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品词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词语,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构成文章最基本的要素,它好比文章的细胞,于细微处决定了一篇文章品质的优劣。综观新课改标准,语文课文中有些词语用得生动准确,精妙传神,耐人寻味。这些词语也往往成为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体会语言的切入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理解词义、及时积累外,还可以抓住这些词语,运用多种策略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品味,从而进一步学习语言,更好地感受词语背后所蕴涵的精神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丁肇中教授说:“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可见,品味词句的方法多种多样,在面对不同的品析对象时,方法是有所不同的。
一、借助工具书,准确地理解词语
叶圣陶先生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指的就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借助文本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词语、一句句精妙的句子,架起一座座桥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工具书是帮助小学生理解词语最好的“哑巴老师”。它对词语的解释是最精炼、最准确的。但是不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查阅工具书就可以理解课文中的词语了呢?凡事遇到不明词语就查阅工具书呢?当然不是!我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除了要教会学生查阅工具书,还要培养学生灵活使用工具书,准确选择义项的能力。
如我在讲授《孔子拜师》这一篇课文时,开头一句“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在理解“远近闻名”中的“闻”这个字时,学生积极查阅词典,字典中给出的解释有:①听见;②听见的事情;③名声;④有名。很多学生选择了第三项,显然他们是没有把义项放在文本中去理解。因此培养学生灵活使用工具书准备选择义项的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拆词成字,合字成词法理解词语
拆词成字,合字成词法主要适用于一些四字词语。教育教学课文中,并不是所有的好词都能在书面表达出来。有些语言是作者故意省略,有些词句则隐藏在文章的背后。《孔子拜师》这篇课文中讲到了“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这句话中的“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呢?在教学中我就提醒学生用拆词成字,合字成语的方法来理解。学生很快就明白“日”就是“白天”的意思,“夜”就是“黑夜”的意思,“兼”指“并”“程”就是“路程”。合起来就是“白天黑夜赶路”的意思。这说明了孔子在拜师途中实在不容易,所以我们读孔子赶路的这一段时应该读出对孔子的敬佩之情。用拆词成字,拆字成词法不但很好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还能联系课文对这个词来感悟孔子拜师的不容易,这样理解起来就透彻多了。
三、替换词法,巧妙理解词语
所谓替换词法就是让学生查找与该词相近或相反的词语。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的确,通过比较,可以突出事物的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给人鲜明的印象和强烈的感受。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有进步,学生只有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中,才能发现作者遣词造句的巧妙和智慧,品味语言的意蕴和美感,从而对语言、语境、情境有更好地感悟,理解更为深刻。在《孔子拜师》这一课中,为了理解“拜访”和“迎候”这两个词。我特意将两个相关的句子板书出来“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与“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两句放在一起,学生一读就明白了,“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又如“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与“多谢老师等候。”这两句。“迎候”和“等侯”都有“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迎接,“等候”则不表达“迎接”的意思。通过这一对比,这一切换,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都非常明白了,无须老师再作出太多的解释。
对于阅读教学中的品词,换词法是非常切实有效的一种策略。我们可以把不同的词语替换进去,与原词语比较表达效果,看看在词语解释的过程中会有什么变化,并且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的语感在比较中提升。
四、联系上下文,加深理解词语
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上下文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导演”,先把脑海中的内容切割成一个个画面,然后选用最准确、生动、传神的词语来再现画面,争取做到活灵活现。文本中的词语依附于不同的语境,蕴涵着不同的内涵。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要善于啟发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把几个可揭示叙事线索的词语联系起来思考,指导学生立足整体品词赏句,咬文嚼字。如我在执教《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时,文中“突兀”、“严严实实”这两个词学生难于理解,直接查阅词典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依然。于是我就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找出相应的段落词句,细细品读。读完之后,通过上下文,可以知道“突兀”在文中指的是巨石,巨石能够把人的身影挡住,说明它又大又高,可见“突兀”是指山石等物高高地立在一个地方。再如对“严严实实”的理解,通过上下文的联系,可以知道这个词语既形容李四光藏得好,不容易被人发现,同时也说明这块石头的巨大。
总而言之,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品词能力是重中之中,不容忽视的。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只要我们能运用多种方法,主动投入自己的思维和情感并积极地进行探索和创造,通过揣摩探究、深度品词,就能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和学生一起在语言的海洋中遨游,从而使精神得到洗礼、情感得到滋润、思想得到提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27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