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础工程中的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人们对于建筑行业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在施工中需要不断提升施工技术。其中预应力管桩技术是常用的一种技术,通过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能够更好地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本文主要预应力管桩的施工技术和预应力管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 预应力管桩技术;建筑行业;施工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基础建设工程也是越来越多。在基础建设工程施工中,预应力管桩技术是常用的一种技术,通过预应力管桩技术能够更好地提升基础结构的稳定性,提升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
1 预应力管桩技术的特点
1.1 机械化程度高
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具有机械化程度高的特点,在基础工程施工中,通过预应力管桩技术应用,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省人力。另外在施工中通过预应力管桩技术的应用,可以加快施工进度,从而确保基础工程能够按照约定时间完工[1]。
1.2 应力小且承载力大
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具有很高的承载力,在基础工程施工中,主要是通过对应的机械来进行施打管桩,从而让管桩的耐性变得很大,从而使得管桩质量有了很大提升。
1.3 管桩的施工速度很快
在基础工程施工中,通过预应力管桩技术应用,施工速度会有所提升,提升了施工效率,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基础工程的工费开销。
1.4 管桩使用方便且不受地质的影响
在基础工程施工中,预应力管桩技术主要是通过吊装来运输,接桩速度比较快。在施工中,不受地质的影响,由于管桩的长度不同,在施工中可以随意进行搭配,从而管桩施工能够适用所有地质条件,降低经济开销。
2 预应力管桩的施工技术探讨
2.1 材料进场
在基础工程施工中,需要对材料进场进行严格控制。对于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严格检查,对管桩的外观各项指标进行检查。另外对于管桩的产品质量保证书和检测报告是否符合要求进行检查[2]。
2.2 运输、堆放和起吊
在基础工程施工中,对于管桩的运输和堆放,需要对支点设置变化可能对桩内生产的影响进行考虑。对于高强度混凝土堆放场地必须要平整,另外还需要有排水措施。
2.3 压桩机械选择
一般要根据设计单桩承载能力和具体的工程地质资料选择合理吨位的机型。如果压桩机的吨位选择过小,可能出现桩压不下去的情况,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如果压桩机的吨位选择过大,则对施工现场地耐力的要求将大幅提高,特别在新填土、耕植土及积水浸泡过的场地施工时易发生陷机,可能造成桩位偏移大,斜桩,甚至桩头、桩身破损、上下节桩接头断裂,或上部桩体被挤坏等质量事故。
2.4 沉桩施工工艺
(1)在沉桩施工中,需要合理安排沉桩顺序,采用由近而远的施打顺序进行。
(2)在沉桩施工中,需要对压桩的施工进度进行控制。为了给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提供合适时间,需要对压桩施工速度进行合理控制。
(3)在沉桩施工中,需要先施工围护结构。先施工较深基坑周围支围护结构,利用其约束沉桩带来的挤土影响,此时施工需与设计紧密结合保证足够的基础承载能力和科学的可施工性。
(4)在沉桩施工中,需要减小孔隙水压力。可以采用井点降水、设置隔离砂井、预钻排水孔(板)等方法[3]。
3 预应力管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 原材料控制
预应力管桩进场时必须三证齐全,并通过外观质量验收和监理工程师检验,质量有缺陷的桩不得使用。管桩脱模放张后即可在厂内进行吊运。在吊运的过程中应轻起轻放,始终保持平稳,谨防碰撞或滚落。直径和长度相同的管桩可重叠堆放,两端对齐,层数不宜超过5层,并设置可靠的防滚动措施。
3.2 桩长控制及检查
在管桩的端部用红色油漆做出长度和桩位标记,在桩身上画出以1m为单位的长度标记,在压后一排桩之前检查前一排桩的偏位情况,打桩结束后,通过锤球法检查桩的打入深度,并纪录每个桩位的实测深度。
3.3 沉桩到位率控制
选择合适型号的打桩机械,避免锤体质量过小导致管桩打不到设计标高。打桩在进入硬土层时,控制施工停歇时间,避免停歇过程中土的摩阻力增大影响桩机施工,造成打桩困难。
3.4 施工过程控制及检查
管桩起吊时,检查堆放场地、起吊方法,防止桩断裂或环裂,检查桩身垂直度、焊缝质量。送桩时应检查送桩深度,并复核桩头标高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当打桩过程中遇到贯入度突变、桩头桩身混凝土破裂、桩身突然倾斜跑位、锤击过多引起地面及高速边坡隆起开裂、邻桩上浮等情况,应暂停打桩,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3.5 桩施工结束后质量控制
管桩施工结束后,若有高出地面的桩头,应小心保护,严防机械碰撞。机械挖土时,应控制铲斗入土深度。打桩完毕后进行验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6 成桩检测
打桩结束后,检测桩身的完整性、单桩竖向承载力及复合地基承载力[4]。
4 结束语
在基础建设施工中,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应用中需要严格落实各项技术规范,不断提升预应力管桩施工质量,促进该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与提高,更好的保证基础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郑俊杰,聂重军,彭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研究与应用进展[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4,(4):51-55.
[2] 金舜,匡红杰,周杰.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发展近况和方向[J].混凝土和水泥制品,2004,(1):27-29.
[3] 陈天丰.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控制和常见问题的处理[J].福建建筑,2006,(2):100-103.
[4] 苏靜.浅谈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流程与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3):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159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