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公益林区发展林下经济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从介绍林下经济模式入手,分析了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期望对推动公益林区生态体系协调发展,以期对提升林区经济效益有所帮助。
  [关键词]公益林;林下经济;林药模式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天然林地保护,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廣西百色市那坡县百都乡共有林地面积约30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与天然林停伐面积14万亩,为实现那坡县百都乡公益林区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应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将林下经济作为农民脱贫致富、公益林区保护与发展的有效路径。
  1林下经济模式分析
  1.1林菌模式
  林菌模式是指在林下种植食用菌,如平菇、香菇、木耳、鸡腿菇、草菇等。在林菌模式下,食用菌栽培的重要原料来源于果树修剪下的枝条,并且废菌包经过处理后还能够作为林地的有机肥料,促进林业资源循环利用。食用菌一般在每年12月一次年6月期间种植,在林下摆放种植,控制好种植密度,重点防治美国白蛾和腐烂病等病虫害。通过在林下种植食用菌,可弥补速生林周期长,且短期内无法实现经济效益的不足。
  1.2林果模式
  林果模式是百色地区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百色市在桉树林、松树林和杉木林间套种猕猴桃、龙眼、荔枝、芒果、油桃、西瓜等水果,并在套种过程中进行科学间作,适时、适树采取保花保果、疏花疏果措施,减少果品与农药的直接接触,保证了果品的品质。同时,在林果生产中推广科学施肥和无公害生产技术,坚持使用高效低毒农药,生产出了多种无公害的绿色果品。
  1.3林养模式
  林养模式是指在林下种植草本植物,为牲畜提供饲料,获得绿色、安全动物产品的一种林下经济模式。林养模式一般选择定植4年以上的林地,要求造林密度小,林下活动空间大,可在林下圈养兔、猪、牛、羊等畜类。在林地内种植优良牧草,如三叶草、紫花苜蓿、黑麦草等,为畜类提供饲料。但必须注意的是,新造林地不允许放羊、养猪,以免影响林地树苗成活。
  1.4林药模式
  林药模式是百色地区林下经济的特色产业,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药材的需光性选择不同遮光程度的树林进行人工种植。当前,百色地区已经形成大规模种植的药材包括高良姜、草珊瑚、金钱草、绞股蓝、迷迭香、小叶千斤拨、一点红、砂仁等。通过实地调查研究,适当本地区大面积种植的药材还包括小叶鸡骨草、穿心莲、天冬、草果、南板蓝等,部分药材可以当年收获,对栽培技术要求不高,能够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林下套种草珊瑚。林地内沿高等线隔100-200em开宽50-100cm的复垦带,选择在郁闭度为0.6-0.8的林下栽种;栽植一年以上的壮苗,春季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施肥1-2次,春夏至秋末进行叶面追肥;在种植过程中,用800倍液的多菌灵进行消毒,减少草珊瑚的根系腐烂。喷洒1%的波尔多液或甲基托布津等药剂,进行软腐病、炭疽病、根系病等病虫害防治;在采摘草珊瑚时,采用专用工具,将植株离地面5em的地方割下。
  林下套种金线莲。选择在海拔不低于700m,且土壤厚度不低于1m的林地套种金线莲,林地以檀木、香樟树等阔叶林为宜;选择健壮,高度不低于8em的苗木进行移栽,种植时间选在春季;采用微灌浇水方式,每天浇水一次,施加氨基酸溶液,每隔25d施加一次;及时拔除杂草,清除枯树枝,可采用糖醋液或生物农药诱杀害虫;采摘时采用留根采摘法,保留2%的植株延续种群生长。
  1.5森林生态旅游
  森林生态旅游是指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林区丰富的植被资源开发的旅游项目。森林生态旅游集生态、文化与休闲发展于一体,既能够培育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又能够拓展旅游领域,满足城市居民向往大自然的需求。如,在农家乐旅游项目中,吸引游客到农家感受自然、体验农家生活,使森林生态旅游成为当地林下经济发展的特色模式,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2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
  2.1制度不完善
  国家虽然在促进公益林区发展林下经济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限制了林下经济的发展。如,采伐限额制度对林木的抚育间伐和限伐指标进行了明确规定,使林农的正常经营活动受到了影响;林权流转制度不健全,各项法律、政策未对集体林权流转形式作出统一规定;抵押贷款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林下经济发展缺乏资金支持。
  2.2人才缺乏
  林下经济发展需要一大批专业人才,包括生产、加工、经营、销售、科技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以增强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但是,公益林区一般位于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这些地区的生活条件、基础配套设施较为落后,加之林区工作的工资待遇偏低,所以很难吸引专业人才参与到林下经济建设中,导致林下经济一直面临着人才匮乏的问题。
  2.3资金投入少
  公益林区的林下经济发展规模受资金短缺的限制,难以维持林区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林业属于相对封闭的行业,受国家政策约束较大,社会上的企业对林业经济认知不足,很少参与到林下经济发展;林区农民的人均收入有限,限制了农民向林下经济发展投入自有资金的热情;在缺乏资金投入的情况下,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尤其在公路建设方面较为滞后,难以为林下经济产品运输和销售提供基础设施条件,导致林下经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2.4市场规模小
  近年来,虽然公益林区的林下经济向多种经营模式发展,但是却仍然存在着市场规模较小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林下经济生产模式较小,尚未畅通多样化的产品销售渠道,导致林业经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足;林下经济不重视产品品牌建设,各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差,基本以提供林下经济初级产品为主,缺少对产品的深加工,导致产品附加值偏低;林下种植产业的产业链较短,以销售原料为主,难以发挥出产业链的辐射带动作用。   3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
  3.1整合销售,构建网络
  林业部门要结合林下经济的发展形势,对现有销售渠道进行整合,充分發挥龙头企业的优势,鼓励龙头企业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信息,构建起完善的销售网络。林业部门要建立起电子网络销售平台,可让需求者直接与林农对接,采取直销的方式减少流通成本支出,提高林农的经济收益。此外,地方政府要加强林下经济产品的市场监管,规范市场运行,着力打造诚信市场体系,为林下经济产品销售创建良好环境。
  3.2政策扶持,招商引资
  政府要加大对公益林区林下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将林下经济纳入到产业结构调整、生态建设、农业开发等项目资金支持范围,构建起以政府财政资金为引导,以社会资金注人为主体的投人机制。林业部门、农业部门要争取政府财政资金支持,设立林下经济发展专项,给予一定政策补贴。同时,建议国家政策性银行针对林下经济发展专项提供贷款服务,简化贷款审批手续,给予低息或免息优惠政策,缓解林下经济发展的资金压力。此外,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招商引资,让资金雄厚的企业投资到林下经济项目,推进林下经济发展。
  3.3统筹安排,科学规划
  公益林区的林下经济发展要根据公益林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条件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发挥林区经济模式的优势,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对林区发展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深层次地开发林下经济潜力。林下经济要转变经营方式,大力推广“安全、有机、环保的种植技术,开发地理标志产品,重点建设一批无公害林下种植企业,严格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进行林下种植,确保无公害产品合格率达到100%。此外,林业部门还要积极推进“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由传统的松散型转变为集约合作型,着力培养龙头企业,起到由点带面的作用,带动林农共同发展。
  4结语
  推动林下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公益林生产体系建设的重要实践路径,对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林下经济发展中,要结合本地区林地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发特色林下经济模式,从而推动林业经营模式的改革发展,增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艳华.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探讨[J].现代化农业,2017(7):92-93.
  [2]吕树成.新形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和建议研究[J].江西农业,2018(11):114-115.
  [3]王小峰,龙剑英,肖仁剑.林下经济模式研究及其产业发展对策[J].中国林副特产,2018(10):80-82.
  [4]刘运彪。贵州省林下经济现状及发展思路分析[J].农家参谋,2018(10):130-1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86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