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严防资产流失、确保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各级各地财政部门都在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的工作,虽有成效,但尚存诸多问题和不足,亟须完善。本文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及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一、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积极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因为我国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数量众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其正常开展工作,承担各种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前提。不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本要求,也是规范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重要举措。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长期只购不消,沉积历史遗留问题普遍存在。多年来,各单位都存在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等问题,造成固定资产长期只增不减。一部分是机构改革单位,资产经过多次拆分合并,人员变动大,资产管理又混乱,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较多,最多盘亏高达千余万元,部分实物未达使用年限却不知去向,部分实物已达到使用年限应报废却未找到相应的购置原始凭证,单位提供不了损失原因情况说明或无依据确定盘亏实物价值的,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在规定的权限内无法审批核销。一部分是单位不切实际,对需要的办公设施、设备一味追求配置高端,性能高档,功能全面,办公设备更新过快,资产重复购置过于频繁。由于缺乏统筹调配手段,被更换的资产无法流动到需要的地方,长时间闲置又缺乏维护和保养,最终损毁严重不能使用,结果,每新进一个工作人员又重新向财政部门提出购置新设备的申请,有些单位账面资产电脑数量人均达3台之多,造成财政性资金的浪费。
  (2)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隐瞒或转移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益不上缴财政,私设“小金库”。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在核算出租出借的国有资产收益时,一些单位以未收到款项为借口,将资产收益长期不入账、不上缴国库。有用公务接待费直接抵扣国有资产收益,坐支收益不上缴的;有将办公楼内闲置的房屋、门面对外出租,隐瞒部分合同,截留收益不上缴的;有学校将场地出租费和小卖部承包费纳入工会账户,发放津补贴的;有将场地合作、出租场地及门面租金收入转移至下属企业账上,列支个人费用或私分的。这些故意隐瞒或转移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益私设“小金库”行为严重违反了财经纪律,有些甚至触犯了法律,给国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3)财务人员基础工作薄弱,账务处理不及时、不正确,造成账实不符。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都没有设置专职资产管理人员岗位,资产管理工作一般由财务人员或其他人员兼职,而大部分单位因地方财政改革成立“会计核算中心”时已取消财务人员编制,专职会计人员已随编转入财政部门,现账务工作回到单位未增财务编制,只能由非财务人员兼职,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业务学习或身兼数职等原因,业务素质不高,时常发生不按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有些单位接受捐赠或上级部门配备的资产,不入固定资产账;有些单位新购置资产,只作费用列支出,不同时记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账目;有些单位有固定资产总账,无明细账及卡片;有些单位拿到财政核销资产批复,不做账务处理。由于上述原因,致使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无资产账可查,有的有账目无实物,有的有实物无账目,造成财务核算与资产管理不匹配,账实不符,管理较混乱。
  (4)隐形报账支出,形成账外资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账外资产,并且很长时期内都没有开展实质性的全面资产清查,包括固定资产清查和往来款项清理。造成资产类账目不清、账实不符等现象。有单位以租车名义分几年将资金转移至所属企业购置公车;有单位将应收款项不收而是直接转购公车;有单位化整为零将购置空调、电脑等固定资产费用拆分为多笔办公用品等消耗品列支,这些都是由于管理松散,单位没有定期开展资产登记,人为故意违规隐形报账造成的账外资产。
  (5)绝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内控管理执行不到位,流于形式。在监督检查中,我们发现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资产情况不清楚,制度执行不到位,原因是單位资产的内控程序国家没有统一的规范。一直以来都是由各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自行制定,不健全、不规范的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在实际操作时难度大、问题多,资产采购、管理、使用、处置、核销的程序和制度规定不能保持一致,导致有些资产购置或接受捐赠不入账,长期被个人占用;有些资产不经审批出租、出借造成损失等账实不符、账卡不符的情况,最终是制度未贯彻落实流于形式。
  三、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1)对经营性及闲置国有资产采取授权经营方式。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性和完整性,优化资源配置,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有效运转和高效履职,提高闲置及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可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模式,由政府部门依法收回,并授权财政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统一委托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经营管理。坚持“产权移交、经营权统一、收益权兼顾、原单位协管”四项经营性及闲置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则,经营收入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由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收取和核算经营性国有资产收益,原单位负责协收,确保所有收入全额上缴财政。税后收入的30%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单位相关支出,财政返还的经营性国有资产收益,原资产占有单位应优先用于清偿原资产所形成的债务。
  (2)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一是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及财务管理相融合。要以预算管理来约束资产管理的存量和配置,以财务管理来加强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等各个流程环节的相关信息,应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及时记入或核销资产账,确保与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相匹配。二是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和监督机制。通过立法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将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上升到立法的高度,并设立专业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同时,要保证监管部门能够独立落实资产管理工作,严禁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违法违规的现象。三是强化公众与媒体的监督作用。监督形式应逐步多元化、公开化、透明化,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职能置于阳光之下,采取集中采购、公开招租、公开拍卖等市场竞价方式公开配置、使用及处置资产,通过群众参与监管的方式,来保证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四是严格惩罚措施。对违反国有资产管理条例的工作人员,应该根据情节轻重,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收缴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并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同时,由纪检监察机关按违反财经纪律对相关责任人予以处罚,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3)加强资产知识培训和内部控制,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资产管理综合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行政事业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资产管理工作,并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对资产管理实行相互牵制,让他们能够严格按照新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务规则》《政府会计制度》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规范地进行日常账务处理和资产管理,确保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与资产管理同步,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4)构建资产信息化管理监督平台。信息化时代,国有资产的管理需要主动融入信息化的进程当中,国有资产的监管更需要熟练掌握信息时代的高效手段。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资产管理部门应尽快建立国有资产信息管理数据库,对所属固定资产的增加、更新、置换、处置等流程设置规范性流程操作,使单位对国有资产数量变化、资产的分配及增减变动等情况了如指掌。另一方面,资产管理部门应实现在系统内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全面动态监管,使相关单位任意处置资产的行为从根源上得到杜绝,让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安全性得到保证。在信息化时代的支持下,信息管理数据库及全面动态监管的构建,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决策和管理提供更有力的依据,为提升国有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水平创造更优越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张艳芬.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风险问题分析及其防范措施.财会学习,2017(09).
  2.文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探析.中国市场,2017(02).
  3.刘祥波.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改善建议.财会学习,2016(21).
  (责任编辑:兰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94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