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知识具有抽象性特征,通过生活化教学活动的组织,能为学生真正学好数学理论提供有力保障,从而更好的完成高效教学目标,助推着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得以持续加快。探索数学教学的生活化,需要教师重新确立教学目标,不断整合课程资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注重教学内容的补充,教学策略的实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这样,既能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也可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其他各项人才培养计划的落实都变得异常顺利,最终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索研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093-02
引言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与学合一是生活化教学很完美的一种诠释。在基础教育的重要时期,教师们需要总结实践经验,创设有效情境,来刺激学生的兴奋点,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课上进行指导,问题互动思考,让学生切实感知到学习的最大乐趣,产生“数学即生活”的意识。笔者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学生逐步完善认知体系是指日可待的,当然,数学教学工作也能走向更大的成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对此,笔者特意阐述了几点新的看法,希望能为其他教师实践工作的推进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组织数学的生活化教学,需要从教学方法、教学原理、教学问题、教学功能上充分体现。其实,生活化理念的融合,对于学生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探究习惯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带着全局意识和长远眼光落实具体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最新要求,是时代教育创新步伐不断加快的必然结果[1]。首先,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就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兴趣决定着教学质量,影响着教学效果,这一点毋庸置疑。实施生活化策略,是将生活中的数学内容提取出来,缓和一些实践矛盾,展示知识产生过程,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翁,主动思考、自主分析、解决问题,朝着一个正确方向突破自我,最后成为高素质、全能型的栋梁之才。其次,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可以启发学生探究意识。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師的首要任务就是尊重学生的自然成长规律,让他们亲身经历一遍抽象理论,锻炼着思维能力,树立着情感态度,并在主动探究中积极思考,从而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难题”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探索
1.教学语言的生活化。
著名的数学教育学家斯托利亚尔曾说:“数学教学就是语言的教学,一堂课上,不同的老师会教出不同的学生。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现有语言水平的高低。”数学教学本就是枯燥的、无味的,不具备高素质语言艺术的老师,无法胜任这项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鉴于此,我们教师就必须结合着学生的性格特点、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进行教学语言的生活化研究,从新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优质的教学成效。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2.情境创设的生活化。
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在学习课本知识时,生活经验越丰富,学习效率就越高,无论教师是否给予了教学指导,他们都能独立解答一些问题。那么,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不妨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主动联系现实事物,让学生获取到身临其境之感,向熟悉的方向发展自我,产生“数学即生活”的意识。经过探索与应用,学生很快就知道了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只要用心去观察,总能收获别样的惊喜。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情境中,学生自己编题,自己分析,自己解题,成功唤起了课堂活力,改变了灌输指导的弊端现状,那么,让数学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还会困难吗?
3.数学问题的生活化。
数学教材精心编制,一般呈现的都是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努力将抽象知识与生活情景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真正感知到数学价值,继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把一些抽象问题具体化、理论内容形象化的展示出来,让课堂焕发新的活力,让教学变得精彩纷呈,这样的授课方式更符合小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对此进行尝试,会取得诸多意外惊喜。很多时候,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单一陈旧的教学手段,对于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没有太大益处,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出发,引用一些趣味元素,巧妙渗透生活思想,才是新课改的核心要务,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2]。如学习有关“植树问题”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通过分析植树、路灯、排队等案例,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体会到其中含义。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在特定情境中发现平常事件中蕴藏着的数学规律,过程趣味横生,思维异常活跃。此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去设计一份“校园植树方案”,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模型,提升认知水平,最终体现出以生为本、寓教于乐的核心价值。
结语
总之,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在教学中加入生活化理念,给学生更多的体验机会,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满足他们实际需求。另外,教师还应创设有效情境诱导学生主动投身于知识的海洋,学会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争做一名有理想、有追求、主动的思想家,最终成为“主人翁”,在全面发展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顺利。戴上数学的皇冠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只要学生付出努力,只要教师给予支持,那么在不久的明天,这一目标的实现就会变得异常容易,体现生活化的意义,提高生活化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爱卿,董丽.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与方法[J].小学教学参考,2017(09):41-42.
[2]刘开明.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32):169-17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09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