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发现美 欣赏美 创造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里,人的各方面素质都在不断提高,而审美素质更是每个人的基本素质。在劳技教学中加强审美情趣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潜移默化地使他们在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各方面健康成长,从而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和修养,达到了劳技课教学的目的。本文阐述了如何在课堂中开展审美教育,包括创设审美境、激发审美情趣、增设审美评价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及课堂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劳技教学;审美情趣;教学评价
  《教育学》中有句话“要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可见美育对于学生的人格的完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审美教育具有多方面的育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劳技教学中,利用艺术美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用美的形象叩动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本文谈谈在劳技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
  一、创设审美情境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美是最大的磁力,美的追求是一种最好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审美教学情境,对教学效果是非常有益的。这里所说的教学情境包括师生的心境和教学情景。教师调整好心态进入角色,以自身的投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努力营造一种“美”的课堂气氛。同时,教师可以设计准备一些教具,给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到美,或用作品布置优美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进入审美的教学情境中。
  如教《泥条盘笔筒》一课时,课前我用各种颜色的彩泥在纸盘子中盘出精美的图案,并安上支架,看上去俨然一个买来的工艺品,一上课,我就问:同学们,这个作品美吗?你们知道上面的图案是用什么做的吗?学生在观察、猜测、欣赏中体会到了美,感受到美就在我们的创造中。
  再如,在《中国结——吉祥结》一课教学中,课前我在劳动教室挂好各种各样的中国结——吉祥结,这些吉祥结有的挂在黑板四周,有的在屋顶上交叉悬挂,许多地方还垂下一些别致新颖的小饰物。学生一进门,便被眼前五颜六色的吉祥结深深吸引住了,他们一边惊叹,一边赞扬:“真是太好看了。”然后我就说:“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学做的《中国结——吉祥结》,你们想不想学呀?”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个个跃跃欲试,就这样激发了学生创造美的情感。
  二、激发审美情趣
  在美的教学情境中,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这里的激发审美情趣,指的是学生能感受到美,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情感是审美心理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它既使审美过程浸染情感色彩,又能推动其心理因素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主观情感与教育同步,教学效果自然很好。具体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1.在选材时:要先让学生感受到制作对象的美,才能让他们有制作的欲望。材料的美能激发创造的情趣。如风筝的美在于它能飞、颜色鲜艳、造型别致三方面,学生可以从这三方面中去做。而这些风筝只是用一些简单的竹片、线和纸、颜料。有的学生非常喜欢收集各式各样的风筝,然后去模仿。模仿以后就会创造出更美更简洁的风筝来。在《拉花》一课指导学生采用彩色纸进行拉花时,首先要培养学生用眼睛去感受,再引导学生抓住美的感受、美的本质,充分发挥审美想象力,再借助手的灵巧来表现。
  2.在制作过程中:运用美学的知识,直接影响作品的制作效果,从而激发创造美的激情。在教学中,我把美学知识中的对比、渐变、均衡与对称,多样与统一等原理,讲解给同学们,要他们运用到制作中去。在学习《中国结——吉祥结》这一课时,有一位同学把色彩学中的渐变原理运用到制作中。别的同学都是单色的,只有他是变幻的色彩,做出的效果自然非常好。还有位同学在剪纸这课时,把纸的两边作成对比的两种图形。学生在运用美学的知识的时候,激发了他们的审美情趣,从而创造出更美好的作品。
  三、增设审美评价
  在传统的劳技教学评价中,我们往往侧重于技术方面,所做的作品牢固程度、光滑程度、比例是否合适等等,对美的评价比较弱。而评价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制作时的心态和目的。增设美的评价,对劳技作品的高度和深度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同时,劳技作品也是工艺美术品,就必须要有审美的评价,才能使劳技作品更趋完善。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常引导学生作审美的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方面结合。
  学生可从造型、色彩、创意三方面对自己和他人进行审美评价,也可以从比例、光滑度、牢固度这三方面进行技术评价。审美评价和技术评价相结合,即是学生的劳技作品评价的综合。由于评价格局的改变,学生更注重审美方面。这样,劳技作品更趋向于艺术品,从而提高了劳技课的质量和层次。
  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和学生存在着知识和经验的差异,这些都会影响审美判断和评价,故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理解作品形式和内容最普遍的意义,以宽容的态度容纳学生的感受和评价,启发引导学生以审美意识去感知作品,将日常情感升华至审美的判断。
  四、拥有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指学生能自己对美的事物有辨别能力。人的审美能力不是与生俱来,必须经过反复实践,在实践中培育。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积极组织引导学生评价劳动场面、劳动形态、劳动过程和劳动产品的美。例如:在制作硬纸板盒的劳动过程中,老师示范以后,即让两个学生操作表演,其他同学观察,老师适时组织评价,谁的作品形态最正确、最美。然后全班同学分组实践,分组矫正评价。再如:同学们在家务劳动中学习叠放衣服,老师首先讲解示范,再让平时在自我服务劳动中做得较好的同学操作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观察,老师适时进行指导评价,谁的动作灵活、操作方法正确、衣服叠得漂亮。然后全班学生分组实践,相互纠正、评价、学习。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是初学,笨手笨脚,可是在他们的心里觉得第一次学会叠衣服却特别高兴.当然这对部分自理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是平淡的,而对那些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学生来说却不是寻常的。这时,老师顺势引导、教育学生要养成自我服务劳动的好习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益德又益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也造就了学生的良好品德,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耐挫力。在学生完成某项制作成果时,我们将学生的作品展出,组织学生评价其造型、色彩美。这样,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创造美的心情也愈加高漲。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体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而是更突出地落实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去艺术大师罗丹讲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学巾的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学生单纯地模仿,而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拥有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实施美育渗透提高审美素养[J]. 骆月秀. 广西教育 2014年25期
  [2]回归融合:劳技教学与技术素养[J]. 董玉红.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17(Z1)
  [3]本色课堂:原味劳技课——以《动物书签——小鹿》为例[J]. 顾凤霞.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75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