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家校合作才是值得抢占的“C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近日,央视猪年春晚小品《占位子》引发很多人的强烈共鸣。小品从几位家长使出浑身解数为孩子占“C位”展开,而教室被分为“学霸区”“休闲娱乐区”“养老区”。
  小品《占位子》所聚焦的教育现实,显然戳在了家長们的痛点上:有的家长为让孩子读名校,卖掉别墅换成学区房———当优质教育资源不够均衡,数量稀少的学区房就成了家长眼中的“香饽饽”,不仅加重了家庭负担,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有的家长辞职在家辅导孩子功课,这折射了当前学生的课业负担;有的家长为让孩子上好学校打三份工,却几个月见不到孩子一面,甚至连孩子读几年级都不知道,这一带有黑色幽默性质的情节设计,既说明父母为子女读书所做的巨大牺牲,也引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孩子的成长,父母究竟应当扮演什么角色?拼命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条件,到头来却与孩子渐行渐远,这实在是讽刺。
  当有家长戏称教室里分为“学霸区”“养老区”等时,无意中也给自己戴上了一把枷锁。倾尽全力让孩子读名校,拉下脸面为孩子抢占“C位”的背后,并非只是纯粹为孩子着想,同时也是在满足自身的虚荣心。更为严重的是,家长这种“以爱之名”的行为,释放出更多的教育焦虑:一者,把让孩子读名校、坐“C位”当成自己为孩子的付出,这在无意中裹挟了孩子。一旦孩子成绩不佳,家长难免会用自己的种种付出来数落甚至逼迫孩子,家长的教育焦虑进一步传递给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百害而无一利。二者,这妨碍了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当家长们想方设法为孩子抢所谓的好座位时,显然是对教师工作的极大不信任,“学霸区”“养老区”看似符合“江湖规矩”,其实只是个别人的片面认知,既不是教育的常态,也非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对于稍有经验的老师而言,都不会让孩子们的座位一成不变,也不会冷落每一名学生。换而言之,好老师的教室里都是“C位”。三者,当家长以“孩子个头低”“长得太漂亮”等理由来实现自己抢占“C位”的欲望时,无意中也讲出了自己对孩子的认知,以为孩子学习不好是出于这些客观原因,而忽视了成长最重要的主观原因。那就是,没有父母的帮助,孩子往往无法认清自己,更无法迈开前行的步伐。
  一个教室里的座位触及了家长和教师双方的心结。对家长而言,只想尽其所能给孩子提供好的条件,却忽视了孩子真正所需要的东西。正如小品最后郝贵爸爸所说的那句话:“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特别称职的父亲,现在想想,劲儿都使歪了。”显然,陪伴才是最长久的付出。对教师而言,这则小品像是一面镜子,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反思有没有用心呵护每一名学生,是否真的尽到为人师者的责任。在教育的现实面前,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不该相互猜忌和指责,而应责无旁贷地站出来,相互理解,给彼此多些信任。
  “C位”看似教室里最好的位置,从家校合作的角度看却非常可笑,很有讽刺意味。小品《占位子》最后点出了教育的真谛所在,即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有些时候,家长拼命使劲,反而是帮倒忙。因此,家长不妨把自己的疑惑转变成与教师的语言交流,听听教师怎么说,相互之间协商出一个合理、有效的方法,这显然要比单方面的努力管用得多,也比单纯抢占“C位”更有价值。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19年2月14日第二版;作者:王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32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