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商业银行会计工作面临的局势和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自建国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2004年、2005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逐一进行股份制改造,并按照国际规则完成和积极准备上市。面对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发展转折,作为商业银行基础工作的会计,如何切合商业银行发展上的历史性选择?当前面临、正视并亟需解决四大难题:一是财务会计报告质量问题,二是会计职能的定位的问题,三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会计主管的管理问题,四是会计风险防范问题。其中会计职能的定位问题又是所有问题的核心所在。
◆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问题
商业银行上市,对外披露的财务会计报告质量至少面临三个方面的考验:一是财务会计报告的披露应当符合证监会、银监会、财政部的相关规定;二是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特征是否符合国际会计准则。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的列报(1997年修订版),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特征应当符合“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三是财务会计报告的披露是否符合上市地的有关监管法案,如在美国上市,应当符合证券交易法等相关监管要求,尤其是要面临实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挑战。
按照上述财务会计报告的质量要求,现阶段商业银行在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信息披露上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会计确认
就“确认”而言,存在着商业银行的核算制度与新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国际会计准则上的差异,需要我们重新审慎、客观地评价我们现有的统一会计核算制度,一方面要认真梳理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制度和新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上的差异,另一方面要梳理与国际会计准则上的差异。根据这些差异,通过完善商业银行核算制度或通过调整财务会计报告的方式来实现。
(二)会计计量
就“计量”而言,存在着“可靠”的挑战。一方面是由于制度上的差异带来的计量上的差异;另一方面是由于内控上的因素带来的计量上的差异。制度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
一方面为新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上的差异,例如所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包括所有的衍生金融工具均应在资产负债表内确认。它们应以成本,即获得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所支付或收取的对价的公允价值(加上某些套期利得和损失)进行初始计量。初始确认后,除一些情况外,其他所有的金融资产应当重新计量至公允价值。对于那些重新计量至公允价值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金融企业应当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在当期净损益中确认全部调整;或将非交易性金融工具的价值变化计入权益直到金融资产被处置。
另一方面为国内一些会计计量上规定与上市地有关规定的差异,例如关于应计贷款和非应计贷款的划分标准,存在着差异。我国规定是“双90天”,而美国是60天,英国是90天。而应计贷款和非应计贷款的划分标准的不同,又直接关联到贷款利息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三)会计信息披露
从会计信息披露的手段来说,存在着数据提取困难、依靠设置大量的会计科目来实现等方面的问题;从会计信息披露的范围来说,存在着表内外会计信息披露的范围不同;从会计信息披露的可控性来说,商业银行的CFO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有效地控制或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会计职能的定位问题
手工或模拟手工核算条件下国有商业银行会计具有核算和业务的双重色彩,不仅反映资金运动,而且参与资金运动;不仅担负着核算的职能,而且直接经办业务。由于商业银行大部分业务都是通过受理和填制凭证直接完成的,如商业银行吸收企业定期存款,柜台人员受理和审核客户提交的有关凭证后,直接开立存款凭证,并在凭证上加盖会计科目章,同时登记有关账簿。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完成了存单的销售工作,另一方面也进行了账务处理。由于柜台人员参与了会计核算的具体过程,因此,传统上都称之为会计人员。实际上,商业银行会计具有核算和业务的双重色彩。我们商业银行的会计工作应当定位于三个方面,即一是依法进行会计核算;二是对财务会计报告信息的确认、计量、披露、揭示;三是防范会计风险。这种定位一旦确立,我们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会计主管和会计机构的管理,会计风险防范的职责、范围、策略、方法、途径等等都将会有根本性的变化。
◆工作定位
我国商业银行经股份制改造后,要从现实的角度、发展的高度、完善商业银行会计工作。具体的工作思路是:适应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的需要,积极推进内控建设和会计工作信息技术应用进程,加强会计监督,防范会计风险,深化服务内涵,扩展服务外延,确保财务会计报告信息的真实、可靠、相关,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一)健全、完善内控体系,确保财务会计报告信息质量的真实、完整
商业银行适应国际商业上通用语言的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将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披露,应当满足国家证监委、银监委、财政部的监管要求;二是应当满足国际会计准则对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的要求;三是应当满足上市地有关法规的监管要求,例如在美国上市,应当满足美国SEC1935《证券交易法》、200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等法规。
(二)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提升会计人员的履岗能力
积极适应新形势下商业银行重组改制和上市的需要,从机制上进一步激励会计人员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从措施上倡导会计人员研习新业务、学习新知识、磨练新技能的良好氛围,培育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升会计人员的履岗能力。
首先应及时更新会计人员掌握的财会知识,在新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国际会计准则、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等方面,加大对会计人员培训的力度,通过举办知识竞赛,增强从业人员学习的动因;再者对会计队伍进行合理的层面划分,分层次、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三是积极开展优秀会计人员的评选活动,严格优秀会计人员的准入条件,通过激励先进,寻找差距,比学赶帮,以师带徒等形式,在会计人员中间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进一步推进柜面的优质服务管理,提升商业银行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和国内金融市场的陆续开放,金融同业竞争日益激烈,银行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已逐渐成为各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通过强化优质服务管理,提高柜面服务质量,积极培植客户对商业银行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四)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会计工作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对确保会计核算质量,有效杜绝人为调表、调数行为,实现会计风险防范从”人防”到”技防”的过渡有着积极的作用。
同时利用这一平台,优化集团客户、优质高端客户资金结算网络和结算途径。
(五)转换观念,转换方式,加大会计风险和案件防范的力度
一是在会计风险防范上,实现管理与技术、人防与技防的有效结合,实现总行数据集中处理、分行运行维护、前台交易处理三者管理上的链接,合理界定系统的开发、运行、管理部门职责,规范相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和履责行为,堵塞管理漏洞,将后台与前台的业务管理、服务管理与风险防范融合一体;
二是严格把关,严密控制会计风险环节上的操作,在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时段上对重点人员、重点科目、重大事项进行重点监控。尤其要解决岁末年初、春开秋收、长假例假的会计风险防范工作,在账户管理、对账签证、防伪防假、库房库款、延伸网点、印押证机等环节实现严密的制约和监控;
三是正确定位会计检查工作,将会计检查与会计基础工作的等级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调整两者思路,优化实施方案。首先将会计风险防范作为会计检查工作目标的切入点,将会计工作的质量考核与评价作为会计基础工作等级管理的切入点;第二、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会计检查工作,从风险的角度,时间的层面,侧重于日常操作的程序、流程、手续等来开展会计工作的动态管理;对会计基础工作等级管理,从考核的角度,空间的层面,侧重于柜员、会计主管、营业场所、重要物品等管理来开展会计工作的静态管理;第三、对会计检查所反馈的信息,注重于分析,着重于弥补与杜绝;对会计基础工作等级管理所反馈的信息,注重于评价,着重于整改与提高;
四是正确定位会计督导工作,有效实施会计督导工作的整体联动,实现会计督导工作定位上的三个面向:
首先是面向会计风险防范,不管是前台操作还是后台运行、前台交易录入还是后台维护,都纳入会计检查、会计监督、会计辅导的范围,从规范、安全的角度,来指导会计督导工作的方向;
第二是面向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技能现状、工作环境、工作表现等情况,作为会计督导工作的突破口,根据会计人员真实的或现实的素质状况,工作质量等,部署会计督导工作轻重缓急的步骤,理顺会计督导工作距离差异上的环节,找准突破口,一梳到底;
第三是面向发展。会计督导工作紧紧依托会计核算手段的技术发展水平和会计工作方法的发展方向,紧紧依托金融产品创新和银行业务发展的方向,紧紧依托案犯作案的新的技术动向、现实环境等,从发展的高度,规范先于发展、规范促进发展、发展整合规范来把握会计督导工作的时效和力度;
(六)建立会计人员责任与业绩评级制度,充分体现会计人员在实务工作中的作用
会计人员在实务工作中的业务量、工作质量、会计处理的风险性大小等问题,直接关联到会计工作的质量考核,关联到优秀会计人员的发掘,关联到前台绩效的正确体现。
一是建立会计工作的问责制度,明确职责,严格界定会计工作差错的范围、会计人员、单位负责人和其他相关业务人员应当承担的责任;二是建立会计工作的免责制度,对会计工作正常开展过程中允许的差错类型、差错范围、差错率应当有个合理的免责界定范围,以真正体现会计工作的现实性;三是建立会计人员和会计工作的考核制度,将会计工作的质量和业务量考核与会计人员的考核结合起来。
(七)积极面对形势,实现会计职能的及时到位
会计职能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依法进行会计核算,二是进行会计监督,防范会计风险,三是对财务会计报告信息的披露和揭示。结合会计职能,实现会计工作定位到位,履行的会计职能到位:
一是实现会计管理的本外币一体化,对公与对私业务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一体化;二是实现结算管理和现金、出纳管理的职能到位;三是合理地整合会计管理部门的职责,并予以有机地划分,提高会计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44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