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预习成为数学有效课堂的助推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预习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有效的预习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更能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轻松的突破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理解得更加的深入。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利用预习环节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让预习成为数学有效课堂的助推器,希望能够为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以及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预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4-0031-01
1.引言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过于局限,还不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对一些知识难理解的情况,教师在此时需要积极的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对于学生来说是预先学习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对于教师来说是预先讲解的一种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进行之前的预习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找出重点内容,这样在正式进行课堂教学后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目标的去预习。
2.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预习能力策略分析
2.1引导学生重视教材阅读和理解,从中找出并标注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同时,应重视引导学生逐渐养成和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从而确保预习有效性,最终实现有效预习达到切实提升课堂学习效率的目的。在学生预习过程中必然会对数学教材展开阅读、分析和理解,这时就应引导学生重视教材阅读和理解,从中找出并标注本节课的重难点学习内容。在阅读数学教材时应对教材中的每句话都认真地研读,一边阅读一边用笔进行标记,将其中重要的数学概念、定理、规律、重点和难点以及自己无法理解的地方标注出来,同时也可将自身对知识的独到见解、学习体会以及心得等写下来,待到正式课堂学习中确保数学学习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长远来讲,在长期的预习中逐渐推动学生养成勤于动脑、认真严谨、手脑结合的预习习惯和方法,确保数学预习有效性,切实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2.2精读数学教材,将理解和内化数学重难点知识作为预习的重点内容
当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数学教材,将教材本节中重难点知识标注出来后,经过认真观察和分析教材中的例题展开自主学习和探究,了解和内化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内容将是预习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很好的理解和内化重难点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以具体例子简要说明:在讲解《分数除法》这一单元中“倒数的认识”这一小节知识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前预习的任务,在教材当中首先列出几道分数计算题目,当学生计算后会发现它们相乘后的答案全都为1,而后引出了倒數的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通过对教材例子的观察和分析,学生很快理解了倒数的概念,并能够自主的列出互为倒数的例子,“5×0.2=1”那么就可以说5和0.2两者互为倒数,证明学生真正的理解这一知识点。在这里就是学生通过对文中例子的观察和分析,掌握和内化了该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实现了有效预习。
2.3注重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验,确保预习有效性提升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引导学生展开预习在各学科教育教学中较为普遍,然而想要获得良好效果,就必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同时也应重视对学生预习成果的检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预习以及作业完成等情况展开互动、交流反馈。检验学生预习效果的方式如下,将学生分成4到6人预习交流小组,在组内学生互相汇报预习成果,在组内交流的过程中不同意见和想法相互碰撞、从冲突到讨论、再到达成统一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而后,在组织班级全体同学共同探讨,各组派出发言人汇报该组学生的预习成果。与此同时,教师再给予各小组汇报的预习成果相应的评价,尽量采用激励性评价给予每位学生鼓励,从而使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和满足感,收获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后更加有助于小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从而切实推动正式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师需要积极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将预习环节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在重视知识讲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让预习成为有效课堂的助推器,推动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洁.小学数学预习任务的设计与应用例谈[J].浙江教育科学,2011(4):30-31.
[2]朱腾辉.小学数学预习方法探索——构建高效课堂有感[J].读写算:教师版,2016(47):14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94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