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文学鉴赏中的绘画术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文学习的鉴赏活动中,经常出现其他艺术门类尤其是绘画的术语,甚至借用绘画技巧变成文学技巧,学生由于知识面窄,对这些术语难以理解,本文结合现行高中人教版教材,力求深入浅出地对几个难度较大的术语进行联系比较的阐释,帮助学生理解。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应极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找到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联系,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运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学赏鉴;绘画术语;联系比较;形象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270-02
  文学鉴赏中使用了大量的绘画术语,由于现在学生只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而对非高考科目要么不学,要么学了没有理解,导致知识面狭窄,阅读文学类文本出现理解上的障碍,进而答题表述不能到位。
  为什么文学中会出现绘画的术语呢?这是因为艺术总是相通的,中西方早就认识到了诗歌与绘画之间的关系,古希腊诗人西蒙尼德斯曾说过:“绘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我国大诗人苏轼评价王维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国画上画家总习惯在画上题一首小诗,而西方的小说和诗集总喜欢配上精美的插图,图文并茂,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文学尤其是诗歌与绘画有一个根本点是相通的——那就是空间想象,既然在形象思维上一样,两者相互印证,互相诠释也就理所当然了。文学的想象全是基于文字,想象空间更为广阔,读者再创造的空间也就更大,但对于文学素养还不高的中学生来说,也就显得更虚幻,难以捉摸;而绘画更侧重根据视觉展开想象和联想,相对更加直观,就如画中的王语嫣远比书中的王语嫣好把握得多一样。因此,借用绘画术语来诠释文学中的技法,就可以达到化实为虚,变抽象为相对具体可感的效果,进而在表达上可以更加简明准确。
  下面就以高中人教版教材為例,对所涉及的几个理解难度较大的绘画术语作一些浅易的解说,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一、白描
  1.《360百科》: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归属:描写。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2.特点: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不求细致,只求传神;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即:用最简单的几句话,抓住事物最主要的特征,不加任何藻饰的勾画。
  3.示例:
  她竟又站在四叔家的堂前了。桌上放着一个荸荠式的圆篮,檐下一个小铺盖。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鲁迅《祝福》
  作者几次写祥林嫂的外貌都不写全貌,只求传神,只抓住能表现人物命运、心理特征的地方,用不加修饰的文字,简单几笔勾勒出人物形象。“一个小铺盖”说明她的全部家当仅此而已,“白头绳”说明有丧事,后面几笔写脸色,可以看出营养不良、受到打击、悲伤过度、精神恍惚。言简意丰,精当传神。
  示例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这是马致远笔下的一幅羁旅荒郊图,被赞为秋思之祖,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但作者营造意境,只抓住眼中最具代表性的事物,罗列出来,仅在每个物象前加了一个形容词,点出事物特征而已。语言之少,线条之简,无与伦比。此之谓白描。
  二、工笔
  1.《360百科》:亦称“细笔”,与”写意”对称。中国画技法名,属于工整细致一类密体的画法。用细致的笔法制作,工笔画着重线条美,一丝不苟。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人物画,清代沈铨的花鸟走兽画等。
  2.特征:工整、细致、全面地描写某个场景或人物,仔细而润色丰富,而且是稍带个人色彩或观点的描写。所属:描写。
  表现在文字上就是观察细腻,描写全面,刻画细致入微。
  与白描相对。白描只是简单几笔,而工笔则是细细描绘,文字相对较多。
  3.示例:
  《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熙凤、宝玉出场的外貌描写;传统小说中的外貌描写。
  从头写到脚,有些有助于刻画人物,有些对表现人物就没有任何作用或作用很小。今天已经不多用,嫌其繁琐,浪费文字。在此也不必赘述。当然也有表现力很强的,如《孔雀东南飞》中“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一节和太守迎亲的场面,作者都采用了工笔的手法,细致描摹,其效果在后面“渲染”中再解说。
  三、烘托
  1.《360百科》:指陪衬,中国画技法名;用水墨或淡的色彩点染轮廓外部,使主要事物鲜明突出。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即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2.特征:通过侧面描写,突出所要表现的中心对象;与衬托略有不同,(有人将烘托与衬托等同,也无不可),衬托可以文字很少,一物衬一物居多;烘托则文字相对较多,用多个事物或多个侧面去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多用侧面。所属:描写。
  3.示例: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作者意在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从侧面突出了秦罗敷的美貌,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处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这就是烘托,侧面多,中心点只有一个,明写侧面,实写正面。
  示例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17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