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电梯检验间隙过大的安全问题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保证电梯运行的安全性,提出加强电梯安全检查的建议。文章首先分析电梯间隙过大的危害性,其次对电梯间隙过大安全问题做出分条阐述,最后结果实践提出几点有效的防治措施。希望与技术人员分享经验,保证电梯安全有效运行。
  关键词:电梯;定期检验;电梯间隙;安全问题;防治措施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用地面积的减缩,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出来,电梯随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活动活动中重要工具。电梯运行效率及安全性与乘客生命财产安全性密切相關。加强电梯定期检验与维修,是提升电梯运行安全性,减少或规避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间隙过大是电梯常见的故障类型,本文主要对其进行详细探究与分析。
  一、电梯间隙过大的危害性分析
  近三年中,据不完全统计[1],我国因设备故障诱发重大伤亡事故共为1518起,造成的死伤人员约为2370人。若电梯运行期间也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那么将会对电梯检修人员、乘客及保养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轿厢地坎和井道壁间的缝隙过大,将会增加乘客坠落至电梯井道事件发生的风险,危机生命。
  二、电梯间隙过大安全问题类型
  (一)检验周期过于漫长
  在对电梯运行性能电梯检验工作中,应结合电梯运行实况进行相关操作。拓检验工作周期过于漫长化,很可能会造成电梯结构构件、制动器、安全钳等出现故障,进而诱发隐患,增加电梯安全事故发生量表。
  (二)轿厢入口间隙过大
  有关规范指出[2],在对电梯安装时,应保证轿厢与井道壁之间的缝隙<15㎝,局部高度≤50cm。若选用的是垂直渭动门货梯,则可见以上指标增加至20cm,继而结合相关规范要求对电梯性能做出全面检验。但是若以上两个构件间的间隙偏大,那么当电梯运行期间出现故障时,其将会无法停靠在层站区,此时乘客出现跌落事故的风险性将明显增加。另外,当轿厢地坎与层门坎两者的间距>3.5cm时,则可能会使乘客在不经意间脚被卡在两者间,同样也会增加安全隐患。
  (三)门间隙过大
  电梯门是电梯设备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合理性、稳定性与电梯等级高低密切相关。在理想的状态下,电梯门与立柱、门扇、门扇间的间隙要<0.6cm,若是货梯,则间隙最大值为0.8cm。中分门始终要和间隙间距保持在4.5cm内。如果电梯层门与周边结构的间隙超过了限定范畴,则可能会造成乘客出现夹手的现象。
  三、预防电梯间隙过大的对策
  (一)从根源上防控隐患
  纵观当下国内电梯检验工作全貌,发现很多电梯检验部门经常会做出“间隙过大—不合格”的检测结论,并要求电梯安装单位及使用单位在限定的时间段内实现检修,以保证电梯性能检测符合相关规范。可见,从根源上对电梯安全隐患做出防控具有很大必要性。电梯生产单位在发货清单中,应详细罗列出防治井道内表层和轿厢门框、轿门或地坎的间隙过大的技术方法,即将防护板及其相应的安装部件安置在部件箱内,以有效将各种不安全隐患“拒之门外”,针对“间隙过大”问题,应从根源上做出防控。
  例如,在电梯安装过程中,应保证各元器件安装过程的规范性,减少或规避有安装缺乏规范性造成间隙过大的问题。且在检验工作中,应反复测量轿厢入口间隙与门缝间隙,若发现存在间隙不符合规范的问题,需及时对其实施修整措施,可重新安装会施工,以实现对各种安全隐患的有效规避。
  (二)加强在用电梯的检验
  出现间隙过大的电梯,通常是运行时间相对较长的电梯,检验人员应重视对该类电梯不同构件间间隙的检验,若发现其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应立即将相关信息反馈给使用单位,并责令其立即停止使用,同时要组织电梯使用单位与维保单位进行电梯安全紧急会议,在对电梯安全职责精确定位基础上,规划进行安全自查自纠作用,及时解除安全隐患。针对商场、医院及火车站等人员密度较大的电梯应用场所,应增加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次数,严格遵照相关规范定期更换零部件,对于传动系统及附加制动器等需开展一次全面检查,及时发现与处理相关问题,在电梯维保过程中,切忌投入使用。此外,鼓励使用单位特殊设备检修人员积极学习《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3],认真执行电梯日常巡视任务,针对故障与异常状况,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停运检修,以技术将隐患消除。
  (三)加强突发事故的处理
  结合电梯使用年限与检验工作的运行特征、电梯间隙过大可能诱发的安全隐患问题,有真地形的制定防范措施与紧急处置预案。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①全面贯彻落实突发情况下的预警工作,及时传达与故障相关的预警信号,以保证各种预防措施实施的有效性。②提升各种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效率,确保24h通讯的畅通性,针对出现了重大安全事故的电梯,应严格你找相关要求及时上报,合理处理,禁止出现迟报、漏报及瞒报等问题。③针对电梯检验危险源事故类型,进行应急预防演练,以保证部分事故发生时处理工作运行的有效性,将电梯安全事故造成的损伤降至最低水平。
  (四)加强对危险源的预防
  (1)编制具有实用价值的电梯检验管理体制、作业规范、程序文件、操作规定、作业指导文书等,系统性的风险“间隙过大”问题,保证对症下药。
  (2)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以全面提升电梯检验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安全意识。在实践中,重视电梯井道内表面与轿厢门框、轿门或地坎的间隙检测、检查与监督等工作。
  (3)针对电梯所有安全隐患,均需派遣专业人员追踪监督其修整效果。针对电梯检查工作中发现的各种安全隐患,应依照《隐患通知书》要求规定在整改时限期满后,对整改情况进行再检查,复查结果达标后进行二次电梯检验工作,保证所有安全隐患消除后,方可投运。
  四、结束语
  安全,始终是电梯检验工作中永恒的主题,为提升电梯运行的安全性,保证电梯检验工作质量,应始终秉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将电梯检验间隙过大的情况发生率降至最低水平,检验人员应积极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力争将检验期间的危险源扼杀在萌芽状态中。
  参考文献
  解文鹏.浅析电梯检验过程中控制系统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2):185–186.
  廖静云.一则电梯自动救援操作装置检验案例的分析与思考[J].机电技术,2018(6):102–103.
  王启洲.电梯检验间隙过大的安全问题分析及讨论[J].化工管理,2018(35):59–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9524.htm