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装物资供应链快速反应能力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被装物资号型繁多、品种多样,是军队重要的后勤装备。本文通过分析在应急情况和作战条件下被装物资的供应链构成要素,指出了被装物资供应链快速反应能力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并且从加强信息和科学技术的应用、探索被装物资配送新模式、规范被装物资包装规格、推动后方仓库优化升级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被装物资供应链快速反应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被装物资;供应链;快速反应能力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以及信息技术在后勤领域方面的应用,我军平时的被装物资供应链能够做到快速反应、准确及时、精确高效。但在应急情况和作战条件下环境复杂、情况多变、信息传递不及时,可能导致被装物资供应链快速反应能力低下,保障时效性不强,存在断链的风险。因此,深入探讨和研究被装物资供应链的快速反应能力,对于提高特殊情况下被装物资的保障效率,有效保障军队履行职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被装物资供应链快速反应能力的构成要素
(一)采购部门对部队需求的预测能力
被装物资供应链快速反应的主要目的就是满足部队用户快速变化、多样化、人员流动大的需求。部队需求预测能力是被装物资供应链快速反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及时准确的预测部队用户需求,使采购机构及时掌握部队用户所需被装物资的种类、数量,迅速确定合适的保障方式和运输形式,确保被装物资能够及时、准确、不间断的供应,从源头上提高被装物资供应链的快速反应能力。
(二)被装物资的物流运作能力
物流作为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对象。物流运作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被装物资供应链快速反应能力的大小。通过对被装物流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尽快形成优化的配套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成为提高被装物资物流运作能力的重要基础条件,而物流的运作能力也直接影响着被装物资供应链的快速反应。
(三)采购部门对应急采购供应商的管理能力
采购部门对应急采购供应商的管理是供应链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环节,它建立在对应急采购供应商有效管理的基础上,针对应急采购的特点,对供应商的现状、历史、资金、合作关系以及相关的业务决策等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支持。
二、被装物资供应链快速反应能力当前所面临的挑战
(一)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互通共享较差
现阶段,我军的被装供应链信息渠道不够畅通,互通共享较差。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网络运行的应用程度与“信息流”的实时互通还存在差距,被装信息标准的规范尚未完善,全军被装物资可视化尚未实现,各系统、各部门信息通讯可靠性、时效性不足,信息资源的共享不够,军地协同信息网络平台尚未建立,对于供应链上各环节的需求和保障信息掌握不够及时、准确,供应链透明化程度不高,响应与调整时效性不强,不利于供应链的快速反应。
(二)被装物资的包装
现阶段我军的被装物资主要是以纸箱包装、编织袋包装为主,兼有木材包装等形式。被装物资包装是否得体直接影响到被装物资在运输、存储、发放等过程的运作效率,从而影响到被装物资供应链的快速反应能力。被装物资的包装在整个被装物资供应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军的被装物资包装却存在着包装形式不统一、包装规格不规范、包装防护性能差、包装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
(三)废旧被装物资的回收处理
现阶段在我军的被装发放工作中,有很多的被装物资都是以旧换新,比如荒漠大衣和作训服等等。这些收旧的被装物资长期存放在仓库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循环再利用,这带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废旧被装物资长期占用库存,导致正常供应的被装物资存储空间不足,影响被装的周转;二是废旧被装物资也属于军用物资,需要专人看管,这给本身就任务重,业务繁忙的仓库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三是废旧被装物资在账目上一直没有很好的处理,这加大了仓库保管人员的工作力度,影响正常被装物资供应的及时性。
(四)被装物资需求的不确定性
部队用户需求的不确定性是被装物资需求不確定性形成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平时,部队用户基本是以人员实力乘以供应标准提前编报预算,同时结合以往经验来确定被装物资的大体需求,但在非战争军事行动,重大自然灾害等应急情况下,人员变化大,以往经验不能满足应急情况的需要,被装物资的需求便往往难以准确掌握;在作战条件下,当前处于信息化战争时代,部队机动速度快、频度高、范围大,陆、海、空跨区机动,敌我双方攻防速度快,对被装物资(如烈士殓葬服)的需求量大,且呈线性变化,部队用户无法准确掌握自己的需求信息,导致被装物资的需求不确定。
三、提高被装物资供应链快速反应能力的措施
(一)加强信息和科学技术的应用
一是革新被装物资包装载体。改变当前直接印刷于包装上的信息记载方式,广泛应用二维条码、三维条码、射频标签等在民用领域以较为成熟的技术,试点并逐步推进射频标签与微机电传感器的应用。二是加强被装物资信息网络建设。更新升级现有被装网络系统。三是注重改进信息读写手段。注重顶层设计,建立一套条码、电子标签信息写入、读取设备相关技术标准。注重军民融合,提高通用性,可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不再制定军用标准。注重整体推进,大力加强基础建设,在被装物资所有流通节点上同步升级信息读写设备。
(二)探索被装物资配送新模式
为了增加被装供应链的柔性,提高被装保障效能,就要探索一种新型被装物资配送模式,即“工厂被装保障基地部队”的复合型被装物资供应链,这种复合型供应链又增加以下两方面优点:一方面生产的被装物资尽可能的由生产厂商直接配送到部队,减少了被装保障环节,提高了被装物资流速;另一方面避免了刻意追求“流速”而造成部队忙于接受物资,减少了部队负担。
(三)规范被装物资包装规格
应根据国家标准确定统一的军用托盘规格,如1200mmχ1000mm作为全军统一托盘规格。在此前提下,通过计算各种组合方式,形成配套的物资包装尺寸系列,并且尽量压缩系列规格的数量,提高通用性。在物资包装尺寸系列确定的前提下,根据不同被装品名自身尺寸调整每箱装箱数量,以充分利用包装空间。通过以上方法,严格规范被装物资包装规格,提高库房容量的利用率,充分发挥托盘、叉车等设备优势,提高物资收发作业能力和储存运输效率,从而更好的应对未来作战的需要,提高被装物资的快速反应能力。
(四)推动后方仓库优化升级
(1)推进后方仓库基础建设。我们可以根据仓库的实际建设情况将后方仓库分为三种类型,根据不同类型因地制宜。一是功能提升型仓库。这种仓库内部设施较好,使用面积达标,只需少量投入,重点规范功能区划分、加强仓储设施配套、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即可。二是设施改善型仓库。这种仓库内部设施较为薄弱,需要在硬件设施上有较大投入,改换和加配垫木、货架、货柜等内部基础条件。三是基建补弱型仓库。这种仓库库房建筑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需要大力整修墙体、屋顶、地面等营房基础条件,增配部分垫木、货架、货柜等设施设备。(2)推进后方仓库信息化建设。我们要整合数据中心,在加强数据中心构建和配置标准化的同时统一开发新系统,完善各类数据库,使硬件得以配套、软件得以兼容。同时,我们还要延伸后方仓库的信息感知,实现后方仓库信息系统与作战系统的信息同步感知,更好的应对突发情况和未来战争,提高被装物资的快速反应能力。
(作者单位:陆军勤务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02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