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特点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知识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各国对知识产权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同时针对知识产权的犯罪也呈现出了高发态势,分析我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现状、总结犯罪特点,对于保护知识产权意义重大。
  商标侵权犯罪突出
  我国目前警方破获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案件当中,关于商标侵权案件最为突出,被假冒商标的商品种类多、数量大。目前,国内外较有名气的商标都不同程度地被假冒,尤其是利润高、社会需求大、销路好的商品被假冒的情况更为严重。被假冒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名烟、名酒、名牌化妆品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用品。
  侵犯商业秘密的犯罪时有发生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熟知的,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是其参与市场竞争的秘密武器。为取得这些信息资源,权利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自会竭尽全力采取各种合理保护措施以保护其商业秘密,维护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但是,现代商场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竞争异常激烈、残酷。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有的竞争对手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为满足一己私利或泄私愤,常常采用各种非法手段获取、泄露、使用他人的商业秘密,严重侵犯了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合法权利和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序运行。
  犯罪手段科技化、智能化
  參与侵权制假的犯罪分子文化素质较高,因此,作案的手段也多样。如在以侵犯商标权形式进行的制假售假违法犯罪活动中,违法犯罪分子已学会利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假冒商品的仿真程度越来越高,让一般消费者难以识别。在销售方式上,他们真假商品混合销售,以达到减低犯罪风险的目的。在制假售价的规模上,违法犯罪分子为了获取更多的高额利润,制假售假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正向专业化、集团化发展,已出现“产、供、销”一条龙的现象。
  跳跃式作案增多 作案区域隐蔽
  随着公安机关打击制假售假侵权违法犯罪活动的力度不断扩大,违法犯罪分子为躲避法律的惩处,凭借他们已经积累的一套所谓“应付经验”,开始将制假售假的窝点向管理力度相对薄弱的农村、偏于山区或者城乡结合部转移,并且已没有区域和地域界限,跨区、跨省市流窜作案明显增多。
  出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案件急增
  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出口的商品侵犯知识产权案件数目剧增。一些外贸专业公司与国内侵权制假违法犯罪分子相勾结,利用自身拥有相对正规的采购、生产、销售渠道,来获取暴利,不惜干出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行为,使生产名牌产品的企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丧失了国际市场上的声誉。
  侦破侵犯知识产权案件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难以区分
  司法实践中,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往往与商标纠纷、商标侵权以及其他一般民事侵权行为混合在一起。若不能正确理解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容易在案件性质的认定上发生偏差。如在判处假冒注册商标的犯罪案件时,就要严格依照《刑法》中假冒注册商标的构成要件,认真区分假冒注册商标罪与一般商标侵权行为,以及假冒主任商标罪与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界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26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