1,最低的是CK2。
分蘖率:分蘖率最高的是CK2,其次是处理1,最低的是CK1。
成茎率:成茎率最高的CK1,与处理1与之相差不大,最低的是CK2。
株高:株高最高的是CK2,其次是处理1,最低的是CK2。
茎径:茎径最大的是处理1,其次是CK1,最低的是CK2。
有效茎:有效茎最高的是处理1,其次为CK1,最低的CK2。
产量:产量最高的是CK2,与处理1相差0.18t,差别不显著,最低的是CK2。
蔗糖分:11月20日进行锤度测量,蔗糖分由高到低为CK2 >处理1 >CK2,预计后期砍收时糖分差别不显著。
3 结论与建议
本试验结果表明:晚砍甘蔗宿根蔗进行一套田间科学管理等技术集成,其每666.67m2产量比早砍2个月并按蔗农习惯常规管理的对照(CK2)少0.18t,产量基本持平,产量差异不显著;比同一时间按蔗农习惯常规管理的对照(CK2)增产1.01t,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这说明管理好晚砍宿根蔗可以弥补其生育期短而产量低的问题,可以抢回近2个月的生长期,这对今后芒市蔗区晚砍宿根蔗的管理具有实践的指导意义和理论基础。
4 讨论
通过对工农艺性状调查结果(表)分析,对晚砍宿根蔗进行科学管理,并采用全膜覆盖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可使晚砍的宿根甘蔗提早萌发,出苗整齐均匀,拔节早,生长快,茎径粗大且均匀,有效茎增加,株高增长,从而获得比对照高的产量,是一项大面积提高总产的有效措施,应加快推广应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49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