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打造化学高效课堂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208-01
  高效课堂是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的教学课堂.在高效的化学课堂中教师能轻松讲授化学知识,学生能愉快地吸收化学知识.那么,如何才能打造高效的化学课堂呢?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由此可见,兴趣对学生学好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化学中体验生活乐趣,从知识中感知化学魅力.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很好介质。
  例如,在做“燃烧的条件”实验时,在课堂上教师可表演魔术“烧不坏的棉手帕”.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棉手帕点燃,同学们会观察到手帕烧起来了,但等燃烧结束手帕却完好无损,至此激发了学生想一探究竟的欲望.此时教师给学生讲解原理,原来棉手帕上浸有酒精溶液,在点燃时虽然酒精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但同时水蒸发和酒精蒸发都吸收热量,棉手帕的温度就很难达到其着火点,棉手帕也就燃烧不起来了.最后教师将酒精和水按照7∶3的体积比,配制成酒精溶液,让学生亲自动手做这一实验.实验成功后,学生会感觉很有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要好好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会在日常生活特别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二、营造愉悦课堂氛围
  打造高效课堂,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基础.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课堂氛围宽松、平等,给学生的创造力提供民主的空间.课堂上,要由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转变成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由整齐划一的教育转变为关注学生的不同需要.课堂改革中,教师要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共享者,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真心热爱每一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了解学生,让学生“亲其师,进而信其道”。
  例如,在探究“铁生锈了”时,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铁生锈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接着,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铁锈和铁是否是同一物质,经过认真细致的探究得出铁锈是不同于铁的一种新物质,所以铁生锈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最后,教师提出问题:铁生锈是铁和谁发生了化学变化呢?铁锈的生成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制定计划、小心求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证明铁生锈和空气、水有关.整个探究课堂轻松而愉悦,最重要是在这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化学知识,而且印象深刻,实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三、關注学生弱势群体
  一只木桶在完好无损的情况下,桶中的水就不可能泄露,而如果把其中一片木板从中折断,虽然折损量不到这只桶的十分之一,但是桶中的水会有一半从折断的这块木板外流失,只剩下半桶水,其余的木板再结实也无用,这就是注明的“半桶水”原理.在教学中也是,只有最后一名学生合格,教师的教学才叫成功,所以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即“学困生”,时刻谨记“半桶水”原理。
  关注“学困生”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在教学中对于较简单的问题多向“学困生”提问,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再如,在实验中,让“优生”和“学困生”共同完成实验,互帮互助,让他们体验和“优生”共同完成实验的优越感,认识到他们和“优生”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多鼓励、少打击,“自信是成功的催化剂”,给他们多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和别人是一样可以成为教师眼中的“优生”。
  四、注重讲练结合
  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是“10+30+5”,即整节课中用10分钟时间去预习上节课重要知识或与本节课有关的已学的知识,用30分钟时间去展示新课的知识,最后用5分钟的时间去反馈本节课所学知识.如果在课堂中教师使用满堂灌、注入式的方式进行讲课,学生会死气沉沉,很容易“开小差”,最终使教学质量低下.课堂上,教师要把握好时间,在30分钟展示中要精讲,即突出重点、带过一般,使学生精力集中在重点知识上,最后用5分钟进行达标测试。
  例如,在讲“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时,首先,教师用10分钟时间预习上单元学过的化学用语,进而引出本节课的知识——化学方程式.接着,讲解本节课的重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通过突出重点、带过一般的讲解,让学生明确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是根据事实在左边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方程式,注明化学反应的条件、标出生成物状态、把短线改成等号,检查整个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最后,教师让学生写出镁在氧气中燃烧、氧化汞分解和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等的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这样可以让学生及时复习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高效课堂是教育的主流,高效课堂实施的核心是学生,其目的是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08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