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深度学习,让学生向数学更深处漫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深度学习,即为借助教师的引导,学生以挑战性较强的学习主题为中心,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感受成功。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若是在小学数学中可以开展深度学习,使学生形成上层的分析、评价和创造能力,向更深层次的数学漫溯,这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十分有利。基于此,文章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开展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活动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探讨,旨在促使学生开展深度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有效措施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深度学习是促使目标顺利实现的有效途径。深度学习数学,课堂提倡以理解为教学目标,给予学生鼓励,让其主动探究、积极参与、自主建构。深度学习对知识和经验、知识和知识的联系予以高度重视,为学生的自然生长提供帮助;对知识的探索经历和体验予以重视,为学生实现知识之间的意义建构奠定基础;对知识的变式予以重视,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本质;对创设问题情境予以重视,使学生在迁移应用的过程中促进自身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其最终目标是完善学生人格、启发学生智慧、丰富学生知识。
  一、有效问答,拓宽深度学习的思维
  在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中,有效问题是重要前提,借助生动、适宜、充满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借助知识渗透,拓宽学生的深度思维。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可以围绕分数的概念开展教学。教师事先把5个分数展示m来,给予学生引导,让其分析分数含义的共同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发现平均分单位“1”后,借助分数就可以将其中的一份或几份表示出来。学生理解此概念原理后,就可以深刻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师立足于学生的理解逐渐深入,在各个学习阶段设置相应的问题,如怎样用图形将分数比展示出来?如何对分数大小变换进行判断?其中有何规律?这些层层递进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拓展性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此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认知深刻性提高的重要因素。在数学教学中,深度学习可以把学生的发展需求体现出来,同时也可以深入融合学生的知识感知能力。借助核心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巧妙设置问题,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促进知识和心灵的碰撞。
  二、知识形成,提供深度学习的机会
  让学生借助亲身经历和真实体验获得知识,对知识形成的过程予以重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經历、发现、体验和理解数学。换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传授数学知识,又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事先让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学具,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位组员测量出自己学具的底和高,并在本子上记录好数据。然后,教师利用教学媒体向学生演示,引导其借助剪、拼将平行四边形转变成长方形,再测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并对其面积进行计算。接着,学生观察、讨论:说一说长方形的长、宽和平行四边形的底、高是什么关系?学生自主思考和交流,得知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借助动手实践投入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掌握了新知识,为学生创设了深度学习平台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多样教学,转变深度学习的形式
  就小学数学而言,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一题多解的方法既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建构,又有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在数学学科的教学和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实施解决问题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教学“退位减法的横竖计算”时,教师先展示出小鸟树的情境图,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树上有9只鸟,有5只鸟飞走了,试问现在还有几只鸟?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一位数的减法,他们都可以马上列出算式:9-5 =4(只)。然后,教师再改变情境图:树上有11只鸟,有4只鸟飞走了,试问现在还有几只鸟?你们谁可以将算式列出来?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11-4=?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得十分积极,得到了各种各样的答案。生,说:若是有10只鸟,飞走了4只,还剩下6只。现在有11只鸟,比10只多1只,因此答案是7只。立足生,的想法,教师在黑板上板书:10 -4=6,6+1=7。接着,生:说:假如之前有11只鸟,有1只鸟先飞走了,还剩下10只,接着又有3只鸟飞走了,还剩7只。教师顺势提问:你的意思是将小鸟分成两次飞?可以再说一次是如何分的吗?生:回答:就是将4分成1和3。立足生2的想法,教师再把第二种算式的方法写在黑板上:11-1=10,10-3=7。学生思维发生碰撞,他们积极、主动地立足于教师的提问,竭尽所能探寻正确的解决方法,同时在各种方法中积极展开思考,进而有效对学生的自主高阶思维能力进行了培养。
  四、实践操作,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新课程提倡学生动手操作。有效的动手操作是促使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其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对学生的深度学习十分有利。学生通过教材学到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反映出他们的真实能力和实际水平,需要借助实物深刻理解理论知识,从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相关实践证明:学生在开展试验检验或实物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为学生的深度学习奠定基础,促进学生之后更好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要想让学生深刻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可以尝试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参与,感受有余数除法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得到余数?同时让学生感受本节课的难点知识——余数一定小于除数。教师选择中型的扁豆作为教具,这样的豆子大小和形状都很适合。首先,把8粒扁豆平均放在两个盘子中。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每个盘子各有4粒扁豆。其次,把9粒扁豆平均放在两个盘子中。过了一会儿,有学生说:老师,这道题有问题。教师问:有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我分完后,还剩了1粒扁豆。然后教师再提问:剩下的这粒扁豆还可以再分吗?学生表示不能再分了。其他的学生也很赞成他的说法。这时候,教师告诉学生:在数学中,剩下的这粒扁豆就称之为余数,用算式是这样表示的:9÷2=4……1。学生顿时豁然开朗。借助让学生亲身参与分扁豆的实验,充分感受余数从何而来,同时还可以白己发现问题。这就是深度学习所指的“借助教师的引导,学生以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为中心,积极参与、感受成功,实现自身发展的意义的学习过程”。
  总而言之,在课程改革中核心素养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数学是小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优化数学教学,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在教与学良好互动的过程中,促进教师教学有效性及学生学习深度性的有效提高,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深度学习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科学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和优化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进一步强化深度学习,构建特色鲜明的课堂结构。笔者相信,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这种方式必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这种学习方式是自我导向的终身学习,掌握深度学习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一生都非常有帮助,进而为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缪建平.读学玩学探学写学: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2016(2).
  [2]王燕涛.小学数学中深度学习的理解与实践模式探讨[J].数学教学通讯,2018(7).
  [3]胡春燕.深度学习,让儿童的学习真正发生: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96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