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视角下中英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变异对比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产物,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新兴的一种交际语言。汉语和英语作为世界上使最为广泛的两种语言,在其各自的语言体系中,已经涌现出大量的网络用语。本研究基于社会语言学理论,实时在线收集近千条中英网络语言作为语料,从词汇方面对比分析英汉网络语言的词汇变异现象;并从社会文化因素的角度分析两者在变异中出现的异同点,研究发现网络语言的变异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
[關键词]网络语言;中英对比;词汇变异;社会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4-0169-04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4.075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引言
语言是不断发展和进化的,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和发展的,因此,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然而,语言也存在相对稳定性和惰性。语言的惰性意味着语言不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立刻发生改变,语言中所负载的社会传统和社会习俗是相对稳固的,语言作为社会交际工具是高度稳定的。因此,语言和社会的共变不能简单地看成是一个同步的过程。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是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产物,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网络语言作为现代社会新兴的一种交际语言,其发展盛况空前,已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界的普遍重视。
基于社会语言学的语言与社会共变理论,本研究通过在线收集到的上千条中英网络语言的基础上,从词汇变异方面对英汉网络语言进行对比分析,探析两者之间的异同点;并从社会文化因素的角度进行解析。对中英网络语言的语言变异研究不仅有利于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沟通与深入,同时也从理论层面促进了社会语言学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
一、国内外网络语言研究现状
国外对网络语言的研究起步早于国内。早在1997年,关于网络语言的研讨会已经在美国哈特福德大学的世界语言中心举行。在这次会议上,邀请到许多有国际影响力的语言学家。会议讨论了一些有关网络语言的问题,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网络语言的现状和网络语言教学等问题。之后,在2003年9月18日,一个关于国际网络语言的研究在西班牙举行。这两次会议是网络语言研究的一个里程碑,使得全球语言学家逐步开始关注网络语言这种特殊语言。
在2001年,《剑桥语言百科全书》的编辑David Crystal在他出版的著作《语言与因特网》是第一本研究网络语言现象的学术专著。同时,这本书也使得Crystal成为网络语言研究的带头人。在该书中,他讨论了网络环境、邮件中、聊天室和网页上的用语、虚拟语言。他指出互联网的革命是也是语言学界的一场革命,它仍然影响着语言的未来。在2002年和2003年间,丰富的网络语言较多出现在《语言与英语语言教学》杂志中。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展了对网络语言的研究。Lisa Shaw(2004)在《网络语言如何影响英语和我们交流的方式》一文中给出了网络语言的定义,分析了为什么网络语言在计算机科学领域越来越受欢迎,并讨论了网络语言的优缺点。她指出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可以区分网络语言与普通语言之间在语音、词汇和句法方面的差异,而许多儿童和青少年却不能完全理解网络语言的特点,主要受网络语境的限制,因此,在课堂上对网络语言的传播能够影响到新一代年轻人的英语能力。
另一位学者Sanel(2008)指出网络语言的词汇具有一些独有的特点,他认为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媒介传播工具,具有全球化、互动性和多样性的特征。此外,各种在线词典突然开始流行起来。总之,国外对网络语言的研究范围较广。然而,这些研究的主要内容只是简单介绍了网络语言的定义及其对社会生活和人民产生的影响,对网络语言的一个系统地分析却很少见到。
我国学者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大约从2000年开始,国内对网络语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网络语言词典的编写、网络语言的现状、网络语言的修辞手法、网络语言及教学等等。
2000年,由易文安编著出版的《网络时尚词典》是中国第一部汇总网络用语的词典。根据网络术语的类型,该词典将词语分为俚语、行话、技术术语和其他类型的数字网络语言,共收集了1000多个新的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词汇。2001年,应用语言学届的于根元教授编撰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是我国第二部网络语言词典,词典收编了1305个网络词汇。2003年,一部名为“金山鸟语通”的网络专用词典正式启用,是我国第一部网络词典和非正式出版的动态词典。本词典是网络的一个创新,它收集了数千个聊天中的网络词汇,并以开放式网络文本为载体。通过超链接,它成为BBS(公告板系统)中的热点问题,不断向网民提供修改和补充的机会。201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网络语言词典》收录了网民在网络传播、交际过程中高频使用的网络词语,计2946条,另收网络符号280条。这几本词典内容丰富,释义详尽,是广大网民和广大读者查阅网络文章、阅读网络文献的便利工具。更重要的是,网络语言词典的出现是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现象和研究对象的标志,网络语言已经进入学术研究领域,填补了中国出版的网络词典的空白。
目前,许多有关网络语言的学术著作已经在我国出版发行。第一部是于根元教授(2001)的《网络语言概说》,这本书探讨了因特网的历史和网络语言的发展、网络语言的简介、网络词语的分类和网络语言的特点、网络语言的优势和劣势、对网络语言的态度等。之后,另一位权威学者刘海燕(2002)主编的《网络语言》系统地阐述了网络语言的特点,包括环境、风格及其标准化,同时探讨了网络语言和社会的关系、网络术语的形成。
二、语言社会共变理论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语言变异,其原因是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总是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共变”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新术语,是美国语言学家Wilham Bright在1964年首先提出来的。他指出,在共变理论中,语言和社会这两个变量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语言和社会之间是一种共变的关系。在他的“引言:社会语言学的维度”(2001)中,他解释说:社会语言学与语言、社会关系中的一些早期涉及的方面不同,语言和社会是一个结构,而不仅仅是一个语言内容的集合。社会语言学家的任务是阐释语言结构和社会结构的系统共变,甚至可能在多个方面解释其因果关系。 在中国,陈元(2000)在共变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共变的本质是语言和社会的内部改变。随着社会的变迁,语言也在发生着变化。语言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换言之,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她强调,不管是从社会变迁的角度来考察语言的变化,还是从语言的变化来研究社会的变化,社会应该被看作是首要的,语言是次要的。她反对语言相对论,语言相对论认为语言模式决定了社会和文化的模式。
根据共变理论,社会的变化决定语言的变化,语言的变化和发展总是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的。它与唯物主义思想相一致,被公认为是国内外关于语言与社会关系的最准确、最科学的理论。William Bfight的语言和社会的共变理论可以从社会变量和语言变量两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社会作为一个变量。社会和语言的共变并不意味着社会结构和语言结构的同步变化,而是社会结构与语言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关系。从社会层面来讲,“社会的可变性”指的是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而不是社会革命或社会制度的改革。也就是说,语言的变异性和丰富性是由逐渐复杂的社会生活所决定的,而不是某种社会形态的变化。在人类社会的不同时期,发生了许多不同的革命。这些革命导致了新的社会制度取代了旧的社会制度。然而,尽管社会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语言却没有革命。由于语言代代相传,旧社会制度中的语言也为新的社会制度服务。正如陈原所说,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服务于整个社会。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可以改变或创新,但不能成为革命。换言之,社会革命不能改变语言,语言总是服务于社会的所有成员,语言没有阶级性。
其次,语言作为一个变量。语言是不断进化的。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和发展。因此,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然而,语言也存在相对稳定性和惰性。语言的惰性意味着语言不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立刻发生改变,语言中所负载的社会传统和社会习俗是相对稳固的,语言作为社会交际工具是高度稳定的。因此,语言和社会的共变不能简单地看成是一个同步的过程。
总之,本研究把英语网络语言和汉语网络语言作为研究对象,是对语言和社会共变的最佳验证。首先,社会的首要地位决定了语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对语言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网络语言的出现最终与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其次,语言顺应社会的发展,语言作为社会的镜子,必然反映社会的状态。
三、中英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变异对比
众所周知,语音、词汇和语法是任何语言的三个内在要素,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也同样具有这一特性,因此,本研究从词汇层面对比分析了汉英网络语言的变体。词汇总是语言中最敏感的元素。当一些新事物和新概念出现在社会生活中时,原始语言元素不能满足这些新事物的表达是很自然的,这必然会引起语言变异的词汇变异。
胡壮麟(2010)在《语言学教程》一书中指出除了复合词和派生词,词汇变化还包括新创、混合、缩写、首字母缩写、逆序、类比构词、借用等。英汉网络语言中存在着多种词汇变异。以下就从派生词、缩略语、新创词汇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比较。
(一)派生词
派生词是通过在原始词根中添加前缀或后缀以使单词类改变而形成的单词。它是现代英语词汇学中原始构词法的基本类型之一。目前,派生词逐渐被网民广泛应用于网络语言中。
在英语网络词汇中,派生词主要是通过词缀的添加来实现的,比如“iphone,e-cash,cyber-space,hyper-media,tele-commute,hackitude,scanner,windowful”等等,这些词缀主要与电脑、网络相关。在汉语也有大量的派生形式,也表现出词根和词缀之间的关系,但在词汇种类和含义上比英语网络词汇的派生词丰富很多,例如“拼车、拼团、拼吃;很傻很天真、很惨很可怜、很肉很爆炸;蓝客、闪客、奇客、黑客、淘客”等等。
通过以上派生词的例子,不难发现,英汉网络语言中派生词的构成是十分相似的。前缀和后缀都可以作为一个系列存在,发挥共同的意义,它们在创造新词中起着不可思议的重要作用。然而,汉语网络语言中的派生词多为名词(如网络×,×族,×客),属于从属模式。而英语网络语中的派生词有名词(web-,cyber-)、形容词(-ful,如screenful)、动词(-ize,如dighize)等。因此,这就决定了英语网络语言中的派生词比汉语网络语言中的派生词产出更多。
(二)缩略语
由于在键盘上敲击单词不能像言语输出那样高效和快速,所以在英汉网络语言中出现了大量的缩写词,以使打字速度更快,节省时间。它是词汇变异的另一种形式。
本研究将英语缩略语分为缩略词、混合词和首字母缩写三种类型。首先,缩略也被称为截短,它是通过截去单词的后端部分或者前段部分或者截去前后的部分字母。第二,混合词是一种相对复杂的复合词形式,其中两个词混合在一起,第一个单词的初始部分和第二个单词的最后部分,或者两个单词的初始部分被连接在一起。第三,首字母缩写词是一个组织的名字中的第一个字母的组合(胡壮麟,2010)。这三种变体在英语网络语言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英语网络交流中比较常见的缩略词有“pls(please),bc(because),ppl(people)”等等;混合词也比较多,例如:“netizen,webnomics,adstraction,crime-stor.ming”等等;所占比例最多的为首字母缩写词,如“BTW(by the way),LOL(1aughing out loud),TIA(thanks in advance),NOYB(none of your business),TYVM(thank you very much),IDRK(i don’t really know),nt(no thanks)”等等。英語中的缩略语多为词或者话语的缩略,虽然不符合词汇表达和句子表达的习惯,较为不正规,但是对于网民来说,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交流沟通效率,这些表达已经被众多网民所普遍灵活运用。 与英语网络语言中的缩略语一样,中国网民经常使用的汉语网络语言中也有大量的缩写语,但它们的形成与英语网络语言不一样。严格来讲,从原语料的收集来看,汉语网络语言中的缩略语可以分为三种形式:汉语拼音缩略词、汉字缩略词和英语单词缩略词。这些分类有他们特别的表意文字的特征,因此,很容易从每个汉字看出它们的字面含义。首先,汉语拼音的缩略词是把每一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放在一起,使原来的汉字缩短。其次,汉字缩写词是一种新的简体汉字,具有许多字面意义。简而言之,它们与英语网络语言中的缩略词完全不同。例如:“DB(逗比),PMP(拍马屁),MM(美眉),GF(女朋友),BF(男朋友),面经(面试经验),冷无缺(冷漠、无理、信仰缺失),喜大普奔(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等等。
在缩略语方面,很显然,这两种语言都使用缩写和缩略词的方法来使单词简短。然而,由于英语二十六个字母的各种组合的几率较大,英语网络语言中的缩写词数量远远超出汉语网络语言。但是正是由于英语字母组合的随意性,也往往会被误解。
(三)新创词汇
伴随着网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新创也是互联网上频繁出现的一种必然趋势,在网络语言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一些汉字或者词是完全新创的,或者是已有的词或字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正是因为网民对这些词的新鲜感和深刻的印象,而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环境中。这些词的新意正符合网民的内在情感。比如,汉语网络语言中的一个代表例子为2018年比较火的“吃鸡”这个词,它的本意表示吃鸡肉,但是在网络语言中,这个词却指代的是“网络游戏中的获胜”。近两年越来越多的新创词汇出现在网络语言中,例如:“菜鸟、和谐、打call、备胎、白莲花、大猪蹄子、菊外人、沙发、种草”等等。在英语网络语言中,比如“shade”这个词,原义指的是阴影,较暗的地方,现在被赋予了含沙射影、鄙视之意;“white wall”原表示白墙,在网络语言中表达的是清空网络空间以前的帖子之意;“woke”一词原意为睡醒了,却被網民赋予了新的含义,表示那些在种族和性别话题上更博学、有同情心、思想更前卫创新的人。
从对中英网络语言中新创词汇分析来看,他们基本上都是旧词通过隐喻、转喻、提喻、类比这些修辞手法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但是这种新的含义只流通于网络语言中,在正式的书面语或者正式场合并不能使用。
(四)外来语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全球化,互联网上的交流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国家,而是发展为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不同社会的互联网上的人们进行交流。通过直接或间接借用其他语言的词汇,英语和汉语网络语言中的词汇量被扩大。
许多英语网络语言都是从其他语言中借来的,如网络新词“add oil”,“no ZUO no die”和“Yolo”。“Add oil”字面翻译为“加油”,用于表达鼓励、激励,相当于英文中的“go on”或者“go forit”。“no ZOO no die”该网络流行语,原本出自日本动漫中一句广为人知的台词,后广泛流行于中国线上社区、论坛以及主流媒体。如今,该短句已被美国在线词典Urban Dictionary收录,意为“你如果不干蠢事,蠢事就不会反过来害你,如果你做了蠢事,那么迟早要付出代价的”。同样被该词典收录的还有“给力(gelivable)”一词。“Yolo”源自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邦斯舅舅》,是you only live once(你只活一次)的首字母缩略词,意思是人们应该活在当下、享受生活。
英语作为一种全球性的语言,在网络语言中的外来语占有很大的比重。就汉语网络语言而言,大量的词是借用英语的,而借用的方式主要是音译的方式。音译词实际上是根据英语发音而翻译的词,它与上面所说的谐音变体英语同音词相同,例如从英语网络语言“e-mail”译成的“伊妹儿”,“toolbar”翻译成“兔爸”。翻译词是完全从英语中“翻译”的词,从英语网络语言“计算机会议”等翻译过来。中英混用词是只翻译这个词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IT业”是由英语网络语“IT”和汉字“业”所构成的,“hold住”是把持住,控制住的意思。当然,在汉语网络语言中,还存在很有英语词汇,没有翻译成汉语,但是已经被网民所普遍接受和用于交流沟通的,例如,freestyle(自由发挥),loser(失败者),out(落伍了,跟不上潮流),dramaqueen(戏精),RT(如题),CP(一对,couple的缩写)等等。
此外,除了借用英语,对于复杂的汉语网络语来说,也借用其他国家语言,如“兄贵”指的是“肌肉男”,“正太”指的是“帅哥”,“宅男\女”指的是“待在家里几乎不外出的人”,这些都是借用日本语。同时,也有一些从汉语方言中借用的汉语网络语,如“系咪”(是或否)来自粤语,“虾米”(什么)来自于台湾话,还有更多的例子在上面列出,这些例子与汉语方言的同音词相似。
从英汉词汇变异的系统对比可以看出,英汉两种网络语言的构词方法大体上是相似的。英语网络语言是通过传统的构词方式形成的,如派生、缩写、缩略等。由于网络环境下英语的巨大影响,汉语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以传统的英语构词法为基础,而不是以传统的汉语构词法为基础。但在每种语言的构词类型中,它们也存在有许多不同的特征。
结语
语言与社会之间相关性的一个明显标志是语言不仅用于交换信息,而且用于完成社会功能。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由于其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在英汉语言中的差异也不尽相同。同时,网络语言作为语言的特殊变体,在英汉语言中也不尽相同。英语和汉语网络流行语言中的一些具体例子正是很好的印证。
“共享”“打call”“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和“佛系青年”“菊外人”“吃鸡”是2017年、2018年最流行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语言。它们主要来源于词汇层面,明显反映了中国网民对时政的关注及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人民精神生活状态。然而,在2018年被西方人广泛使用的代表性网络语言是“z-Locate”,它来源于网络黑客的用语,意思是用某种社交工具去定位或者收集某人的信息;“bitechsual”这个网络新词,指的是一个人在多个科技领域都很擅长。从这些英语网络语言中,不难发现西方社会文化国家关注主要是科技领域的技术发展。网络语言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来反映当今社会的变化。语言也是特定文化思维方式的产物。植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受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和不同的社会心理的影响,英汉网络语言在许多方面必然存在差异。
正如季羡林(1997)所说,“东方文化体系的思维方式是综合性的,而西方则是分析性的”。中国文化提倡集体主义、讲和,认为人的思维与社会的关系是和谐的。相反,西方人更倾向于个人主义,并具有更强的个人奋斗精神和竞争意识。尤其是中国和西方对网络词汇“秀”的不同解释。英语单词“show”原意是表演或演示,西方人常把它当作褒义词来强调个人价值,而在中国人的眼里,这个词经常出现在“给大家show一下”中,变成带有寻求公众注意的贬义词汇。显然,由于不同的社会文化心理,同一或相似的网络语言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总之,本研究把英语网络词汇和汉语网络词汇作为研究对象,是对语言和社会共变的最佳验证。首先,社会的首要地位决定了语言的特征。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对语言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网络语言的出现最终与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其次,语言顺应社会的发展,语言作为社会的镜子,必然反映社会的状态。在对英汉网络语言进行比较分析时,我们也可以同时探讨它们之间的不同社会文化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864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