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探讨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根据当前高校《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性质特点、教学内容及任务,全面分析了该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教学思路,完善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潜能;完善教学内容,提升实践能力;调整考核方式,突出职业素养等多种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优化教学效果,培养适合市场需求、与时代同步的景观设计类高端技能型人才,真正实现与企业的产教深度融合。
[关 键 词]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5-0096-03
一、《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性质特点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一门应用型较强的专业必修课,高职院校一般将该课程开设于第二和第三学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园林美术》《园林制图》《园林设计初步》《园林植物识别》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为《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将衔接后续课程《园林工程》《园林规划设计》以及《园林工程预决算》等课程的教学。可以说,《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开设在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是学生由手绘走向上机操作的核心课程。
二、《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学内容及任务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主要是教授学生学习由美国欧派克公司出品的AutoCAD来绘制园林平面图、园林施工图,运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后期平面效果图的绘制,运用3ds Max或Sketch up软件建立效果图的三维模型以及材质的贴图和后期的渲染,再辅以Photoshop和Lumion进行后期的修改及其完善。学生通过熟练掌握以上软件的制作要领,不断提高各类软件的操作能力,并结合景观设计项目特点和要求准确地表达图纸内容,为其毕业后能胜任园林施工员、设计员等工作奠定良好的职业岗位能力。
三、《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学现状
(一)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兴趣
一方面,一部分学生在进入本课程学习之前,其园林基础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如对园林美学、园林植物识别、园林规划设计原理等文化课学习缺乏真实感受和认知实践,对图纸中的造型、比例、尺寸和色彩等表现方面缺乏科学性、实用性和美观性的认识,导致学生学习本课程时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另一方面,学生对一些教师展示的优秀景观作品心生胆怯,感觉自身没有能力设计和绘制出来,从而导致缺乏自信心及学习兴趣,甚至对课程不闻不问,放弃了对课程的学习和钻研。
(二)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学生个性的发挥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软件的教学上主要是教师进行演示和讲解,学生被动地跟随式学习,教师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根据图纸的内容教授大量的快捷命令键,造成学生课堂上难以消化,而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方式,在课堂上抑制了个性的发展以及独立的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锻炼,导致学生出现对知识的“盲点”,无法完成完整设计图纸的绘制,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
(三)教学内容结构不合理,欠缺教学资源的挖掘
在教学内容上,一方面大部分教师内容过多地停留在讲解设计软件的界面和基本操作应用上,缺少实景教学,导致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只注重命令键的操作结果,丢失了对景观设计能力本质的学习,对景观中一看就知道、一点就通的景观材质、造型等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理解、去记忆,浪费了课上宝贵的学习时间,从而使学生的真正应用水平也就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教学内容多以书本陈旧零散的实例为主,而书本的实例更新又较为滞后和缓慢,与本学科前沿的结合及软件间知识的交叉点的讲解较少,在这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势必阻碍学生从课堂上获取本学科专业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这就使课程完整性、连续性和专业性得不到很好的保证,教学质量得不到较好的保障,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较好的调动[1]。因而,加强教学资源的挖掘与开发、利用与管理,为教学运行机制提供保障,势必迫在眉睫。
(四)考核方式单一,无法全面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
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以期末笔试或者综合操作模式为主的评价体系,往往各软件平时在教师的带领下操作得很好,一旦独立操作,学生则无法融会贯通,形成一个有机的联系整体,常常出现“崩溃”的状况。再者,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大多数对软件的认识还停留在软件命令的操作上,无法拓展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考试成绩难以真实地反映其对软件的掌握程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水平与能力,从而整个考试缺乏考核的层次性、多样性与个体性,更加无法融入以园林工程景观设计理念为核心的综合性考试,导致考核方式欠缺效度,学生缺乏应有的实践技能,这样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与社会对园林工程类人才的需求是矛盾的。
四、《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学改革初探
(一)优化教学思路,完善教学目标
首先,针对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缺乏,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构建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可在教学之前为使学生进入课程的学习状态,带领学生去已完工的优秀房地产项目进行参观与考察,将实地的景观为教学的切入点,并结合当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本课程的内容与特点,优化和弥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打破学生对《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恐惧心理,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自主、探索、实践的”的主动构建者,从而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进行有机结合。其次,应当临摹大量的优秀景观作品,优秀的景观作品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设计导向,提升审美观,而这些作品的绘制重点可以在基础教学中进行点拨和示范,作为课后作业进行学习,课上进行比对以及小组讨论,并互相交流学习,从而慢慢消退学生的恐惧心理,让学生觉得自己也能做出这样的作品,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此,教师可以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为学生将来熟练地运用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专业知识交流和设计思想的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2]。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潜能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指挥棒”,即“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3],为改变目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将引入微视频教学,微视频教学能打破“教与学”现有体制下师生之间交流的限制与障碍,加强老师“教”与学生“学”的结合,为师生提供一种轻松而有效的互动。而在微视频制作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以及操作步骤上的连贯性,特别注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因而,将《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教学分为基础性教学与综合性教学,对一些软件页面命令键的基础性教学,教师针对各个命令键录制3~5分钟的微视频,而这样的微视频形象地记录了软件设计过程中鼠标的动作、移动轨迹以及点击操作后绘图界面发生的变化,从而使绘图的顺序及操作的步骤一目了然,使学生能快速地入门。教师将该视频在课堂上通过局域网发给学生,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学习,一方面不仅培养学生独立操作与探索的能力,而且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提问,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进一步体现了课堂的教学价值;另一方面微视频教学减轻了教师的授课压力,教师主要针对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疑问及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即可,提升了授课效率。学生对页面命令键的操作不熟悉时,可以反复播放微视频,加深对命令键操作的印象,深化对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学生也可以课后更加自由地安排学习时间,树立学习目标。而在综合性教学过程中,对整个学习内容较长、较难或者软件之间切换较多的教学内容,可将教学内容拆解成若干个教学任务单的教学方式,实施片段式微视频教学,并配以适当的文字解说,边讲解,边演示的方式,有效地缓解学生长时间的学习所产生的厌烦情绪,并不断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园林景观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核心的知识。
(三)完善教学内容,提升实践能力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内容应当遵循高职学生的教育规律。首先,对熟知的校园里较好的景观单体、节点等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实地测量,并要求学生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记录,然后进行绘制,这样景观再现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熟知场地和单体的规格、尺寸,提高利用软件达到绘制图纸的目标能力,而不再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命令键的操作上,从而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提高了学生对软件能力技术的综合运用。另外,教学内容应符合“职业性”的特点,重点强化实践技能的培养和综合能力提升。教学中应注重对一些企业中的真实案例进行精准化的筛选与设计,并紧扣当前设计特点,如当前“民宿”、绿道、美丽公路,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景观建设等热门,灵活地设计项目任务与案例,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并使学习的内容及时反映专业发展最新的需求与发展,将行业和企业的新技术、新标准及新工艺及时融入课程内容,从而使教学内容多样化、信息化,达到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的统一,真正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双主体育人的教学目的[4]。
(四)调整考核方式,突出职业素养
为了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突出“职业育人”“技能育人”,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作出客观的评价,对学生取得的结果和成绩予以表扬,而教学目标的多样性也必然要求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法、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和科学化[5],因而针对原有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作了如下调整:将期末的“终结性”考试为“周期性”考试,主要根据软件的特点,对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效果进行单元实践案例考核,加大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实际表现的考核比重。而在期末考核过程中,也打破教师传统的“一锤定音”的课程评价模式,采用学生自主、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多方相结合的方式,而这种考核模式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竞争意识,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同时实践案例的考核更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出勤率、课堂纪律、团队的协作意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6]。因而,与教学模式相匹配的评价与考核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学习的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五、总结与建议
自2016年以来,对《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后,首先,学生的专业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学生对《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认知不再停留在对基本绘图命令键的操作上,而是经过认真思考,设计符合景观设计美学的图纸,对一些实践案例如民宿的庭院景观设计、道路绿化美化的图纸表达能力得到了显著的增强与提升,85%的学生绘制的图纸完全符合园林景观设计师对岗位的基本要求。其次,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改革前,对课程的教学总体评价只有75%;而改革后,其满意度达到了95%。研究发现,90%以上的学生对《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动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并积极利用微视频完成了每个学习任务,软件的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等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最后,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有了明显增强,特别是对软件的运用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职业素养都不同程度的质的飞跃,而且基于此教学改革,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不断地提升。在2016年浙江省第三届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园林景观设计组”中获得三等奖,2017年浙江省第四届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中获设计组一等奖,2018年浙江省第五届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中获设计组二等奖。这些成绩都是以学生团队的形式取得的,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以及今后的教学改革与优化都起着促进的作用,同时也表明《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成果明显,较好地达成了预期的改革目标。
然而,教学改革的成效也给予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多的思考:首先,微视频制作随着软件的不断更新,仍需更新换代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并且教师要不断地下企业学习更多的软件绘制技巧,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动态的良性循环。其次,教学案例的更新,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学生的设计思维非常活跃,因而案例的选择要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锐意进取,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澜婷.环艺专业“园林植物规划设计”課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7(2):72-75.
[2]范海霞,潘春彩.高职高专《园林制图》课程的教学探索[J].江西教育,2008(30):12-14.
[3]袁小鹏.教育多元主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4]黄海燕,吴芳.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特色化研究:基于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启示[J].职业,2016(25):23-25.
[5]王素瑛.论教育教学评价方法的发展及创新走向[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10):123-126.
[6]黄艾.基于学习过程的高职课程考核改革探索:以《计算机园林景观效果图制作》为例[J].职教论坛,2012(30):14-16.
编辑 陈鲜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42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