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传统节日教育园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传统节日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大价值。当前,围绕传统节日开发的幼儿园园本课程方案不断推陈出新,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当前传统节日园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本园开发实践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传统节日;园本课程;策略
  我国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意蕴深远,开展寓教于乐的传统节日教育对儿童的成长意义重大。利用传统节日资源开发园本课程,成为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的热点问题。随着国际化视野的开放和幼教改革步伐的加大,传统节日教育课程开发在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实践上都遇了新的困境和挑战。
  一、核心问题分析
  第一,课程目标开发的封闭性问题。目标模式下的传统节日园本课程开发可能导致目标体系的封闭和失衡,具体表现有:一是重社会轻个体。课程目标高频率出现“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民族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等内容,这些表述价值倾向社会责任和需要,而忽略幼儿个体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二是重知识轻经验。重视知识传授,如目标维度主要指向“知道什么”“了解什么”和“懂得什么”,缺乏对幼儿独特的节日感受的探索和传统节日核心经验的挖掘。三是重集权轻民主。课程目标建构权力多集中于幼儿园管理层,教师和幼儿只需按照编制好的“教材”按部就班、生搬硬套即可,缺乏创新发挥的空间。
  第二,课程内容开发的随意性问题。我国传统节日中可被转化和利用的素材和资源相当可观,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获取资源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弊端。一是随意拼凑,如节日传说、节日习俗、民间游戏等都往里塞,造成课程内容多而杂,增加幼儿的学习负担;同时缺乏科学、严谨的甄别和筛选,导致一些不适宜的、带封建色彩的活动也进入幼儿园。二是简单匹配,如美术领域即对应民间手工艺、艺术领域即对应民间歌曲、语言领域即对应节日传说、体育活动即对应民间游戏,对领域学习、幼儿发展与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之间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导致领域间的条块分割和课程资源的浪费。
  第三,课程实践开发的传承性问题。“文化传承”是当前传统节日教育园本课程开发实践的主流趋势,“传承”的方式越来越新颖和多元。如调查和收集节日来历、习俗等节日资料,做成学习单展示;开展各种节日特色民俗活动,如春节组织幼儿贴对联、挂鞭炮、挥春。还有一些非遗也进入课堂,如广绣、剪纸、陶艺、戏曲等。这些活动的优势是突出传统节日的继承,增大了趣味性和丰富性,但不足也同样明显。一是“传承”需要幼儿园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课程开展的难度和浪费;二是节日月月有、年年过,容易引发师生对过节的倦怠;三是许多活动虽然热闹,但幼儿等待多、参与少,盲从多、主动少,不能真正激发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喜欢。
  二、解决策略
  要把来自成人世界的“传统节日”真正转化为孩子们自己的节日,必须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的现代课程开发价值观,用自由和多样性的方式激发幼儿和教师的创造性,引领课程开发从封闭、简单、局限的世界走进开放、复杂、变化的现实生活,真正体现传统节日园本课程的内在的智慧。
  1.重视传统节日课程目标开发的多维互动与开放融合
  第一,宏观目标开发的多维互动。传统节日课程目标的开发既要遵循政策倡导,又要挖掘每一个传统节日的独特的内涵,同时考虑课程目标与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建立对应性联系。例如,我园在传统节日课程开发中将目标系统的重心调整在培养幼儿与节日、自然和学习过程的关系上,具体内容为:引导幼儿在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中感受节日独特的民俗、文化与自然四季的更替;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传统节日活动;培养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喜爱,支持幼儿独特的表达和创造。
  第二,微观目标开发的开放融合。教学目标开发需要预设指引,也需要融合幼儿真实的学习状况生成新目标。如冬至节时教师预设诗歌教学《冬至到》,幼儿对诗歌中的“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些孩子疑问:“为什么广州不会下雪?”……这时教师及时关注到孩子的兴趣和经验的需要对教学目标做出调整并积极回应:“原來小朋友们和老师一样,都很喜欢雪,我们一起来找找看,雪花到底是什么样的?……”然后将全班分成了三个学习小组,分别翻阅有关“雪”的绘本或图片、在网上搜索有关“雪”的资料、制作印象中的“雪”,最后三组汇报自己的工作和发现。并随着“什么时候会下雪?哪些地方下雪了?为什么广州没有雪?”的思考,师幼进一步构建“冬至,我和雪花有个约会”的主题活动,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奇思妙想和美好愿望。
  2.注重课程内容开发的内涵挖掘和适度外延
  第一,双向选择赋予课程内容开发新内涵。传统的课程内容由教师单边选择,现代课程观倡导师幼双向选择。当前传统节日课程内容的繁杂无序可通过双向选择得以有机整合和充分利用,如在阅读区提供多样的传统节日绘本,在表演区提供多种传统艺术表演的音乐、装扮和化妆道具等。然后,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点、问题和需要,及时增减、替换更加适宜的节日资源,支持个性化的学习,这一过程也是师幼共同创造、生成课程内容的过程。
  第二,感性经验引领课程内容开发适度外延。我园支持幼儿在大自然的观察、聆听、触摸中发现每一个传统节日的特点和变化:清明,撑上小伞雨中踏青,闻闻泥土的芬芳,再亲手种瓜和种豆;端午前后,一年一度的龙舟赛火热开场;七夕节,荔枝和黄皮成熟了,一起采摘一起分享;重阳节,来一场登高比赛和快乐野餐;中秋节,挖香芋、吃月饼、喝菊花茶,聊聊月亮的变化等。
  3.探索课程实践开发的游戏重构
  我们从两个方面探索课程游戏化实践:一是教学游戏化,如把静态的“年兽的故事”增加“年兽来了的”情境。面对突然出现的“年兽”,孩子们勇敢、快速地反应,寻找身边红色的物件,协作把桌子、椅子、乐器、地板等敲出最大的响声等,亲历驱赶“年兽”的体验和喜悦。二是主题个性化。同一节日,可能每个班设计和延伸的节日主题都不同。如重阳节,有些班的主题是“重阳联欢会”,从调查爷爷奶奶的爱好到邀请卡的设计制作、节目的编排等,最后把爷爷奶奶请到幼儿园观看汇演等。总之,要在酣畅、自主的游戏中让每一位幼儿的节日经验都得到充分的表达和互补,从而使幼儿的经验和兴趣不断得到增长和提升。
  参考文献:
  [1]任春茂.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在幼儿园课程开发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2018(07):161-163.
  [2]彭莉萍.幼儿园课程中融入节日资源的价值与现状[J].早期教育(教育科研),2017(09):34-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899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