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良好生活习惯对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农村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未来建设者的一项基本素质。在农村小学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本文就从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语文学习中的影响做简单的分析概述。
  【关键词】良好生活习惯 学习语文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028-02
  一、引言
  一直以来,什么习惯影响学生学习最大,大家更多关注的是学习习惯,其实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学生学习有着不小的促进作用,孩子一出生最先接触的就是生活,从牙牙学语开始,就接触了语文。
  二、农村小学生应具备的良好生活习惯
  在农村小学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语文的学习有着促进性的作用。小学语文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语文的学习离不开习惯的影响。
  1.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坐姿,帮助学生学好语文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语文素养的养成。在学习中一个人的坐姿显示出这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个人修养。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文字,还要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对学习感兴趣。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助于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农村小学生在生活中具备自己事情自己做的能力,以助于学生在学习上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在生活中做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小学生,那么,在学习上就会更加的严格要求自己。比如:学生做到课前认真作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安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预习好功课等等。
  3.生活中细心观察的习惯,有助于语文写作
  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写作有着促进性的作用。例如,要写一篇记叙文,素材往往是人和事物,只要平时在生活中处处留心观察这些人、事、物的细节,在写作的时候学生在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平时观察积累到的素材,解决了写作无从下手的问题,很快地写出与众不同的、真情实感的习作。
  4.勤于动笔的习惯
  在生活中学生能够做到自己的事情用笔记的形式记下来,那么,在语文的学习中就能帮助学生加强记忆。语文的学习不同于其他科目需要技巧。语文知识需要学生长期积累,在平时读课外书时,准备笔纸,用标注、用线段或者符号把特别感兴趣的词句圈圈点点,有感悟之处还可以作个标注,有选择摘抄,这样长期下来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5.质疑问难的习惯
  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敢于质疑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养成敢于质疑的习惯。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生活中如此,语文的学习中更是如此。语文的学习没有标准答案来规定。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在课堂上要敢于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产生质疑,善于发问,多问为什么?农村小学生有时候会非常的腼腆,教师要利用他们在生活中养成的大胆质疑鼓励他们用到语文学习当中来。
  再者,学生若平时在生活中有自我克服困难的习惯,那么在语文学习也一样有这样的能力。比如,学生经常带好的《新华字典》《成语词典》等一类常用的工具书,给在读课外书时,遇到不懂的字词,能自觉地查工具書,在课内遇到生字、生词,常常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调动学生对工具书的兴趣,让工具书成为良师益友。这样学生自主扫除语文学习中的障碍,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得语文者得天下”,也许学好了语文也没有说的那么夸张,但学好了语文,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6.认真听课的习惯
  在生活中,学生平时跟着大人学做事,如果常常能把每一件事认真做好,还能通过思考总结出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好,养成了认真做事的习惯,那么在学校里,学生也一样潜移默化地把这种认真做事的习惯带到课堂学习上来。例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不明白的地方,他们会去认真地积极地进行思考,耐心地、反复地去实践,勇敢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在小学阶段学生有良好的听课习惯十分重要,因为学生只有把握好课堂上的学习,认真听老师讲课,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在不断的认真学习中,像生活中做事一样进行总结,更好地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可见,学生最终拥有的这些技能,都有赖于这个认真做事的习惯。
  三、结语
  “生活是语文,语文是生活”,语文的学习从来就离不开生活,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良好生活习惯,对语文及各学科的学习都有着促进性的作用。教师只要能积极把这两者联系起来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把生活中的好习惯带到学习中来,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自我发展,学会自我学习。让学生觉得生活处处是语文,语文处处有生活,让学生更加爱语文吧!
  参考文献:
  [1]周艳.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语文预习习惯[J].读写算(教研版); 2013(15):8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16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