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倾听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其意义十分深远。文章主要围绕“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这一主题内容,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提出了三点具体意见,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倾听习惯;培养策略
要想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这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不可否认的是,如果学生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运用科学的课堂教学导入方式
1.谈话导入法
谈话导入法,主要就是师生之间针对某个问题展开讨论。例如,在教学《西湖》这篇课文时,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与西湖相关的美景,并引导学生一起欣赏,随后再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的美景吗?当学生的感官受到刺激后,回答教师问题的积极性也较强。如果班上有学生曾经去过西湖,还可以让他和班上其他学生分享游玩西湖的感受。趁学生学习欲望强烈时,教师再结合课堂内容向他们描述西湖美景,并在语言表述上尽可能地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之感。
2.故事导入法
众所周知,故事往往具有生动且形象的特点。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在课堂伊始运用故事导入法,收到的效果也非常明显。例如,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之前,教师事先引入“完璧归赵”这个故事,让听过这个故事的学生与大家分享,并鼓励学生讨论“听完这个故事后的感受”。正当学生兴致勃勃的时候,教师直接和课文知识结合在一起,带领学生通过课文去感受蔺相如的精彩表现。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如果课堂教学过程中一直都坚持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必定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并且出现上课走神、扰乱课堂教学秩序等现象。调查研究发现,要想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除了在课堂教学导入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改变相对单一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也是一个好方法。
例如,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以《推敲》这篇课文为例,即兴写成的《题李凝幽居》中有两句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虽然使用的是“敲”这个字,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用“推”这个字更适合。由于这是一篇五年级的课文,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借此机会组织学生开展趣味性的辩论赛。根据班级人数,让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再引导学生按照辩论规则自由辩论。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辩论成功与否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认真倾听对方的观点,这样才能够找到漏洞,同时进行有效的观点反驳。在有序引导下,学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赛。有些学生认为使用“推”字更准确,原因在于深夜推门肯定会发出声响,并凸显出夜色的静谧,进而也可以充分体现出贾岛和李凝之间的关系。而认为“敲”字更好的一方,也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无论朋友是否在家,未经允许就推门而入,显然不十分礼貌。双方能够给出如此有力的证据,表现出大家都在认真倾听别人的辩论,从而找到更有效的反击办法。与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于如何实现有效倾听也形成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积极营造良好的倾听氛围
处于良好的学习环境,无论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收到的教学效果都非常令人满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要想让他们在整堂课上都具有较高的注意力十分困难。但是,如果教师可以为他们营造一个相对良好的教学氛围,其学习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必定会延长,同时也更愿意倾听教师对相关课文知识点的讲解。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视频、图片,呈现给学生的内容丰富多彩:五光十色的海水、各式各样的珊瑚、成群结队的鱼,等等。海底是一个未知且神奇的世界,学生好奇心强,对于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必定也想深入地了解、探究。借此机会,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教学。为了缓解紧张的教学氛围,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以播放一些与海底世界相关的背景音乐,此时再引导学生,他们将很快融入到课堂教学环境中,在倾听教师讲课、回答教师提问方面也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判断一个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是否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关键就是看他是否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这也是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近几年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的深入推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对此更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要加强对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笔者根据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提出了三点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学生能够从小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05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